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营养治疗血液系统由血液与造血器官组成,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是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血液则由血浆及悬浮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混合组成。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本章主要叙述血液系统常见的疾病。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根据红细胞的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多种类型,本节只讨论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缺铁性贫血可发生在世界各国的所有民族,是世界上最多见的贫血,全球约有7亿人患缺铁性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我国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为20%,孕妇为40%,儿童高达50%,我国一些部门的调查结果也证实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比成年男性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是贫血的直接主要原因。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原料。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但当铁的摄入量不足和/或慢性失血时,可造成机体内缺铁。缺铁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血红蛋白量下降,从而发生贫血。常见病因主要概括如下:
1.慢性失血这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因,失血1ml可缺铁0.5mg,由于长期反复出血而丧失了大量的铁,而每日摄入的铁又不足以补偿其损失,因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多见于钩虫病、溃疡病慢性出血、痔疮、月经过多和其他慢性出血。
2.吸收障碍正常人每天的食物中含铁量为10~15mg,约10%被吸收,每日吸收铁为1~1.5mg。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如胃酸缺乏、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慢性腹泻等可引起铁的吸收障碍;另外,咖啡、植物纤维可抑制铁的吸收,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需要增加妇女妊娠晚期和哺乳期,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一次妊娠母体供给胎儿的铁量为300~500mg;哺乳期,母体每日从乳汁中丧失铁为0.5~1.0mg。婴幼儿童生长发育对铁的需要量也增加,如足月儿第一年供给红细胞生成物的铁约需160mg。
4.摄入不足从食物中摄入机体的铁不足亦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如乳汁中含铁量少,牛乳比人乳还少,因此,婴幼儿易造成缺铁。
二、主要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贫血的发生较为缓慢,患者早期没有什么症状或症状很轻,不易被注意,贫血严重时表现的症状为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身疲易倦、心悸气短、耳鸣乏力。组织缺铁明显时,可导致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等,还可出现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去光泽、容易破坏或勺状甲(反甲)。部分患者黏膜损害较为常见,如口角炎、舌炎、舌****萎缩、食管黏膜炎等缺铁的特殊表现。缺铁性贫血严重时可出现性功能减退,女性常见闭经或月经稀少。
三、一般治疗
补充铁剂、去除缺铁的病因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如积极治疗钩虫病、溃疡病、胃肠功能紊乱和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铁剂的补充以口服铁制剂为首选。各种铁剂含铁量不同,体内吸收率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实际认真选择。
1.铁剂选择三价铁和有机铁在肠道内不容易被吸收,必须变成游离的二价铁才易被吸收。现常用的铁剂中,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铁都属二价铁,枸椽酸铁铵为三价铁,易溶于水,刺激性小,可制成糖浆,适合儿童服用。若选用不当,就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轻症贫血者,宜选用硫酸亚铁,但如果病人同时患有消化道疾病或是有严重反应的孕妇,则不宜选用硫酸亚铁,而应选用右旋糖酐铁,因为硫酸亚铁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重症贫血者,宜选用右旋糖酐铁;婴幼儿贫血宜选用枸椽酸铁铵糖浆。
2.服用时间铁主要在十二指肠以主动运转的方式被吸收,由于食物能减慢胃肠蠕动,延长铁剂在十二指肠段的停留时间而增加铁的吸收,所以,一直认为铁剂在饭后30min服用为佳。但是近年来的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晚上7点服铁剂比早上7点服铁剂的吸收率增加1倍,为最佳服铁剂的时间。服用铁剂的时间要充分,服用铁剂后,如果病人每日增加0.1g血红蛋白的含量,则1~2个月可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必须注意,即使恢复正常也不能立即停药,至少还要继续服一个月,然后再逐渐减量维持2~3个月,这样才能使体内真正恢复正常水平的铁贮量。否则,一旦停止补铁,贫血现象便会卷土重来,治疗又得从头开始。
