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长埋地下的寺院遗址被发掘出来,并从中出土了大量的佛教文物。这些成果不仅使昔日寺院的辉煌再次被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也使人们看到了千年灿烂文化的又一个充满魅力的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发掘成果作一个记录,使寺院文化不至于有所缺失。
西安市东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乐游原,盛唐时期著名的佛寺青龙寺就坐落在这里。
宋敏求《长安志·新昌坊》中“青龙寺”下注云:“本隋灵感寺,开皇二年(582)立;文帝移都,徙掘城中陵墓葬之郊野,因置此寺,故以‘灵感’为名,至武德四年(621年)废。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复奏立为观音寺。初公主疾甚,有苏州僧法朗诵观音经,乞愿得愈,因名焉。景云二年(711),改为青龙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新昌坊》条之“青龙寺”下注亦与此同。最初建造青龙寺的目的是隋文帝杨坚在扩建新都大兴城时,将原来城中的陵墓迁往郊野,为了追荐、超度这些亡灵而修建的。发展到唐代,它已经拥有了较大的规模,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占整个新昌坊的四分之一。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推测,青龙寺的建置风格属于隋唐早期的形制,塔居中,塔前有门,殿在塔后,估计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周围有廊庑。大的院落有五六个,如上、中、下三经藏院和传法院、塔院等,每个院落中的佛塔、佛堂都极考究,山门、回廊、殿堂等处还绘制有吴道子、王韶应的壁画。这种类型的布局在东汉白马寺、徐州浮图祠以及北魏洛阳永宁寺的记载中都可见到。
佛教传说,释迦灭度后800年,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遇金刚萨埵,接受为他以香水浇注头顶的“灌顶”仪式,然后将秘密法门传布于世。青龙寺就是唐代佛教密宗(真言宗)的一个大道场,对于密宗在汉地和日本的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僧人是惠果(752-805)和尚。他是“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和尚的六大著名弟子之一,历任代宗、德宗、顺宗三代“国师”。
惠果俗姓马,京兆府万年县(今西安市)人。9岁随圣佛院昙贞学佛经,17岁入内道场,向不空求授密教真言,22岁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受胎藏界密法,并将胎藏界密法和不空所传金刚界密法融合在一起,建立了“金胎不二思想”。声名远播国内外,许多国家的僧人都相继来到长安向惠果求授佛法。
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空海奉天皇旨意,携带袈裟及国信,随遣唐使藤原葛野亦来到青龙寺。惠果对他的才能非常赏识,授他“遍照金刚”法号和传法大阿阇(shé)梨(导师)位,成为密宗第八代座主。空海在长安学习三年后,惠果圆寂,空海满怀悲愤地为他写了墓碑,并与同年携惠果所著《大日如来剑印》、《十八契印》、《阿阇梨大曼荼罗灌顶仪轨》等书籍,以及佛经216部454卷返回了日本,在日本天皇的支持下传播密宗,创立了日本的真言宗,最终开辟了日本佛教的一大圣地——高野山金刚峰寺,传承至今。在醍醐天皇(897-930在位)时,空海被追赐为“弘法大师”。
空海不仅将密宗理论带回了日本,而且还将中国的佛教建筑形式也带回了日本。他在天皇宫中完全按照青龙寺的格局建造了真言院、灌顶院、戒台院等建筑。他所携回的“真言五祖像”,据传是中国著名画家李真等十余人合作的作品,是传世的唐代绘画珍品,与他写给最澄的三封信,即《风信帖》,一同被视为日本的国宝,保存在京都教王护国寺内。
与唐代许多著名佛寺一样,青龙寺不仅仅是佛家之圣境,而且是名人雅士抒情郊游的地方。李商隐的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在此吟诵出来的。而朱庆余的《题青龙寺》诗更使人心离俗境,浮想联翩,这个“人境之静”处的景象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寺好因冈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西静,为近楚城墙。”
可惜,由于唐武宗“会昌法难”的影响,青龙寺被废毁。长安只留下了慈恩、荐福、西明和庄严等少数几座寺院。到唐宣宗初即帝位时,允许恢复长安的一些寺院,青龙寺亦在其中,只是被改名为“护国寺”,但人们还是习惯于青龙寺的称呼。此后该寺宏大的规模再没有复苏,却更陆续遭到破坏。直至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全部被毁,地面建筑无存。以至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便误将铁炉庙西北一公里处的石佛寺作为青龙寺的遗址。近代日本僧人和田辩瑞、加地哲定等来西安时,均曾在石佛寺殿壁上题写过诗句。
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乐游原这一片田野上,开始了对青龙寺遗址的勘察寻找工作。从1973-1980年,他们又先后在此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共探得了7处遗址,并对其中的两处作了发掘,确定它们分别是塔址和殿址。其他5处根据发掘情况推测出有寺院的廊庑遗址、殿堂遗址或僧房遗址,更有两处情况不明。出土了大量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少量的佛教器物,如鎏金小铜佛像、银制小佛像、三彩佛像残片、小红陶塔、经幢残片、壁画残片等。从这7处遗址的发掘情况看,其布局属于两组建筑。西部一组,有三座建筑位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中门、木塔、殿堂。东部一组,有四座建筑,其中的一座殿址,在西部塔址东侧50余米处,现仅存殿址的夯土台基和一部分散水廊道的遗址。该殿址之下还压有早期殿址,长宽约28米。从此可看出,青龙寺遗址有早期、晚期两次修建的情况。塔基为早期建筑,这种以塔为主的前塔后殿的建筑形式,是隋代以前佛寺建筑的惯用形式。东部佛殿下所压早期建筑遗址,可能与塔基同时。这些遗址的发掘使我们对唐代佛寺的布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一时期,庭院式的建筑风格完全被佛寺建筑所吸收。
青龙寺考古发掘报告的发表,引起了日本考古学界和佛教界,以及空海家乡人民的极大重视。为了纪念这位弘法大师,1981年,日本佛教界在青龙寺建立了空海纪念碑(见,碑高16.5米,记述了空海的简历,以及建碑的经过和意义。1984年9月8日,在空海逝世1150周年时,日本真言宗在此所建造的另一座纪念堂——惠果、空海纪念堂也正式落成,青龙寺被日本真言宗奉为祖庭。
今天的青龙寺,不仅是中外佛家弟子瞻礼的场所,更是游人们的一个好去处,尤其是在四月樱花纷飞的时刻,欢声笑语伴着斑斓的樱花一起飘落在乐游原上,让人产生一种冲动,等待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