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道路。不同的道路可以到达不同的目的地。
伟大的吠陀经对人类的不同生活形态做了不同的描述。同样,《薄伽梵歌》对三类人的生活做了描述,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目标、价值、信仰、饮食、职责等。在基督教信仰中,哲学家基尔凯郭尔谈到三类生活方式:美学的、伦理的和信仰的。
在推荐某种生活方式时,我并不极端,而是主张中道。但目标是明确的,即便途中有错或有不妥当。人的道路选择直接导致人的生活意义体验之差异。
我们不能去干扰和改变他人的生活方式和意义取向。但我强调,要在沟通中强调不同道路的不同特征。要中立地看待它们,尽管我们可能在不同的时候有所偏向。
我向你推荐整体性的瑜伽,向你推荐解脱(得救、自由和快乐的道路)的道路,这是从我的立场诚心诚意的推荐和肯定,但我不会强迫任何人接受。我总以哲学家和瑜伽师的超然态度来看待问题,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问题,这是为了自己的好,也是为了他人的好。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多年,经历很多欢喜和苦痛、无奈和悲伤,但在这些迷茫和挣扎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在不同哲学和信仰的图像中,在经验的反复中,我毅然地走过草地、沼泽、江河和森林,让我灵魂之脚搁在喜乐之洋中。或许,出于某种原因,或许是没有特别原因的,我会回到“迷执心态”,但那从来不会是长时间的,而是一种短暂的身心状态。
我所言,主要是基于我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愿我所言于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