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妙地拒绝
面对别人拜托的工作,说“好”比说“不”来得容易很多。答应是很轻松的,但是拒绝则要肩负着得罪别人的风险,会给自己造成精神负担。因此,说“不”的时候,不仅需要顾虑对方的心情,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最理想的效果是,即使对方被拒绝了,下次依然会来请求你的帮忙。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1)“请给我一些考虑时间好吗?”或者更具体一点:“让我想一想,一个小时后我给你回电话好吗?”一个小时以后,你打电话给他,客气地同时清楚地说“不”,没有进一步的理由。
2)“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你先用认可的话评价对方的建议,然后你让他清楚,你现在正忙于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因此,对这一建议只能遗憾地说“不”。
3)“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当你得到对方的请示或询问时,首先抱以肯定的态度,并且加强与对方的关系。然后,用这样的话告诉他:“没有人比我更愿意与你一起干,但这一次我必须拒绝。”
4)“我有自己的原则,这类事我向来是不干的。”如果对方知道拒绝不是出于个人原因,而是由于原则,那么,他就不会继续追问了。
5)“眼下恐怕不行!”这原本就是一些提问者愿意听到的用于措辞的大白话,于是,他只得放弃他的请求。
6)“嗯……不。”如果你想说“不”,你就说“不”,不过说“不”之前稍微停顿一下,给别人一个思考和理解的信号。
2.处理电话干扰
1)将电话作为工具来使用
接通和挂断电话都要迅速。工作时不要用电话聊天。尽量提高电话的使用效率。不要将电话与交际、闲谈联系在一起,将它视为商务沟通的手段。在朝九晚五的几个小时内,你必须训练自己把电话作为商务工具来使用。
2)检查电话
在接电话之前查明电话是谁打来的,他有什么需要。当不认识的人给你打电话时,要克服内心的好奇。在接电话前查明他们为什么打电话给你。
3)不接电话
尽量为自己创造出无人干扰的时间,不要变成电话的奴隶。在处理重要工作时切断电话线路,这是你可以使用的最佳策略之一。如果事情很重要,无论电话是谁打来的,你都可以稍后再打回去。
4)明确回电的时间
当你打电话给某人而他们不在时,留下口信并告知你可以接听回电的时间。当某人打电话给你而你不能接电话时,确保你的秘书或接待员清楚你的回电时间。在回电时间内,你可以一直握着听筒而不必将听筒拿起来又放下。
5)将电话集中起来
利用学习曲线,将所有电话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处理,不要把电话分散在一天之中的许多时间段。有时,你可以把上午11点前的电话积攒在一起,然后在11点到中午之间回复所有来电。你也可以将下午3点半之前的电话积攒在一起,然后在下午4点半回复所有来电。
6)事先为电话做好规划
把商务电话想象为一次会议,为电话会议或讨论写下大纲或议程。不要在拿起话筒打电话时却忘记了你打电话的原因以及你想讨论的事情,这样是在浪费时间。
7)做好详细的记录
为电话内容做好完备的记录,谁拥有最完备的记录,谁就拥有了效率。手中没有纸和笔就不要接电话,将你允诺的事情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也要写下其他人允诺的事项,其中包括在电话讨论中提到的数目、时间、日期、数量等等。
3.应对不速之客
1)为工作创造安静的时间
鲁迅先生也是一位时间管理大师,他为了给自己创造安静的写作环境,将自己的作息时间做了与一般人不一样的调整:夜晚写作,白天睡觉、接待客人、处理杂事。当然,我们没必要模仿鲁迅先生的做法,但有一点可以借鉴,就是指定一段安静的时间让自己专心工作,在这段时间里禁止任何干扰。
你可以仿照旅馆做一块“请勿打扰”的标志牌,把它挂在你的办公室门上。让所有人都清楚,当你挂出这个标志牌时,除非发生紧急事件,否则,你不想由于任何原因被任何人打扰。
2)迅速起身
当不受欢迎的来访者走进办公室时,通过迅速起身来应付他们。当他们一进门,你就迅速起身在桌边打转,就像正准备出门一样。你告诉他——“我正好要出去拜访客户”或者“我就要去银行办点事”,然后,你和他一起走出办公室,在适当的时候分开。你可以到洗手间或其他办公室,等他离开时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样,你也许就避免了一场漫长的闲谈。
3)结束讨论
当会面花费了很长时间时,说一句“在你离开前还有件事要告诉你”,然后站起来把你的来访者带到门口,以任何你能想到的事情结束谈话,跟他握手道别,然后回去工作。这一技巧还可以稍加改变,你可以对来访者说:“在离开前还有一件事,我想给你看个东西。”然后把来访者带出办公室,给他看看植物,看看书,看看新家具或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然后,掉头回去工作,让他自己离开。
4)安排特定的时间会面
为了有效地应对突然光临的来访者,你可以安排在双方都方便的特定时间会面,约个时间把大家都召集到你的办公室。和员工约定一个时间,让他们知道在白天的某个时间你有空,你的门是向他们敞开的。
5)避免浪费别人的时间
尽量不要贸然地造访他人。如果你的确要拜访某人,要先礼貌地问问:“您现在方便吗?要不我们稍后再谈?”鼓励他人以同样礼貌的方式询问你何时方便。让人惊讶的是,许多人都在无意中浪费了别人的时间,但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4.七种高效习惯
1)更努力地工作
