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山间和田野看到盘踞成一圈圈并发出呼呼声的蛇,那么,就多半是响尾蛇的近亲了。它们并不是某一种蛇的名称,而是所属的科200种毒蛇的总称。它们是谁?它们就是体北布满棕灰色的毒物——蝰蛇。
明星名片:
在平原、丘陵或山区地带,宽阔的田野之中,常常可以看见蝰蛇。蝰蛇的头部呈宽阔的三角形,有巨大的毒腺,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颈部位区分明显。这种身体结构决定了其行走的姿态,有蜿蜒运动、履带式运动和伸缩运动三种方式。不过,虽然不同蝰蛇有这些相同的特征,但体型大小却有较大差别,长度从30公分到1米不等。
蝰蛇,是蝰蛇科的一种有毒蛇类,有时是指其近亲响尾蛇科的蛇类。蝰蛇科是约200种毒蛇的总称。有两个类群,即蝰蛇亚科和和响尾蛇亚科。也有人认为这两个类群应相互独立。蝰蛇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具有一对中空牙齿可注射毒液,这对牙齿长在上腭骨,不用时可收回嘴巴里。有颊窝器的蝰蛇,如响尾蛇等的特点是在鼻眼之间有一个“探热器”,可探寻会发出热量的动物。蝰蛇体型不一,小的不足30公分长,大的长可达3公尺以上。蝰蛇靠捕食小型动物为食,它们会先将猎物咬伤后再追踪。
蝰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体重则可达1.5公斤左右。头部是宽阔三角形状,有巨大毒腺,头颈间区分明显,吻又短又宽又圆。头背处的小鳞有棱突起,鼻孔大,高于吻部。其体背呈现棕灰色泽,有3行纵排圆斑,每斑中央点染紫色或深棕色,外围则是黑色,最外围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腹部灰白,上零散布有粗大深棕色斑。蝰蛇走起来有许多姿态,直线而行或曲折而进,这是由于蝰蛇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其行走的姿态。蝰蛇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头和躯干间为颈,界限不清晰,躯干和尾部之间以泄殖肛孔为区分界线。蝰蛇无足,全身有鳞片覆盖,可保护其身体和皮肤。
蝰蛇的内部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
为什么蝰蛇可以爬行呢?这是因为它特殊的运动方式:
第一种是蜿蜒运动,各种蝰蛇都可以这样向前爬行,通过身体贴于地面作弯曲状,弯曲处的后边向粗糙的地面施力,依靠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前进。倘若把蝰蛇放在光滑玻璃板上它就移动不了,不能这样爬行了。
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蝰蛇虽然没有胸骨,但其肋骨能前后自由移动,肋骨和腹鳞之间也有肋皮肌相连。肋皮肌一旦收缩肋骨便可前移,带动腹鳞渐次竖立,竖起的腹鳞像脚踩在地面,不过此时只是腹鳞在动而蛇身不动,之后再放松肋皮肌,腹鳞后缘随之可向地面施力,反作力会将蛇身向前推进。这种方式可使蝰蛇身体如坦克般直线前行。
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蝰蛇抬起前身后尽力向前伸,在接触到支撑物时,后身随着缩向前,之后再前身抬起向前伸,被支撑后再缩向前,通过这种交替伸缩使蛇身不断前行。爬行速度较慢的蝰蛇,如铅色水蝰蛇在受惊时蛇身将快速连续伸缩以加快爬行的速度看起来就像在奋力跳跃一般。
蝰蛇主要出没于平原、丘陵或山区地带。平素喜好栖息于宽阔田野之中,而少往茂密林区而去,其夏季时通常在丘陵附近活动,酷热时会躲在荫凉通风的地方纳凉。蝰蛇在受到惊吓时不会逃离,只是将身体盘成圈并发出呼呼之声,而后身体不断膨胀收缩半小时之久。蝰蛇的食物主要有鼠、鸟、蜥蜴等,喜欢用突袭的方法捕食猎物,捕食时前躯先后曲,猛然离地再前,一击咬住猎物就不放口,直至将其吞下。每年的9月10月蝰蛇会令较多人畜受伤。其为中国的剧毒蛇类中的一种,每条蛇咬物一次的排毒量平均在200毫克左右。蝰蛇属于卵胎生动物,在每年的7至8月份产卵,每次可产十几条。
蝰蛇类的产卵期通常在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蝰蛇卵会粘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卵块,每块含卵8~15枚。蝰蛇一般情况下都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它们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来寻找食物,偶尔会主动出击。不要看它嘴巴小,它能吞食比自身头部大8~10倍的东西。蝰蛇在吃饱后很容易感到疲倦,会立即休息,这时候就很容易被人捉住了。蝰蛇的觅食次数则因蝰蛇类的品种和大小而不同。一般在夏令时节的觅食活动盛期,尤其在产卵繁殖期,它们会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地寻找食物。体型较大的蝰蛇觅食量也比较大,通常3天懂啊一周会吃一次。蝰蛇喜欢晒太阳,通常会在上午10~12点的时间内出来日光浴,此时它们会伏于地面的草丛或缠绕在树干上面,偶尔会在洞外露出半个身子、或蜷盘在石头堆外,其姿态悠然闲适,变化多端。
