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就五十岁了,马上就要进棺材了,还能嫁什么人!我会一直等到你归来。”
休戚相关
春秋时期,晋国的周子受到权贵们的排挤,只得离开晋国,到周朝都城洛阳居住。周王的大夫单襄公非常器重他,常常把他请到家中,热情招待。
周子虽然年纪很轻,却显得老成稳重,惹人注目。他站立的时候非常稳当;看书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听人讲话的时候显得彬彬有礼;待人接物的时候总是相当友善;和别人说话时,总是不忘忠孝、仁爱。他虽然身在周地,可是晋国一旦发生了什么喜庆的事情或遭到了什么灾难,他就非常关心。
单襄公觉得,周子如果得到回国的机会,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因为有这层考虑,单襄公对他更关心了。
后来,单襄公得了一场大病,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他对儿子单顷公说:“周子身在他乡,却时时刻刻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而且人品高贵,才能突出。现在晋国国君的道德水平不高,没有君主的样子。周子如果回国,很可能会登上国君之位。我死之后,你要很好地照顾他,千万不要轻视他!你照我的话做了,就一定会得到众人的称赞!”
父亲死后,单顷公不忘父亲的嘱咐,对周子处处关心。过了一段时间,晋国国内发生动乱,晋厉公被人杀死。晋国大夫看到国中无主,想起了聪明可靠的周子,就派人到洛阳把他接来,立他为国君。
◎成语释义
彼此之间的喜忧福祸紧密相连。用来形容关系密切,命运相连。休:喜庆。戚:忧愁。
◎故事出处
《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一笔勾销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母亲改嫁到长山朱家,他也跟着到了朱家。朱氏宗族有自己的学校,可是因为范仲淹是个外姓人,就不允许他入学。范仲淹非常喜欢学习,见自己上不了学,就急得直哭。
后来,母亲将他的身世告诉他,他就辞别母亲,投奔外祖母,在那里诚心学习。他学习时非常刻苦,冬天困了就用凉水洗脸提神;家里穷,就喝粥充饥。
后来,他终于考上了进士,从此青云直上,官至右司谏之职。庆历三年,天子任命他为参知政事,统领百官。他觉得宋朝积弱已久,不变革祖宗之法是不行的,就与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推行吏制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他把官员名册取来,核查他们的政绩。只要看到不称职的官员,范仲淹就提起笔来,在名册上将此人一笔勾去,让下一级官员替代他的职务。富弼平时非常佩服范仲淹,但他看到范仲淹削除官职时一点不留情,就对他说道:“你这样严酷地免掉他们的职务,他们一家人肯定都会伤心得痛哭流涕。”
范仲淹却说:“他们一家人哭总比让他们坑害众百姓,让百姓都哭要强得多。”于是,他将所有不称职的官员都免去了职务。
他的这种政策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很多权贵非常激烈地予以反对。结果,“庆历新政”执行起来还不到一年,就被取消了。推行新政的官员丢官的丢官,降级的降级,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
◎成语释义
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注销。比喻一切完全取消。销:销掉。
◎故事出处
宋代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出处译文
(范仲淹)把官员名册取来,核查他们的政绩。只要看到不称职的官员,范仲淹就提起笔来,在名册上将此人一笔勾去。
一丘之貉
西汉宣帝时,丞相杨敞的次子杨恽很正直。他常常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并屡次揭发别人贪赃枉法的行为。所以,很多人对他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把他除掉。
一天,他看到一幅反映古代暴君的画,不禁叹息道:“皇上要是能够看到此画,从中吸取教训,天下万民就可以摆脱亡国换代的命运了。”
汉宣帝听到了这话非常生气,认为杨恽的胆子太大,竟敢讽刺自己。于是,宣帝传下旨意,将他带上大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口出怨言。杨恽说道:“我并没想要讽刺您,只是希望您能够以史为鉴,少犯错误。”
宣帝更加生气,说道:“看在你以前为国家立过功劳的分上,这次就不杀你,只把你贬为平民。以后要再敢胡说八道、妄议朝政,朕决不轻饶!”
就这样,杨恽被罢了官,回到家乡,当起了平民百姓。
过了几年,匈奴单于被人杀死了。杨恽听说了此事,就给朋友写信说:“一个君主不听取良臣的意见,就只能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比如秦二世胡亥,一心听信奸臣的谗言,专与忠良作对,结果终于亡国。如果他能听取忠臣的意见,也许秦朝到今天都不至于灭亡呢!古代的君王和今天的君王真像是一个小土山上的貉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呀!”