3.服用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铁剂,如若胃肠反应严重,可停服数天后,再由小剂量开始,直至所需剂量。一般认为每日服用元素铁150~200mg即可。
4.配伍禁忌对胃酸缺乏的贫血者,补充铁剂的同时,应配合应用浓度小于10%的稀盐酸以及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抗酸药中的小苏打、氢氧化铝等,可中和胃酸而影响铁的吸收,故不能与铁剂同用。牛奶中含钙和磷酸盐,可使铁发生沉淀而影响铁的吸收,再则,奶是碱性食物,能降低胃液酸度,不利铁的吸收,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特别是正在服用铁剂时不宜饮奶。中药煎剂和浓茶不要与铁剂同服。
服用铁剂治疗贫血时,禁用芦丁、新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胆影葡胺、消胆胺、别嘌呤醇、甲氰咪胍、青霉胺、肼苯哒嗪、阿司匹林、维生素E、复方丹参片、胰酶制剂、避孕药、碳酸钙、氧化镁、呋喃胺、丙谷胺及含钙、镁离子的其他药物。
5.注意事项患者服用铁剂后,自觉症状可以很快地恢复,网织红细胞于服后逐渐上升,7天左右达高峰,血红蛋白于2周后开始上升,1~2个月后能恢复正常。在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μg/L后再停药。
四、膳食营养
营养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密切,营养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因此,营养治疗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辅助治疗措施。重视营养知识的教育及妇幼保健工作,改进婴幼儿的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和及时添加辅食,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孕妇及哺乳的妇女铁的需要量为2~4mg)。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多食富含铁质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动物性含铁食物为主。
2.适宜食物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的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约为20%。植物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7%,这是因为植物铁多为三价的胶状氢氧化铁,需要还原成二价的亚铁或与铁螯合物结合后才易被吸收,否则容易与植物中的植酸、丹宁酸等结合成不溶解的铁复合物,不容易被机体吸收。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剂可使高铁还原成亚铁;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及胺类可促使铁成为溶解状态,以上两者均可促进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患者膳食中应增加含铁、蛋白质、维生素C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肾、心脏、瘦猪肉、兔肉、牛奶和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番茄等。
3.饮食禁忌禁食燥热辛辣之品,如炸油条、油饼、浓茶、咖啡,少食纤维素含量高的大素食物。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饮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易与低价铁结合,形成一种不溶性鞣酸,从而影响铁的吸收,使贫血加重。
(二)药膳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成分 当归20g、生姜15g、羊肉100g,煲汤。
功效 补脾生血、和胃养血。
适应 营养不良性贫血。
2.猪肝菠菜汤
成分 猪肝100g、菠菜100g,水蒸。
功效 养肝补血、补铁生血。
适应 缺铁性贫血。
3.熟芪瘦肉补血汤
成分 熟地50g、黄芪30g、瘦猪肉100g,煲汤。
功效 补气生血、滋阴补血。
适应 缺铁性贫血兼气虚者。
(三)营养补充剂
体内缺铁或机体需铁量增多时,单纯依靠膳食摄入的铁还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营养补充剂,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更应增加铁的营养补充剂:铁质制剂、蛋白质粉、维生素C、天然B族维生素、灵芝孢子粉。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c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症状发生的缓急、贫血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型再障和慢性再障。再障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血液病,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在我国呈散发性,未见高发区。急性再障发病率为0.14/10万人口,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口,以青壮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婴幼儿及老年人少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约半数以上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目前,认为以下因素是引发本病的原因:
1.化学因素各类可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和工业化学品是引发再障的化学因素,只要接受了足够的剂量,任何人都能发生本病。已知有高度危险性的药物有氯(合)霉素、保泰松、磺胺药、********、氨基比林、抗癌药、抗癫痫药;化学物质有苯及其衍生物(甲苯、二甲苯)、氨基化合物,还有有机磷农药。
