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8000000014

第14章 为张岱立传

顺治六年(1649)秋,清兵步步紧逼,南明的抵抗运动败相尽露之际,五十三岁的张岱返回绍兴,卜居快园,“园在龙山后麓”(《快园记》)。2007年秋,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为张岱写的传记——《回到龙山:一个晚明人物的记忆》出版,所谓“回到龙山”,指的应该就是张岱在1649年的这一次人生转折。在快园,张岱至少生活了二十四年(《快园记》:“二十四年于此”)。在这里,他的生命节奏变得愈来愈缓慢,进入悠长甚至冗长的暮年岁月。目前,对张岱的卒年,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意见,八十四岁、八十八岁、九十三岁的可能都有人主张;无论如何,作为遗民的张岱在折磨人的时间之流中,只能以玩味自己的痛苦为乐。他的自嘲——“弟极苦,而住快园”(《快园记》)——凸显了残酷现实与风雅文字的矛盾,而我们若将“快”字在“愉快”之外的另一义项“快速”也考虑在内,则快园之名也刚好成为张岱缓慢的生命节奏的反讽。

“这座龙山,张岱在此生活过、学习过、看过灯、赏过雪。”(第228页)史景迁写道。张岱小时候常随祖父张汝霖到龙山游玩(《快园记》:“余幼时随大父常至此地。”),“万历辛丑年(1601),父叔辈张灯龙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五岁的张岱在此看灯,而“天启六年十二月(1627),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陶庵梦忆·龙山雪》),此时的张岱已届而立。龙山这个地方,凝缩了张岱的一生。

《回到龙山》不是一部野心之作,没有史景迁早期作品如《王氏之死》那般灵动奇诡的叙事,史景迁通过史料的剪裁排比,几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以《陶庵梦忆》为核心的张岱著作,铺陈出张岱谈不上有多么跌宕的生命诸阶段。或许是因为张岱的生命里本没有什么高潮,或许是因为史景迁没有在张岱的生命里发现什么高潮,又或许是因为史景迁没能在自己的这次著述行为中产生什么高潮,总之,《回到龙山》是一部平铺直叙、没有高潮的书。“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序》)的幻灭感,被史景迁书中连绵不绝的一件件琐细事情冲淡了。

张岱向以文笔洒脱著称,为何他的文字一旦译成英文,编入传记的织体里,就变得这样平板无趣了呢?史景迁似乎没有留意到,他所面对的张岱的这种自我书写的文字特殊性。张岱当初写下这些文字时,是作为文章来写的,而不是作为史料要留给后世的编年史家的。史景迁试图从这些美文中提取出可供传记使用的事实,打个比方,就好像拿人家画的一幅山水,裁了来糊墙,利用倒也是利用,只是太煞风景而已。

也许事情还不止于煞风景这一点。张岱的文章本身,实有一种抗力或惰性,拒绝被用来编入其他相异材质的织体。以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为例,尽管文章一上来就说“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但将其作为1633年的编年事件是可笑的(参《回到龙山》第26—27页),因为它算不上张岱个体生命中的事件,而只能是文学这一再现方式中的事件。如果张岱的传记要将湖心亭看雪这一类行为也作为事件加以收集,那传记就失去了意义,就成了资料长编。

为张岱立传的危险恰恰在于,与旁人对他的书写比起来,张岱的自我书写在数量上占压倒性的优势,因此,传记作者不可能绕过张岱的自我观察、自我筛选和自我书写来完成对张岱的观察、筛选和书写。尽管可以从《张岱诗文集》、《陶庵梦忆》等文本中找到关于张岱生平事迹的大量线索,然而,这些线索的集合并不等于传主生命的全部。实际上,一个人经历过的琐细事情极有可能与这个人的精神历程了无干系,这就像日记里可靠的雨雪阴晴的记录可能与我们的内心生活了无干系一样。

周作人曾提出:“人多有逃现世之倾向,觉得只有梦想或是回忆是最甜美的世界。讲乌托邦的是在做着满愿的昼梦,老年人记起少时的生活也觉得愉快,不,即是昨夜的事情也要比今日有趣:这并不一定由于什么保守,实在是因为这些过去才经得起我们慢慢地抚摩赏玩,就是要加减一两笔也不要紧。遗民的感叹也即属于此类……”(《〈陶庵梦忆〉序》)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回忆的美化作用与变形效应。我们透过张岱之眼看到的张岱之生命,与张岱真实之生命绝非同一生命,而当我们受到客观限制、不能不透过张岱之眼来看他的生命时,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其实是戴了一副不知道它是有颜色的还是有污点的还是有凸凹的眼镜。作为历史学家,史景迁却没有对自己倚赖的这些史料进行方法论批判,不能不说是造成这部张岱传平淡乏味的深层原因。

