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之间的搭配是有讲究的,近年国内外的一些营养专家发现,一些食物注重“搭配”食用,不仅使人体更有效地吸收营养,而且还有一定的防病治病的特殊疗效。
食物的主副搭配
很多人喜欢只吃肉菜或水果而不吃主食,以为这样就能减肥或者有营养。其实,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养生之道,又不符合营养需要。主食是我们每天能量的主要来源,长期把零食、水果当正餐的危害就是造成人体缺乏蛋白质等物质,营养失衡,甚至引发疾病。做为主食的谷类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也是其他食品所缺少的,尤其是膳食纤维对于降低血糖和血脂都有促进作用。
所以,每餐保证有适量主食才能保证充足体力而又不肥胖。所以应该多主食,少副食的原则。
食物的酸碱搭配
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搭配食用,目的在于保持人体血液的酸碱平衡,使之经常处于微碱性状态,两者必须平衡,方可益补得当,以利于代谢的正常进行。如人患腹泻时,排出物呈碱性,体内酸会相对增多而呈酸性;大量呕吐时,胃酸损失过多,体内又可呈碱性。而且每餐进食,食物都有一定的酸碱度,也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
总的说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食品,在消化过程中形成酸性物质(如碳酸、硫酸、磷酸等),属于酸性食品。常见的呈酸性食物包括:肉类、禽类、鱼虾类、米面及其制品。而富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蔬菜、水果等,在消化时形成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钾等),属于碱性食物。常见的呈碱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等。
食物的荤素搭配
有人说:“荤素搭配吃口好。”这是指荤素之间口味的互补性。事实上从营养保健角度看,荤菜和素菜在营养结构上的互补性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荤菜中只有糖原(动物淀粉),没有淀粉,没有纤维素,更没有果胶;而素菜中单糖、双糖、多糖以及食物纤维等样样都有。荤菜中几乎没有维生素C,素菜中没有维生素A(只有胡萝卜素)。专家建议:要想达到素食与荤食的平衡,一忌集中吃肉,此举势必造成吸收率下降,而且一次摄入蛋白质过量还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维生素的摄入;二忌长期吃素。
食物的粗细搭配
饮食原则应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长期吃精米、精面,会导致维生素B的缺乏,诱发疾病,因此要搭配吃些五谷杂粮,食物搭配多样化,使营养更全面;而太多杂粮的摄入会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铁、锌、钙的摄入,科学食用粗粮的方法是每周吃三四次。
在“粗食品”中,粗成分叫做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由于人体的消化道内没有消化膳食纤维的酶,所以对人体来说,是没有直接营养价值的。但是,膳食纤维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吸纳毒素、清扫肠道、预防疾病等多种功能,是其他营养素所无法替代的。
食物的“海陆搭配”
在我们的膳食也要注意“海陆搭配”,即海产品与陆产品的搭配。有的家庭因为害怕吃畜类肉会使血脂升高,单纯食用鱼类和海鲜,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吃鱼虽然可以满足一天的蛋白质需求,但是鱼类中的铁、锌等元素含量不足,长期单纯食用可导致缺铁、锌。
从生态科学的观点看,海洋和陆地是两个差异极大的生态环境,因此,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体内所富含的物质大不相同,两者之间在营养上互补性强,具有救偏补缺的特点。
食物的冷热搭配
根据各种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以及人体对各种食物的反应,中医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将食物划分为寒、热、温、凉、平五性。我们在吃东西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用适当食性的食物。选食应参考这样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这就是说:寒凉体质的人宜食温热性食物,温热体质的人宜食寒凉性食物,即“辨体施食”,冷热搭配。因为人的体质也有寒、热、温、凉、平之分。这样,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寒属阴,热属阳),收到维护人体健康的效果。另一方面,冷热平衡还可以指食物与食物、食物与气候之间的一种平衡搭配。
食物的浓淡搭配
我们经常消费的食物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能高的食物,不妨称之为浓厚性食物;一类是热能低的食物,不妨称之为清淡性食物。
属于清淡性食物的主要有:蔬菜、水果(桂圆肉除外)以及汤、羹类食品。浓厚性食物与清淡性食物合理搭配食用,最大的好处是易于达到能量的收支平衡,保持体重的正常和稳定。如果偏爱浓厚性食物,能量收入就会大于支出,体重就会上升、超标,人就会发胖;如果过多食用清淡性食物,能量收入小于支出,体重就会下降,人就会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