2.物理因素X线、镭、放射性核素等可阻挠DNA的复制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干扰骨髓细胞的生成,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放射线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达到一定总量时均可引起再障。
3.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生物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和各种严重的感染都能影响骨髓造血的功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4.其他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随着骨髓培养技术、免疫学及临床治疗学的发展,认为再障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的损伤及免疫介导因素有关。
二、主要临床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
重型再障往往起病急、发展迅速、贫血进行性加重、出血部位广泛,常有便血、尿血、宫内出血和颅内出血等,由于粒细胞缺乏及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常伴严重的皮肤、肺部感染,甚至败血症。重型再障病情凶险、危及生命,常规治疗难以奏效。
慢性再障的起病及发展较为缓慢,慢性贫血常是首发和主要表现,出血较轻,多以皮肤黏膜为主,少有内脏出血,感染多以呼吸道为主,合并严重感染的少。临床常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少气赖气、四肢乏力、皮肤黏膜淤斑、脉虚无力等。
三、一般治疗
过去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只有靠输血来维持短暂的生命,致使患者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现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对一般再障疗效明显。重型再障近年来也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不够满意,有1/3~1/2的患者于1年内死亡。慢性再障治疗后约有80%的患者病情缓解,少数患者可获痊愈,但仍有很多患者迁延不愈。治疗方法除有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等支持和对症治疗外,还可用雄性激素****酮衍生物可坦唑醇(痕力降)、免疫抑制剂、造血细胞因子和骨髓移植等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骨髓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可使大部分慢性再障患者获得痊愈的可能。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要根据起病的缓急和病情的轻重来掌握饮食的宜忌,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注意摄取高蛋白、高热能、高维生素和高铁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和多样化,动植物性食物混合食用,可提高蛋白质、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率。
2.适宜食物常宜的食物有瘦猪肉、兔肉、动物脾脏、菠菜、芹菜、黑木耳、香菇、花生(含衣)、龙眼、荔枝肉等。
3.饮食禁忌忌食粗纤维多、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油腻辛辣之品,食后化热生火,使高热、出血症状加重,对疾病危害极大。慢性再障患者忌吃脂肪过多的食物,要限制脂肪摄入量,否则过多的脂肪会抑制人体的造血功能,并且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造成营养缺乏,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二)药膳
1.田七猪脾汤
成分 田七15g、太子参50g、猪脾脏1付,煲汤。
功效 补脾生血、益气活血。
适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
2.红枣花生衣汤
成分 红枣50g、花生衣10g、母鸡半只,煲汤。
功效 健脾止血、补虚益血。
适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
3.猪骨黄芪补血汤
成分 猪骨500g、淮山50g、黄芪50g,煲汤。
功效 补气止血、健脾益髓。
适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气虚明显者。
(三)营养补充剂
维生素C、蛋白质粉、蜂胶、松花粉、灵芝孢子粉、复合维生素B、辅酶Q10。
第三节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俗称血癌,占癌症总发病数的5%。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制。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而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1位。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约为5.5:1,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近年来,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是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所引起。
2.电离辐射照射剂量与白血病发病率密切相关,日本广岛及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比未受照射的人群高30倍。
3.化学因素苯致白血病的作用已经肯定,长期接触苯的人,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5~20倍,抗肿瘤药中的烷化剂和氯霉素、保泰松等化学药品亦有致白血病作用。