张岱极富特色的文学语言如何能在被挪用、被转译时仍保存其活力,这对史景迁这样一位语言晓畅优美的文体家来说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仍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文章结末:“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的隽语到了史景迁笔下变成这样:One can’t accuse young master of being a total fool, for here are two others even more foolish than him.文意大体无误,然而可以想见,英语世界的读者读到此句时的审美感受当与我们读到该句的白话文翻译时的感受相近。“痴”与foolish在两种语言中的效果差异相当大,而“更有痴似相公者”的不确定指向也与明说“另外有两个人”截然不同。我们有理由相信,《回到龙山》英文原著的读者可能因为无法感受到张岱的文字之美而对其在中国辞章史上的地位表示怀疑。

如果说侈谈文学语言的效果对于一部传记来说未免有苛刻之嫌,那么关于文本资料的翻译准确性的讨论总应该算是题内话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晚明文人的词句并不天然地比秦汉文章好懂,翻译的难度也绝对不会比白话文低。其次,就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英文著作而言,《回到龙山》驾驭史料达到了过于丰富、过于密集的程度,这就令翻译的工作量和难度同时激增。尽管史景迁一方面有相当多的现成西文文献(如Philip A. Kafalas关于张岱的英文博士论文及专著、Brigitte Teboul-Wang的《陶庵梦忆》法译本)可以依靠,另一方面有不少以中文为母语的研究助手帮忙翻译校正(《回到龙山》谢词中提到四位),但似乎仍有一些语言和典故的难点没能解决。

在此试举几例,稍作解说。《回到龙山》引张岱《和贫士七首·其一》,末两句“悄然思故苑,禾黍忽生悲”被译作:I silently think of my former home, /And suddenly I feel sad, even as I plow along(第227页)。用白话直译过来,即是说:我静静地想着我以前的家,突然之间,悲从中来,哪怕是在我犁地的时候。史景迁似乎没注意到,“禾黍忽生悲”用的是《诗经·黍离》之典,并非实指,更与犁地与否没有关系。

再如,《回到龙山》讲张岱读书的情形,说:Reading about such moral and courageous people from earlier epochs swept him along on an emotional surge: he became“like a tiger or wolf who just sighted meat, or a piece of ice that is placed next to a blazing cauldron.”(第140页)用白话直译过来,即是说:读着古往今来节义之士的事迹,张岱情绪激动,他变得“像见到了肉的虎狼,又像放在煮沸的大锅边上的一块冰”。这里依据的实际上是张岱《古今义烈传》自序,文曰:“余于节义士,窃以为然。当其负气慷慨,肉视虎狼,冰顾汤镬,余读书至此,为之颊赤耳热。”显然,“当其负气慷慨,肉视虎狼,冰顾汤镬”,一气贯注,说的都是“节义士”的表现,而不是张岱的表现。那么,“肉视虎狼,冰顾汤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肉视”见于温庭筠《题李卫公诗二首》,当中一句“肉视具僚忘匕箸”是说李德裕将僚属看成是可以吃的肉,连匙和筷子都不用。“肉视虎狼,冰顾汤镬”是说节义之士见了会咬人的虎狼只当它是可以吃的肉,见到煮人的鼎镬就好像它没有什么热度,全然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又如,张岱在《海志》中记在补陀寺看善男信女拜观音:“男女千人鳞次坐……是夜,多比丘、比丘尼,燃顶燃臂燃指;俗家闺秀,亦有效之者……是夕,寺僧亦无有睡者,百炬齐烧,对佛危坐,睡眼婆娑,有见佛动者,有见佛放大光明者。”《回到龙山》对此的撮述却是:He saw thousands of men and women“packed like fish”…also mortifying their fiesh by burning incense on their heads or their arms … He was not surprised that in their sleepless and pain-sharpened state many pilgrims saw the Guanyin image moving or emitting shafts of lights.(第123页)用白话直译过来,即是说:张岱看到成千的男女“像鱼一样密匝匝挤在一起”……他们在头上、臂上燃火,苦修肉身……许多朝拜者不眠不休,加之痛苦刺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说自己看见观音像在动、在发光,张岱也就不以为异了。这里的问题是,张岱原文中分别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行为,都被史景迁按到了同一群人身上。在原文中,“鳞次坐”的是朝拜者全体,而完成“燃顶燃臂燃指”这种极端行为的只是朝拜者中的一部分(部分和尚、尼姑以及部分模仿他们的俗家女子),至于“见佛动者”、“见佛放大光明者”则根本不是朝拜者,而是补陀寺本寺的僧人。

