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去北京开会。在北京西车站,我们看到一群大约四五十个七八岁的孩子,每人身上背着旅行包包,手里还拉着一个旅行皮箱,急匆匆、一路小跑地向前行进。由于人多,队伍拉得很长,后面的孩子显然比较吃力,凹凸不平的站台地面,使得孩子手里的皮箱不断出现倒翻的情景,这时,孩子们便手忙脚乱地扶正,拉着再跑。其顾头难顾尾的滑稽动作,让人忍俊不禁,不由产生爱怜之心。然而,没有专门的人来帮助他们,只看见队伍的前面似乎有人在喊着什么,激励孩子朝前跑……
我若有所悟,便问同行的老教授:“你看这群孩子是哪国人?”“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老教授肯定地说。为了验证这个判断,我专门上前询问,结论是:这是一群韩国的孩子。
让我们产生这样感叹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我们对日本、韩国人教育方式有所了解,还在于来北京时,在火车上的一段经历。在我们乘坐的卧铺车厢里,有一个初中一年级学生组成的参观团,整整一个夜晚,这个车厢都因为有了他们而超负荷地运行。因为,虽然学生有老师带队,但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独自”远行,于是,便有了庞大的随行队伍,一路上精心地照顾着这群“小皇帝”。晚上,按规定卧铺车厢不能容留杂人。但是,这些只给自己买了硬座票的家长们,硬是放下尊严,忍辱委屈地“赖”在这里,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掉下铺来,……有的和孩子挤在一张狭窄的铺上,有的则一直坐在床沿,一整夜在摇摇晃晃中熬煎。
怎么才算爱护孩子?这是一个古老而永远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在动物界,对下一代精心呵护到一定的时候,本能的力量,便使得母亲开始驱赶子女。小时候,我多次看见几天前还张着羽翼百般呵护雏鸡的鸡妈妈,转眼便不认孩子,每当小鸡试图靠近时,它都会毫不留情用嘴啄它,小鸡“痛苦”中悻悻地离开了妈妈,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因为,动物天生便明白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物种是很难在世界上生存的。
上个世纪中叶,前苏联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叫苏霍姆林斯基,他是一所乡村中学——巴普雷什中学的校长。在他的教育实践中,规定男孩子必须在上学期间参与需要力气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在果园干活之类,而女孩子必须学习针织一类技艺。他认为,人应该全面健康地发展,这也包括人的意志和生存能力。他的学校曾经为前苏联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人才。
关心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并一生幸福。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永远地跟着孩子。孩子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后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己的生存能力。这包括: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学科知识、健全的人格、独立生存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态度等等。而这些,是整天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很难获得的。
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显得更加珍贵。但是,人们由此而溺爱孩子的时候,似乎看不到另外一个前景,这就是,正因为是“独生”子女,他们将来真正走向人生时,应该比其他时代的人具有更强的自我生存能力才行。
如果我们真正爱护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在自己还能关照孩子的时候,有目的地让他经受锻炼,为他自己将来的独立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10—1306:41:34)
感悟与感言
北方井里之蛙:
我从五年级的时候开始住校,那时候,父母每天忙于干农活,根本没时间管我。所以,我就自己骑自行车把行李搬到学校,然后自己打理一切。从那时开始,父母对于我上学再没操过心。
前段时间,师大迎接新生报到。我看到几乎每个孩子后面都跟着至少一个家长。有的孩子在前面只肩挎一个小包,迈着轻松的步子,而家长却在后面满头大汗地拉着箱子,提着包裹;有的孩子坐在椅子上嚼着口香糖,年迈的父母却要在那里排队办入学手续;在宿舍的洗手间,我看见好几个母亲给孩子在洗衣服;在通往食堂的路上,我看到太多的父母拎着暖水瓶给孩子打水;在活动中心吃饭时,看到四个家长陪刚报到的男孩子吃饭,这个男孩子坐在主席位上神采飞扬,四个家长如众星捧月一样为他忙前忙后……
我在赞叹现在孩子们太幸福的同时,又在沉思,这究竟是孩子太过于稚嫩,以至于让家长不放心到这个地步;还是我们家长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所有他们能包办的活计都为孩子做完?!
