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数的机会和无数的信息,或许你没了主见,你的意义发生了危机。或许这种危机从没有达到如此的强度。
西方有些学者说,随着上帝在现代的死亡,随着形而上学的消亡,人必定陷入可怕的虚无主义。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一切终归于一,二元的现象必定化为无,成为没有差别的一。你,甚至“你”字都不能谈,没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实在和终极的“我”和“我的”。一切的“我”和“我的”都是虚幻的一时呈现。只要有“我”、“我的”,你就一定会陷入各种张力和冲突,你的心就会无法平静和快乐,你一定会如海上的泡沫上下前后被推动着。
尼采先生根据西方的哲学背景和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就预示了这一后果。他意识到虚无将来临,并将成为常态。面对这种常态,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消费主义的大潮。人们试图在消费中逃脱虚无带给我们的恐惧。很多人挣扎地卷入,疲惫地卷入,客观上以此来消除自己的虚无和无力。似乎人们普遍接受了消费主义的意义。他们说,只能这样。
然而,这种消费建构起的意义常常是被控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迅速消失,语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娱乐、新闻等等无一例外。很多人以为存在差异,其实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差异。我们越来越陷入本能的“我”和“我的”,缺乏生命的灵动和深度。女人们和男人们越来越成为一种简单化的、机器化的、程序化的生物人。甚至那些所谓有信仰的人们也是这样。没有意义,或者短暂的虚幻意义,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现状。
以前,我们的意义可能在未来,在上帝那里,在超自然中,在内心深处,在神秘的地方,在自然中,在伟大的德行中,在不确定的地方,甚至在日常性中。如今,这一切似乎都正在消失,单一化、简单化、机械化、平面化、被操纵化是我们当今意义的表达式,意义已被掏空。
有人说我们到了历史的终结,人的终结。这很有些道理。只有少数人尝试新的可能,尝试饮到甘泉,但因为要挖的井太深,要费的力太大,需要足够的智慧和预备,似乎人们早已经不耐烦了。这种不耐烦正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