史景迁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占有原始资料,并参考了国内学者胡益民的《张岱评传》、《张岱研究》及佘德余的《张岱家世》(未及见佘德余的《都市文人——张岱传》)。不过,在读过胡、佘、史诸家的著作之后,我们还是感到对张岱的研究似仍停留在较粗疏的阶段。《张岱评传》字句错讹之多,学界早有定论,以张岱返归龙山、卜居快园一事为例,《张岱评传》附录《张岱简谱》中,1649年(己丑)条写道:“岱于是年移居龙山后麓之快园,居此地直至1669年。”假如真的只住到1669年,那就只有二十一年,与前引“二十四年于此”矛盾了。再看1672年条:“岱自1646年(丙戌)移居快园,至此整二十四年。”两边都对不上:前面说1669年,后面变成1672年;后面说1646年,前面却是1649年;若说1646年是笔误,可甲子又并不误,总之错得蹊跷离奇。史景迁的《回到龙山》固少此类舛讹,却也只停留于事实排比,研究之责恐怕仍在后来者肩上。

(原刊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8年12月7日号)

同类推荐
  •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根据作者四十多年会务文书起草、审核、制发经验而写成,全书按照文稿在会议中的地位、作用设计全书框架结构,分为五章:主题性会议文书、辅助性会议文书、记录性会议文书、礼仪性会议文书、服务性会议文书。《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系统介绍了会议文书的规范写法、常用结构和可借鉴的最新例文,例文多为2008年以后市、县区、乡镇和社区、企业、院所会议使用的文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
  • 托福黄金口语120

    托福黄金口语120

    《托福黄金口语120》是一本专门为托福考生量身设计的口语宝典,该图书对托福口语考试六个Task中的各类题型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图书精选了历年托福口语考试真题,针对不同的题型为考生提供应试思路和答题技巧,每道题搭配头脑风暴、高分示范思路、高分示范文本、语料积累,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口语能力,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
  • 日本世相系列:饱食穷民

    日本世相系列:饱食穷民

    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社会,宛如梦幻泡影一样变化无常,又像断梗浮萍一样飘忽不定,到处充斥着不安的色彩。被眼前的欲望迷住双眼而深陷连环债务不能自拔的他们,在IT革命的洗礼中被机器同化的他们,在食欲和失衡的内心世界间痛苦挣扎的他们……每个人都在成功强迫症的驱动下随波逐流、筋疲力尽。我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漂泊于饱食时代的新穷困人群,将会走向何方?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终于走出了战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时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仅仅是从“贫困中的贫困”转变为“繁荣中的贫困”。在这个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时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极限状态的人们,被称为“饱食穷民”。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的牺牲品。
  • 语文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下)

    语文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下)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爱神的小龙王

    爱神的小龙王

    作为神界业绩第一的爱神宁海悦,没想到一朝被雷劈,竟然穿越到一个与自己同名同姓的17岁的少女身上,最主要的是人家穿越穿的是人类世界,自己穿的是龙人界……人家的白莲花都是女人解决,他的白莲花自己解决……【1v1双洁,甜宠。】
  • 虚空之异域

    虚空之异域

    当我们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想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只是因为我出生在这里吗?也许就是因为这个,但你如果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在生活在这里那。这里要说的就是为什么会是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我们不觉得很难想象,这地球就真的会把我们演变成人类吗?这是我偶尔的想法,但就因为这些,我却遇到些不可思议的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仙狂神

    修仙狂神

    重生异世沦落成奴,断脉为废之时,偶得天罚衣钵,凭借预言修仙玉册,一洗前耻,笑饮仇血,成为一方不朽狂神!
  • 带着金手指于枯寂之中创世

    带着金手指于枯寂之中创世

    于枯寂之中创造出神话世界,带着创世之威登临绝巅
  • 雷狱幻界

    雷狱幻界

    幻为天下之界,两方世界的奇点,跨两界入幻元,容一身之所得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北纬38度之恋

    北纬38度之恋

    一种爱情,缘起于葡萄酒。这个带有异国风情的爱情故事,不仅展现唯美浪漫,更真实地反映了主人公真情实感,涉及了两国文化,尤其是葡萄酒文化、两国的民俗风情以及对人性的思考等。描述了人物内心的相爱、相思、矛盾、痛苦、挣扎、无奈等。展示主人公陈梅对事业执着追求、勤劳肯干,对爱情坚定忠贞,对生活热爱自信等特点。
  • 怨相离:缘
  • 换个世界征服总裁

    换个世界征服总裁

    一瓶毒药,将在异世界的她毒回了现世“老子我坐拥三千佳丽,美好的人生等待着我,人生你却如此对我。”欲哭无泪的苏某人感慨万千。一旁的男人皱了眉头,莫不是他家夫人智商还没上线? “你牙的才是傻子” “好好好,我傻你不傻”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