蝰蛇有强大的消化系统,食物刚吞下去就能开始消化,还会一边吐出骨头。蝰蛇还能在爬行时利用肚皮和地面的摩擦来帮助消化。毒蝰蛇的毒液就是其消化液,某些肉食性蝰蛇的消化液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可溶解被咬的动物,所以呈现出“毒性”,人的胆汁也是这样的消化液。
蝰蛇有很强的食欲,食量也很大,通常会先把猎物咬死,然后吞食殆尽。其嘴部会随着食物大小发生变化,比如碰到较大的食物,其下颌就会缩短和变宽,呈一紧紧裹住食物的薄膜。蝰蛇进食时常由猎物的头部开始,吞食小鸟时会从头顶开始,因为此时鸟喙弯向鸟颈就不会把口腔和食管划伤。蝰蛇吞食的速度和食物体积相关,它们5~6分钟就可以吃掉一只小白鼠,而换了体型大一些的鸟就要15~18分钟。
巴顿指出非洲岩蟒要先确定所得猎物的鼻子或耳朵位置在哪,才会开始进食。蝮蝰蛇也可以判断所或猎物头尾的能力。蝰蛇消化食物的速度比较慢,吃一次需5~6天才能消化完,但进食后22~50小时为消化的高峰期,如果吃得比较多的话还需要更长的消化时间。蝰蛇的消化速度和外界温度密切相关,15℃时消化较慢,整个过程需要大约6天,但在25℃时,消化速度会加快。蝰蛇的牙齿不能咬碎食物,其消化系统如咽部和相应肌肉系统俱有很强扩张和收缩能力。
蝰蛇主要以口捕猎,还可以用靠其毒牙向被咬猎物注射烈性毒液使之立即中毒死亡。蝰蛇在进食的时候会先张大口衔住动物的头部,并用牙齿将其身体卡住,再凭借下颌骨的左右交互运动慢慢将其吞下。当蝰蛇的一侧下颌骨后转时,同侧牙齿会钩着食物以便往吞咽,然后另一侧下颌骨后转,再由同侧牙齿将食物吞得更深。就是这样,通过下颌骨的不断交互向后转动,体积很大的食物也能被吃下去。蝰蛇偏好偷食蛋类,有些蝰蛇会先用身体将蛋壳压碎再吃。但蝰蛇也可以吞吃鸡蛋或其他更大的蛋。它们在吞食蛋类时会先用身体后端或其他障碍物把蛋体顶住;之后尽量张大扣将整个蛋吞掉。
在我国境内,蝰蛇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和广西;在国外则多见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等地。东半球的蝰蛇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其有身体粗壮、行动迟钝的特点,头又宽又大。许多蝰蛇都是陆栖动物。树蝰属蛇类有细长的身体,尾部能缠在树枝上,栖于树上生活。穴蝰属蛇类则栖息于洞穴之中,眼又细又小。大多数蝰蛇都是卵胎生的。响尾蛇亚科主要分布于西半球,沙漠和雨林都有它们的足迹。中、南美洲的洞蛇属蛇类为陆栖或树栖。还有水栖种类比如噬鱼蛇。某些蝰蛇会产卵,其他的则是卵胎生。
生物学家阿尼瓦尔·梅尔加雷霍曾说蝰蛇是最常见的毒蛇之一。
蝰蛇科的品种繁多,有28~34属220~250种,是具有管牙的毒蛇,其毒牙巨大且能折叠后收回口中,是最先进的蛇类。蝰蛇的体型和其他蛇类迥然相异,身体短而粗,尾巴短并突然变细,大头呈三角形,有些蝰蛇的头部还有可感受红外线的颊窝。据此蝰蛇科可分为无颊窝的蝰蛇亚科、有颊窝的蝮蛇亚科及白头蝰亚科三类,它们有时也被视作单独的科。蝰蛇亚科大概有12~13属70余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各地。其中包括分布最北的毒蛇,如极北蝰出没于欧亚大陆北部的广泛地区,也是英国可见的唯一毒蛇,其所到之处最北可达北极苔原地区。蝰蛇亚科还包括一些有巨大毒牙的毒蛇,例如非洲的加蓬咝蝰毒牙长可达5厘米。这也是非洲最大和最著名的一种毒蛇,其身体十分粗壮,与其近亲犀咝蝰一样,都属于花纹最繁杂的蛇类。
白头蝰亚科的代表仅余白头蝰。白头蝰是最原始的蝰蛇科品种,出没于缅甸和中国南方等地,现有痕迹,所以人们知之甚少。蝰蛇科的其它成员都属于蝮蛇亚科,蝮蛇亚科分布非常广泛,除了澳大利亚外各个大陆都有它们的踪迹,且在很多地方都是当地主要的毒蛇。
蝮蛇亚科中属响尾蛇最为著名,因其尾部可以发出声音报警及可以感受红外线的特殊能力而广为人知。响尾蛇主要产于北美洲,有3种在中南美洲也有足迹。美国东南部的东部菱背响尾蛇长可以超过2米,为北美洲最大最重的毒蛇。中南美洲的巨蝮有较之菱背响尾蛇更大的体型,长近4米,为西半球体型最大的毒蛇,同时亦是世界上最大的蝮蛇与最重的毒蛇。亚洲蝮蛇有许多种类,蝮蛇属和烙铁头属蛇在中国境内都很常见,也是国内伤人较多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