家长逐渐离去,军训一天天地进行。我看那些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孩子并没有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手忙脚乱,或是手足无措;相反,我倒是觉得他们开始成熟,开始了独立。
看来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好心办了坏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最好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因为他终归要有自己单独做事的一天,我们不可能陪伴他们终生,也不可能包办他们一切。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一天让他们锻炼,早一天让他们“长大”呢?
(2007—10—1310:07:31)
七月读诗:
其实,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也很辛苦,很累。他的生活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被家长设计在自己的程序之中。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和什么人玩,玩什么,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出去,甚至穿什么衣服,看什么书都是家长的设计,跟他个人的兴趣、情感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于是,习惯了被保护,生命力原有的自然本能没了。孩子,不是孩子自己,而是家长的附属品。父母辛苦,孩子无奈,这到底是谁的错呢?也许,是我们这个社会病了,尽管我们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很远,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学会怎样在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城市化。
城市儿童的确太多,而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则是放任自流。暑假回去,听以前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在已经没有几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了。记得小时候尽管妈妈什么事情都要唠叨,但是,我们最怕的,也是妈妈的上方宝剑就是那句:你爸回来咱再说。因为爸爸的威慑,妈妈的管理才更加有效。可是,现在大多数青壮年都进城成为打工者,孩子,只能由女人甚至老人管理,能管得住吗?河流污染了,农业社会的许多关于自然的知识和娱乐也随着老人的离世消失了,年轻的妈妈——现代化教育的青年,她们能教给孩子什么,没有老人口中的传统美德故事,没有关于自然的种种奥秘。孩子们已经不像我们那时能亲近自然,他们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而网吧、游戏厅,甚至酒吧、舞厅的诱惑太大了,对于人的欲望永远都是诱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却没有现代化的生活知识、思想与技术与生活方式与之适应,九年,十二年的教学学到的不是关于个人日常生活幸福的技术性知识与能力,而是一个虚妄的“奉献社会”的乌托邦梦想,以及那些于生活无用的“科学知识”。生活中不会用函数计算成本,或需要了解一个化合物的成分后才敢去购买。现代生活,需要有现代的生活技术和策略。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太多“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理想,能让自己的生活幸福才是个人最大成就,当然,一切,都需要了解并自觉遵守现代社会的规范和法律。先说这些吧,要去上班了,下午回来再说了。
(2007—10—1313:34:06)
白雪:
怎样才算是爱护孩子?对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来说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所幸的是,我的孩子目前还具有一些基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打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帮我做饭洗碗,在学校水灶上提开水,帮我买简单的日用品,买菜,在购买的时候与卖主谈质量谈价钱,逐渐学会了与人沟通。六年级一个人就从西安辗转倒车回到偏僻的农村老家,逐渐地学会了单独应对相对简单事务的能力,同时也逐渐树立起了爱心和责任感。星期天孩子总会对我说:“妈妈,你辛苦一周了,家务我来干”。主动地洗衣做饭。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无比幸福,哪有比看到自己孩子健康成长更欣慰的呢。倒不是我教子有方,是因为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条件呵护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已经成为生活的原则,成为生活的习惯,这习惯自然体现到对孩子的要求上。我觉得,父母在给孩子一份关爱的同时再给他一份信任,一份鼓励,他表现得会比我们预期的更好。
(2007—10—1319:47:10)
旋风雨:
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学科知识、健全的人格以及独立生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态度等等——教子的方法也!也许我们常常只记住了其中之一——扎实的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其他三个方面,可能也是教子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2007—10—1323:41:27)
愚不可及:
学校的教育几乎引领着家长的教育,如果学校里以培养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为目的,那么家长也会效仿的。
(2007—10—1418:04:12)
克己复礼:
谢谢各位网友的支持!你们的点评,使得这个话题更加深入,相信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也会为你们的论点喝彩!
(2007—10—14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