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化融资体制的逐步建立,经过公司化改革、股份制改造以及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政策的实施,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过度负债到以股权融资偏好的过度股权融资。以上市公司为例,确实存在并非商业竞争需要的过度股权融资和财务保守行为,而且股权资本对管理行为的软约束使上市公司进行过度投资,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比如,主营业务增长潜力已尽、自有现金流充裕而收益稳定的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上市公司本应成为价值型公司,却申请增发或配股,以资本运作、寻求新利润增长点为名轻易进入其他业务领域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败。资产负债率降低这一变化趋势的形成有可能处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融资行为的异化;二是企业融资信用缺失和债券融资瓶颈的制约。
从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趋势看,主要特点有:一是国有股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降低,但不会影响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国有股减持政策在实际运行操作中困难重重,这说明对旧体制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也表明国有股减持的相关政策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是员工持股比例将有所上升,成为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的一个特点。
从国有企业债权结构的变化趋势看,间接债权融资比重相对较大的情况仍将持续,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将提高直接债权融资规模和比例。
以上分析是对国有企业整体的融资结构现状进行的概括,主要侧重于从企业融资机制、所有权性质以及融资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权衡比较来说明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形成及变化。而对于具体的不同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成长阶段、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差异、区域环境差异以及企业融资信用评价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企业融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