不幸的是,这封信落到了他的仇家太仆戴长乐手中。戴长乐看完这封信,高兴得立刻将此信呈给皇帝。汉宣帝看了之后,果然大发雷霆,认为杨恽是有意讥讽天子,就将他开刀问斩。
◎成语释义
比喻彼此相同、没差别的坏人。丘:小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兽。
◎故事出处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出处译文
古代的君王和今天的君王真像是一个小土山上的貉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呀!
一网打尽
北宋时期,官员苏舜钦才华盖世,重臣范仲淹就推荐他担任进奏院主官。苏舜钦忠心耿耿地为皇帝办事,几次写奏章给宋仁宗,指出宰相吕夷简的过失。吕夷简知道此事,非常生气,想陷害苏舜钦,出一出胸中的恶气。
每年秋天赛神会,官员们都要变卖一些东西,然后摆下宴席,让大家尽情地享受一番。这一年,苏舜钦为了让大家高兴高兴,就让下属卖掉拆下来的公文封套,自己又添了点钱,请大家喝酒。
大家越喝越高兴,苏舜钦就找了些歌女来作陪,以助酒兴。太子中舍官李定得知进奏院官员正在聚会,也想来参加,却被苏舜钦一口拒绝。李定很生气,就在城中散布苏舜钦铺张浪费的谣言。
御史刘元瑜知道了这件事,就向仁宗皇帝打报告,说苏舜钦太不像话了,竟然用公家的钱吃吃喝喝。宰相吕夷简非常高兴,也趁机说苏舜钦的坏话。仁宗大怒,给苏舜钦定了一个“监守自盗罪”,罢了他的官。凡是参加宴会的人,也都先后受到处罚。
刘元瑜非常高兴,扬扬得意地对吕夷简说:“这次我帮你把他们这些人一网打尽,可称得上是奇功一件。”
◎成语释义
全部捉在网中,一个也不漏。比喻把自己的对立面或坏人全部逮住或彻底消灭。
◎故事出处
宋朝魏泰《东轩笔录》:“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昭然若揭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喜欢谈论修身处世的问题。
一天,他去找老师扁庆子,刚一进门就抱怨:“我的命真是太坏了。种庄稼吧,正赶上歉收;做官吧,君主又糊涂,不欣赏我;我现在被放逐到乡间,乡官见了我还要嘲讽一番。我到底做了什么坏事,要招致这么严重的惩罚?”
听完孙休的抱怨,扁庆子安慰他说:“你见的世面太少,所以不知道圣人是怎样确定自己的行为的!他们很清高,因此能将腹中肝胆的存在忘得干干净净,能对外界发生的事不闻不问,心中坦坦荡荡,没有丁点杂念,好像生活在尘世之外一样。”
接着,扁庆子开始教训孙休了:“可是你呢,整天想的都是凡夫俗子所关心的事情,把自己的欲望和才能非常明显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就像高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一样,让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你的所作所为,与圣人相比,真是差太远了!你身体很健康,不是聋子、瞎子、跛子,有儿有女,跟他们一起生活难道不快乐?既然老天对你这么好,你还有什么抱怨的理由?所以你的抱怨实在是瞎耽误工夫。我劝你赶快回家好好过日子,不要再无事生非了!”
