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终于要出版了!小时候,记得同学们之间流传着这样的梦想,那就是自己的名字或者作品有朝一日能变成铅字,这其实也是我的梦想。虽然由于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自己的名字或作品变成铅字已不是什么难事,但能够出版自己的作品,却也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
我从上小学起就热爱文学,尤其是诗歌,但真正开始写作却是到高中时期了。最早的一批作品早已没了踪影,现在能记起的就是有时在考场上做完试卷之后,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些诗句。回顾到现在为止的整个写作历程,1999年到2002年算得上黄金时代,这段时期也正好处在我的大学时代。这段时间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做到了博览群书,尤其以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为多。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滋养了我的文学心灵,成为我写作上不竭的源泉。2004年以来,我的诗歌写作陷入了困境,经过了“失去的八年”,直到2012年才又有两首诗问世。
那些或编订成册或写在报纸、零碎纸片上的各个时期的诗稿,十几年来跟随我到处辗转,直到2010年我住进了现在的家以后才结束了漂泊的历程,被放在了书房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天,当我因找东西又一次发现了它们时,那积了好久的灰尘不禁让我鼻子发酸,就像一个母亲找到了她失散多年的孩子。我决定让它们重见天日,出版成书,给它们一个正式的名分。
2012年年初,我把所有的诗稿都敲在了电脑上。到11月时和我大学同学杜建谈起了这个事,他帮我联系了山东科技出版社的安蓬生主任,安主任又委托出版社的姬小白老师联系了宁波出版社,最终敲定了出版事宜。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出版社的吴波主任和编辑李本君老师,以及邹城一中的武翠老师都给予我很多帮助。在此,对以上诸位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玉不琢,不成器。”原来的作品就像是一件件玉料,有的篇章从字句内容到篇章结构要进行细细的琢磨,其难度不亚于再创作。我就像一个老玉匠一样,为了它们能够“成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上面,在艰辛中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迎来了本书的出版。
2013年3月
作者于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