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相对于无始无终的宇宙,有生命的物种存在的时间总是十分短暂的。因此,自古至今,多少哲人名士,面对生命的短暂慨然长叹。孔子站在奔流不息的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面对人生的短促,感悟“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隙),忽然而已”;三国时的一代枭雄曹操,面对生命与时间,也长叹:“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媵蛇乘雾,终为土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正因为人们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所以,古往今来,劝勉人们“惜时”的美文佳言,多不枚举。但是,古人的这种感叹与劝勉,更多的是站在个体的立场上,以自我珍惜时间为特征。
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摆脱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经济状态,人与人的交往愈来愈密切。对时间的珍惜,也就不再是一个人自己的事,而与他人息息相关。一个领导的迟到,就会使一群人的一段时光付之东流;一个公务员的“脱岗”,就会使许多前来办事的百姓,白白浪费一天的时间;一个人的失约,就会使另一个人在生命的一段时光里一无所成。但是,在我们的周围,这种无端地空耗别人时间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甚至“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才能作报告”已经成为人人认可的潜规则。
当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提倡尊重人的生命和生存价值。而尊重人,最大的莫过于尊重他生命存在的时间。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对一个人最大的伤害和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结束他的生命”,换句话说,就是缩短他生命存在的时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于生命存在时间的缩短会有触目惊心地感受,而对于空耗别人时光,无端缩短别人生命的事实却熟视无睹,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
“守时”是当代人的重要素养之一。一些国际性的会议,如果规定了一个人的讲话时间,那么,时间一到,讲话者就必须戛然而止。偶尔有一位不知趣者想延时,大会主持也会礼貌而又友好地将话筒拿走。这和我们常见的某些人一旦上了讲坛,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全不管会议的统一安排和别人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做现代人,就需“守时”。“以人为本”就不要空耗别人的时间。有权者,更不要利用权力强行空耗别人时间。
(2007—09—1306:10:43)
感悟与感言
三草人:
对时间观念的理解,由“人本理解”而始,从人文关怀着手,是一个角度。
惜时守时履约,古文早巳论述过多。中国自古自誉文明古国千年之久。一切道德伦纲人性修养,不可谓所记不多。可是,这个失约或迟约的现象,越来越现代化了。
(2007—09—1316:13:10)
旋风雨:
做现代人,就需“守时”。“以人为本”就不要空耗别人的时间——真希望我们每个现代人以此作为自己对人对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2007—09—132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