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目前,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虽然铺天盖地,读之,仍有言犹未尽之感。略述一二,以祈抛砖引玉。
首先,笔者认为,不要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相提并论,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活动本质的一种深层次认识,换言之,就是:学习是一种自主的活动。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相对而言,它属于上位概念。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则属于学习方式、方法层面的东西,是为了体现教育理念,达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措施与途径。他们是自主学习理念在学习方式上的具体体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不仅仅存在于“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之中,它也普遍地存在于自学、听讲式学习、参观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强调了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建构的活动,离开了“自主”,学习活动是低效的、甚至是不可能进行的。
其次,不要认为“自主学习”的认识是一种当代才产生的理念。这种对学习活动本质的认识,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东西方的哲人同时发现了。生活在2500年前的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首创了举世闻名的“启发式教学”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教育名言中,教师的教,始终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没有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就没有启发式教学。几乎和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对学习本质的认识上,也和东方的孔子有了相同的认识。正是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自主的活动,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他的教学方法,也被称之为“产婆术”。产婆的工作不是代替产妇去生产,而是引导、启发、帮助产妇顺利地生产。换句话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启发着、帮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的结果如何,和他们是否自主地参与和思考直接相关。
理解了“自主学习”含义,我们才会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全面地、创造性地应用它。
(2007—08—1604: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