◎成语释义
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都已经暴露无遗,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昭然:清楚、明白。揭:高举。
◎故事出处
《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出处译文
如今你把自己打扮得很有才干用以惊吓众人,用提高自身修养的办法来突出他人的污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在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
暗送秋波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纷争,朝中大臣太师董卓夺权,“挟天子以令诸侯”,骄横得不可一世。
当时司徒王允决意除掉此贼,于是想出美人计。王允有一歌伎,名貂蝉,天生丽质。王允有意让貂蝉与董卓的养子吕布相爱,于是安排貂蝉为吕布陪酒,席间貂蝉对吕布“秋波送情”,弄得吕布魂不守舍。
后来王允又让貂蝉与董卓见面,并把她许配给董卓。为此,吕布为貂蝉与董卓结下冤仇,最后杀了董卓。后人有诗赞王允道:“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成语释义
指暗中眉目传情。秋波:旧时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
◎故事出处
罗贯中《三国演义》:“吕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出处译文
吕布非常高兴,不断地用眼睛去瞄貂蝉,貂蝉也用眼神回应。
车水马龙
东汉开国元勋马援的小女儿马氏不但贤惠,而且善于理家。后来,她被选入宫中。公元60年,汉明帝立她为当朝皇后。她虽然成了皇后,却依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而且从不干预朝政。汉明帝很喜欢她,经常要她对朝政提一些好的意见。马氏也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
汉明帝逝世后,马皇后的养子刘炟登基坐殿,他就是汉章帝。汉章帝是个孝顺的人,他尊马氏为皇太后,还准备给马氏的几个兄弟授爵。马太后坚决不同意让自己的兄弟得到爵位。为了让章帝不滥封外戚,她还指出,早在汉光武帝时期,皇帝就制定了后妃家庭子弟不能封侯的规矩。
第二年夏天,中国出现了大旱灾。一些喜欢奉承皇帝的大臣上奏章说,这是天降灾祸,因为去年不封外戚,老天震怒了,要想解决天灾问题,就得封马氏舅父。
马太后硬是不答应,并亲自写下诏书,向汉章帝提出劝告:
“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口,只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谒、请安的车子如同流水一般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没有间断,好像一条游动的长龙,非常招摇。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比我的佣人都强得多。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才没有对他们进行责备。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考虑国家的祸福,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
◎成语释义
形容车马往来不息的繁华景象。
◎故事出处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出处译文
前几天我路过濯龙园的门口,只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谒、请安的车子如同流水一般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没有间断,好像一条游动的长龙。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有宾客三千。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门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于齐国王族,在本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这位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自告奋勇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把狐白裘放在宫中的贮藏室里。于是,他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溜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怎么可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声,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其他的鸡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跟着叫起来。于是守关的士兵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了。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成语释义
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故事出处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处译文
孟尝君害怕被人追上,他手下有一个人能学鸡叫,这个人学鸡叫了之后,周围所有的鸡都跟着他叫。守关的人以为天亮了,就放他们出去了。
米珠薪桂
战国时期,大纵横家苏秦一心想联合六国来对付侵略成性的强秦。一天,他来到楚国,想游说楚王,宣传自己的主张。于是他向楚国接待宾客的官员说:“我叫苏秦,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专程赶来,想拜见贵国君王,有要事相商!”
苏秦本来认为楚王听说他来,一定会立刻打开正门出来迎接他,没料到楚王对他毫不关注。一连过了三天,楚王都没有派人接他进宫。苏秦没想到楚王如此傲慢,心里非常生气。
第四天,终于有人来请苏秦进宫,楚王要召见他了。
苏秦慢悠悠地走进王宫,楚王与他坐稳,刚说了几句客气话,苏秦就站起来鞠了一躬,颇有礼貌地说:“大王,我有事特地向您告辞,离开楚国……”
楚王说:“先生说笑话了!我知道您是一位饱学之士,因此对您非常仰慕,想用对待圣贤的礼仪待您,让您好好谈谈您的宏论卓见。您远道而来见寡人,今天寡人与您终于相见了,这个机会多么难得,您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我也是没有办法呀!”苏秦将双手摊开,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你且说说看,到底有何难处?让寡人替你解决吧。”
“那敢情好。”苏秦重新坐下,煞有介事地说了一通:“你们楚国的粮食比白玉还珍贵,柴火比肉桂树还值钱。我要找您的通报者,困难得如同见鬼一样;至于大王您嘛,简直如同莫测高深的天帝,更是难以见到了。您想想,我还有什么本钱继续留在楚国呢?难道您让我在楚国吃白玉、烧肉桂,等候小鬼来带我拜见天帝吗?”
“哎呀——”楚王听苏秦一席话,知道他不是个平庸之辈,不由得对他重视起来,于是诚恳地说道:“对不起,寡人让您等候了那么长时间,这都是我的过错呀,我现在诚心诚意地请您留下,在楚国多待些日子。我一定聆听您的指教,楚国的文武百官也都渴望一睹您的风采呢!”
“既然大王如此善待我,那我也不妨留在这里。”苏秦见目的已达到,于是退了一步,这样一来,他便得以留在楚国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成语释义
比喻物品价格非常昂贵。
◎故事出处
《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出处译文
楚国的粮食贵于宝玉,柴火贵于桂树。
捉襟见肘
曾参是春秋末期的一位贤人,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济宁嘉祥县)人,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重视人的孝道,还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他的著作《大学》影响深远,被列入“四书”之中。人们都尊称他为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