4.遗传因素遗传性疾病对白血病发病有重要作用,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7%。
5.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白血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二、主要临床表现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贫血、出血、发热。由于起病急缓不一,临床症状亦有不同。急者可以是突然高热,类似“感冒”,也可以表现严重的出血倾向。缓慢者常为脸色苍白、皮肤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发热畏寒、精神委靡、四肢无力、心悸气短等。慢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较好,多为成熟或较成熟的细胞,病情发展慢,自然病程可有数年,多见于成年人,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可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健康检查时才发现脾脏肿大及白细胞异常增多而被确诊为本病。
三、一般治疗
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有一般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等方法。现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取得很好效果。一般治疗是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和维持营养。
近年来化学治疗和骨髓移植有了显著进展,化疗使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达60%以上,三年无病存活率达40%以上,骨髓移植使白血病有痊愈的希望。
四、膳食营养
白血病系严重消耗性疾病,特别是化、放疗的副作用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故应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锌、锰和铁含量显著的降低,蛋白质、维生素也明显缺乏,机体防御能力显著下降,故及时补充营养在放疗和化疗期间显得更为重要。
(一)饮食
1.饮食原则供给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膳食是营养治疗的重要措施。
2.适宜食物有瘦猪肉、兔肉、蛇肉、豆制品、猪肝、猪肾、新鲜蔬菜、水果等。
3.饮食禁忌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中医认为此类食物属温热之品,有动血、耗血之弊,会导致血热妄行,从而加重出血;还可间接灼伤血络,使出血无度,不易止血,最为出血者所忌。在食物烹制时,也提倡以炖、焖、煮等较为柔和的方法为主,忌用煎、炒、烧、炙、熏、烤的方法,同时,摄取食物的温度也以温凉为宜,不可大热。
(二)药膳
1.生茅鳖鱼汤
成分 生地50g、茅根50g、鳖500g,炖汤。
功效 滋阴凉血、清热止血。
适应 慢性白血病有轻度出血。
2.枸杞熟地补血汤
成分 枸杞30g、熟地50g、瘦肉250g,煲汤。
功效 滋阴补肾、生血养肝。
适应 慢性白血病化疗、放疗后。
3.鹿鸡生血汤
成分 鹿茸10g、党参15g、白术15g、乌鸡1只,炖汤。
功效 补肾益精、养胃生血。
适应 慢性白血病肾阳虚者。
(三)营养补充剂
营养蛋白质粉、松花粉片、复合维生素B、白兰氏鸡精、灵芝孢子粉、虫草精、辅酶Q10。
第四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a purpura)是一组因外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而致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的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为多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因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细菌或病毒有着密切的关系,约80%的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发病前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细菌和病毒感染可使慢性患者的病情加重。
2.免疫因素免疫因素的参与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重要作用,患者血浆中存在破坏血小板的抗体,80%以上的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该抗体。
3.肝脾因素肝、脾作用增强或亢进可使血小板的破坏加快,引起血小板减少而发生本病。
4.遗传因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受基因调控与遗传因素影响。
5.其他因素雌激素有抑制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40岁以前的女性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较多。
二、主要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发于40岁以前的女性。
1.急性型半数以上发生在儿童,80%以上患者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发病急,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全身皮肤淤点、紫癜、淤斑,甚至可形成血疱及血肿,还有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严重者可致内脏出血,如呕血、咯血、便血、尿血、****出血,颅内出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慢性型起病隐匿,一般无前驱症状,故难明确发病时间,多为皮肤、黏膜出血,如淤点、淤斑及外伤后出血不止等,严重的内脏出血比较少见,但细菌、病毒的感染可使部分患者的病情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的内脏出血。月经过多很常见,甚至是部分患者的唯一症状。
