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吗?不是的吧。
人的理解是有层次的。有的理解可能把人贬低了,有的理解可能把人拔高了。更多时候,人们是在信息的层面就信息进行沟通而非理解。
比如,我们认为我们是大学生,对方是小学生。然后,你告诉对方这个事实,对方不高兴。即便是事实,对方也不高兴。因为,彼此的私我太强大了。
对话理论中,发展出了他者理论。但我们也发现,一味强调他者的独立和不同,并为对方的他者性作极端的辩护,那也是没有太多意义的。相反,却可能产生不少消极的意义。人是生命,是成长的机体,是不断更新的存在。我见过这样的学生,他强调他的个殊性,并为他自己的存在和观念辩护。但我告诉他,如果要走向自觉,他就必须放弃那些过时的观念,那种他性是需要超越的。但他被私我所钳制,怎么可能超越这个私我?要走向自觉之路,他需要克服太多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却是他骄傲的地方、表达他性的地方。
一个人不会游泳,准备学游泳。但在学会游泳之前的那些他性要保留,要维护,那是很可笑的。有些求道者就是这样。如果你的信仰要发展,要让你的生命发生蜕变,达到自觉或者解脱或者得救的境界,那么你就需要开放和谦卑,需要精进。这时,或许教练应该把他推到水中,把他淹下去、喝水去。但他往往不能理解为什么教练这么凶。
在后现代,人们普遍地认为人人都在一个平面了。这是对后现代世界的误解,更是对后现代新人类的误解。
生命是有层次的,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人与人不同。我们要注意到那些不同在什么地方,在同一文化系统中,人的差异在哪里。从意识的高低看,有的只是猪狗的层面,甚至猪狗不如。有的是猴子的层面。有的处于愚昧中,有的处于****中,有的处在善良里。有的超越了善恶,有的是宇宙灵魂的化身、众生的导师。但在这个时代,我们容易看到这样的化身吗?很难,很难。但不是没有。
后现代,我们需要再次从生命的质量和层次来看待人类,看清关系,理解命运,建构意义。并且我们需要有一种整体的看法。因为我们往往把一切纳入我们自身的世界图像中进行理解。我们难以做到跨文化、跨信仰的整体性理解和宽容。在这个充满娱乐和消费的世俗时代,人人都有傲慢的症候,傲慢似乎已经深入了骨髓。而傲慢是暴力和叠置的因缘之一。我们经常面对语言的暴力和观念的强加或叠置。我们也习惯于叠置和强加他者。理解往往伴随着误解,特别是在不同层面之间确立关系的时候。例如学生常常不理解他的老师。老师看在眼里,只能依赖劝导、沉默、忍受、时间、冲突。但有一天,学生明白了过来,从不会游泳变成学会了游泳,从石墨变成了金刚石。或许这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他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