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立储不采取汉族的嫡长继承制,这造成了很多起充满血腥的皇位继承事件。
努尔哈赤时,曾立长子褚英为继承人,褚英后来因过被杀,于是努尔哈赤宣布了八大和硕贝勒推荐制。当时最有实力继承汗位的是次子代善,努尔哈赤也曾这样对代善说:“待我去后,你要好好照顾你的弟弟们和大福晋。”因为后金有父丧后子娶继母、父妾的习俗,这就是说,努尔哈赤已经将大福晋阿巴亥和三个幼子托付给了代善。代善也知道父亲的想法,也打算继娶阿巴亥。阿巴亥也知道,年老的丈夫死后,她必须寻找新的靠山,代善就是她的新靠山了。所以,她平常也努力接近代善,经常出入代善府,甚至给代善送饭。阿巴亥频频与代善来往,后来被人告发,努尔哈赤以私藏金银罪休了阿巴亥。但后来,努尔哈赤又以幼子需要照顾为由,重新把她召回。努尔哈赤死时,只有阿巴亥在身边,据她所说,努尔哈赤临终口谕是传位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暂由代善辅政。但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突然宣布,立皇太极为汗。一经尘埃落定,皇太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率诸贝勒赶赴阿巴亥所居之处,以努尔哈赤之遗命“俟吾终,必令殉之”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同时殉葬的还有两位庶妃,其中之一就是当年告发阿巴亥的德因泽。这样,努尔哈赤后的继承人之争,就以代善退出、几个嫔妃的死亡、皇太极的胜出而告终,其中是否有阴谋,明眼人一眼即知。
几十年后,皇太极死了,又到了新一任皇位的候选。
皇太极临死两大遗憾,其中之一就是没有指出继承人,所以他死后生者就陷入混乱。当时有七个人有资格继承皇位——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根据努尔哈赤制定的规则,继承人要通过满洲贵族讨论推荐。在这七个人中,多尔衮三兄弟都在候选人之列,多尔衮再拉一票,他的支持者就过半,他就能继承皇位了。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很有势力,他也曾屡立军功,八旗中占了两旗的力量,而且权臣索尼、礼亲王代善都抱着立皇子的观念,很明显这个皇子就是豪格。所以这七个继承人中,实际上是多尔衮和豪格两人的争夺。凭实力,多尔衮完全可以把豪格压下去,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登上帝位。但他又不敢强行登基,因为这不但树敌,而且名不正言不顺,让豪格即位他又不甘心,对方肯定反过来报复自己。于是多尔衮就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不是要立皇子吗?好,我推荐小皇子福临继位,我们大家就辅助这个小皇子。多方权衡再三,他这个建议就在推荐会中通过了。这个福临才6岁,没有尺寸军功,更谈不上什么势力,他就是以后的顺治帝了,多尔衮成了辅佐小皇帝的摄政王。对于豪格这个强敌,后来多尔衮找个机会杀了他。后来几年中,多尔衮实际掌握朝政大权和顺治帝母子的命运。后来有传说,为了儿子福临皇位的稳定,孝庄太后下嫁给多尔衮,所以多尔衮也是顺治的“继皇父”。这令顺治帝非常恼怒,他亲政后将多尔衮鞭尸泄恨,打击他所统率的镶白旗。
顺治帝之即位,不但血腥,而且充斥着很多难以言齿的宫廷秘闻,这是皇族所不能接受的。
顺治帝死后,康熙继位比较顺利,因为顺治当时只有三个儿子,都还小,康熙因出过天花,避免了夭折的可能,这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新的继承人。康熙即位,是顺治与孝庄皇太后共同商定的结果,最终以遗诏的形式指定了新的继承人,从此,努尔哈赤制定的满洲贵族推荐制被遗诏制所代替。但到了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围绕皇位继承人的流血事件,连英明睿智的康熙都没法解决,只好气得令众大臣不许讨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而雍正到死也没有让世人完全信服他继位的合法性。
鉴于此等教训,对于自己的继承人问题,雍正好好动了动脑子,建立了秘立皇储制度。
所谓秘立皇储制度,就是皇帝把要立谁为太子写在诏书上封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待皇帝死后再拿出密诏宣布新皇,皇帝死之前,这个诏书不得以任何理由开封。此外,皇帝自己还随身带一份写有同样内容的继位诏书,他死后别人才能打开。这两份继位诏书的内容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不能确定最后的皇位继承人。
早在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雍正就已经秘立皇四子弘历为皇位继承人,将弘历的名字写进朱谕,一式二份,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随身携带。因为是秘密进行的,没有任何人知道。雍正于八年(1730)患重病,他以为自己大限将至,为了防备自己猝死宫廷没有准备,他就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后事,将自己秘立皇储的事告诉了心腹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和文华殿大学士鄂尔泰,并叮嘱二人道:“汝二人之外,再无一人知之。”不过后来,雍正挺过了这场大病,秘立皇储之事也并未有第四人知道。雍正于十三年(1735)驾崩,由于早在五年前他就已经对自己的后事做好了周密的准备,所以并没有出现因为皇位继承的血腥事件,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在雍正之前,满族统治者10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明确挑选继承人的方法。采用汉人的嫡长制,虽然可以避免兄弟们之间的争斗,但不能保证选出最优秀的皇子,明朝的灭亡就是教训。采用太子制也是不明智的,否则人们会过早地巴结太子形成与皇帝相抗衡的太子党,康熙两立两废胤礽就是最好的说明,以至于最后好几个阿哥群起争夺没法收场。血淋淋的教训促使雍正不得不制定一个既能预立皇位继承人、又不公开宣布的两全其美的方法。
雍正帝的四皇子宝亲王弘历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即乾隆皇帝。乾隆详细比较了历朝历代立皇储的方案,认为雍正的秘立皇储制是最完美的皇位继承制度,遂进一步将秘立皇储制确定为神圣不可更改的“建储家法”,此后自嘉庆到咸丰,无不是按照此法继承皇位的。
秘立皇储制度是建储制度的一项重大创革,这种方法既有利于从诸皇子中选出优秀的接班人,又避免皇子们为争夺储位而演出骨肉相残的悲剧,从而保证皇位交接的和谐、顺利,对稳定政局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此法一向为史家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