三、一般治疗
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常使用止血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中医凉血止血、活血化淤、补气统血的药物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四、膳食营养
(一)饮食
1.饮食原则应多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清淡食物,一些具有补血、促进血小板生成、止血散淤的食物最为适宜。
2.适宜食物如花生米(连衣)、莲藕(带节)、淮山、白萝卜、黄瓜、冬瓜、菠菜等。
3.饮食禁忌严格的饮食禁忌对本病的预后至关重要。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了气虚不能摄血者可兼虚寒之象外,属热者归多,大辛大热,一可动血,二可耗血,最为出血者所忌。因此,历代医家一再告诫要忌食温热辛辣之饮食,同时饮食的温度也要以温凉为主,否则会热迫血行,从而加重出血。即使出血已止,平时也要忌食温热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辣椒、大葱、生姜和油炸、烧烤之食品,以免反复出血。在对食物烹调时,要以炖、焖、煮等较为柔和的方法为主,忌用煎、炒、熏、炸、烤等方法。
(二)药膳
1.丹赤猪脾汤
成分 丹皮10g、赤芍15g、花生衣10g、猪脾100g,煲汤。
功效 活血化淤、补脾止血。
适应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田芪摄血汤
成分 田七15g、生地50g、黄芪50g、乌鸡500g,煲汤。
功效 化淤止血、补气摄血。
适应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者。
(三)营养补充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疾病本身的因素外,还可致失血性贫血,造成部分营养的缺乏,因此应增加补充适当的营养。如纽崔莱蛋白质粉、维生素C、B族维生素、铁质片、辅酶Q10、膳存。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疾病。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秋季发病居多。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本病的直接病因往往很难确定,引起本病变态反应的致敏物质也多种多样,有关病因可有以下几类:
1.感染细菌(以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病毒(以风疹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和流感病毒最常见)和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的感染,多在感染后2~3周发病。
2.食物鱼、虾、蟹、蛋、乳等食物异性蛋白可诱发本病。
3.药物抗生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利尿药、抗痨药等均可导致过敏性紫癜。
4.其他寒冷天气、植物花粉、昆虫咬伤、疫苗接种等也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因素。
上述因素发生过敏反应,损害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使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水肿。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亦可出现类似反应。
二、主要临床表现
以皮肤紫癜为最主要症状,一般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少数病例在紫癜前先有关节痛、腹痛、腰痛或血尿、黑便等。通常根据病变累及部位所出现的症状分为以下类型。
1.紫癜型最常见,以皮肤反复出现淤点、淤斑为主要表现。
2.腹型主要表现为腹痛,位于脐周围或下腹部。
3.关节型以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
4.肾型主要表现为肾炎症状,常在紫癜后一周发生。
5.混合型以上各型临床表现中如有二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则为混合型。
三、一般治疗
尽可能祛除病因和致敏因素,不吃致敏食物、不服致敏药物、消除感染病灶和驱除肠道寄生虫。可服抗组胺类药物以对抗过敏反应,对临床上出现的症状可作对症处理,如腹痛可用解痉止痛剂。紫癜等症状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
四、膳食营养
有过敏病史的患者,除了糖类之外,所有必需营养都严重地缺乏,必须及时补充。有资料表明:过敏体质者,若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充足的必需脂肪酸和足量的维生素,则过敏很少发生,即使偶尔发生,症状也轻微,很容易康复。
(一)饮食
1.饮食原则许多人因为过敏常会限制吃很多种食物,因此导致营养不良,如果营养不良,则更容易患过敏症,诱发紫癜。因此,除过敏源食物外,其他食物是不应被限制。饮食中,应多吃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在一种或几种食物中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所以要广泛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使营养均衡和充足,达到抗过敏的需要。
2.适宜食物萝卜、大白菜、绿叶青菜、芹菜、苋菜、花菜、猪瘦肉、兔肉、鸡肉、苹果、香蕉、草莓、猕猴桃、花生、核桃仁等。
3.饮食禁忌忌食生冷、肥腻、油炸、煎烤、烟熏等性热食品,勿食生姜、大蒜、洋葱、辣椒等热性有刺激的食物。
(二)药膳
1.花红脱敏汤
成分 花生衣10g、红枣30枚、猪肺250g,煲汤。
功效 健脾摄血、补肺脱敏。
适应 过敏性紫癜。
2.淮丹生鸡止血汤
成分 淮山50g、丹皮10g、生地50g、乌鸡500g,煲汤。
功效 补脾统血、凉血化淤。
适应 过敏性紫癜出血明显者。
(三)营养补充剂
蛋白质粉、复合维生素C、天然B族维生素、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