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笔者应广东人民出版社之邀,撰写《黄佐》一书。字数不多,时间却紧,于是搜集明代以来与黄佐有关的文献资料,力求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位岭南大儒的一生。不久发现有些困难,其难点在于像黄佐这样一个著作等身的岭南先贤,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在写作期间,笔者曾前往昔日黄佐驻留的地方,试图寻觅五百年前黄佐生活的蛛丝马迹。麓湖以北,黄瑜、黄畿及其后人坟墓所在的聚龙冈,今已成高尔夫球场。白云山栖霞岭上的泰泉书院仅存一景泰寺遗址,而不见黄佐之墓。北京路圣贤里很大一片地方被夷为平地,残存几间破旧房屋,住客既不姓黄,亦不知有黄佐其人。时人能见者只剩北京路钢化玻璃板下约一米深的明代砖石路面,这应该是黄佐曾经走过的街道。几个月来,笔者既为作者,又是读者,假日休息、下班回家,动笔不辍,目不暇接,感悟的是黄佐谦虚谨慎、锲而不舍的儒雅风范,受益匪浅。为此书之出版,感谢广州文史馆员陈泽泓先生、上海复旦大学吴格教授和广东人民出版社李锐锋先生;还要感谢在此之前研究黄泰泉的学者及其成果,因体例所限,未能列参考文献于书中,深表歉疚。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失误疏漏,期望博雅君子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林子雄
2009年夏于西堂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