工作时要比现在更加努力,这样你就更能专心工作,并在工作时一心一意、严于律己、抵制外界干扰、不分神、不溜号。工作时要比任何人都努力,这是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
2)更快地工作
工作时要比现在更加迅速,可以把步调再加快一些,形成更快的工作效率。你可以更快地转换地点和工作,如果你工作时既比别人努力,又比别人迅速,那么,你一天所做的工作就能比大部分人一周做的工作还要多。
3)将工作集中处理
应该将工作集中处理,你可以利用学习曲线将一系列类似的工作一起做完。
4)做更重要的事情
你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或更有价值的工作,你也可以做潜在的收益率较高的工作,而放弃收益率较低的工作。
5)做你更擅长的工作
做你更擅长的工作,对某个关键技能领域越擅长,你就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并且工作的质量也就越高。因为你越擅长这些工作,那么工作对你而言就越容易,你做起来就越轻松,精力也就越旺盛。
6)少犯错误
要完成更多工作,就要少犯错误。首先,你要花时间把工作做正确。你可能听过一种说法:“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把工作做正确,但总是有足够的时间把工作做完。”即使要多花费些力气和精力,也要先把工作做正确。
7)简化工作
通过减少完成工作的必要步骤,你可以将工作简化。这样可以使工作更简单,更容易完成。
5.练就高效的心理技巧
1)预想自己是高效人士
很多运动员(如体操、举重、跑步、跳远、跳高等)在做真正的肢体动作之前,都会在脑海中默想一遍。这对于动作的成功完成增益匪浅。为什么?因为心理预演帮助你加深印象,可以使意识和行动更协调一致;而且,想象自己的最佳状态,还缓解了紧张情绪,增强自信。
将自己想象成已经具备高效率的人,你的目标规划得当,行动有条不紊,效率卓越,成果显著,这些脑海中的影像将被潜移默化为潜意识,成为你行动的一部分。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在脑海中想象自己一切准备就绪,你就会抖掉“压力包袱”,精神抖擞地开展行动了。
预想自己是高效率人士,就会通过潜意识固化这一形象,进一步作用于你的行动,帮助你练就高效率。
2)与他人分享
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是讲授“高效率”的老师,你将向朋友和部属讲授一个学期的“高效率”课程。这个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你对“效率”的理解,你将很快很牢固地掌握高效率原则、方法、技巧等。专家发现,如果人们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将所学的内容教授给别人,那么,他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技能的速度要比单纯学习快得多。
“教学相长”的道理,我相信每一位为人师者一定深有体会。如果要教给别人“一杯水”容量的知识,你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的容量,否则,你就无法让别人信服你。把知识教授给别人可以促进你学习的速度和深度。
所以,学会与别人分享你的学习成果,这是一个互惠的过程。别人在吸取你的分享内容时,你也巩固和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3)成为榜样
榜样就是让自己尊敬,并且在某一方面有意模仿的对象。例如,一个练习书法的人将王羲之视为榜样,临摹他的字体和崇高的人品;一个学习绘画的人将凡·高视为榜样,临摹他的画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榜样,而且,榜样可能有很多个,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榜样。
可是,你想过成为别人的榜样吗?——有人又习惯性地说“不”了!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成为别人的榜样呢?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足够好,就完全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事实上,卓有成效的领导者都是很好的榜样,他们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等一系列问题。
想象一下,在效率方面,现在你是很多人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多人密切关注并模仿。那么,你应该如何表现自己?如何让自己不负众望?想到这些问题,你就会努力做得更好。
4)寻找标杆
标杆就是做得最好的,是值得模仿的榜样。这个方法正好与上一个方法相辅相成。前者是模仿最优秀的人,后者是想象别人模仿自己。两种方法都非常有效。模仿标杆的所作所为,用标杆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
5)给自己下达指令
心理暗示的力量十分巨大。极限挑战运动员经常使用这种力量,每当他们发起新挑战的时候,总是在口中喃喃念着“我能行!我能行!”或者“我一定能够成功!”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们可以发挥得更出色。
不断对自己说:“我可以练就高效率!我可以练就高效率!”这一观念将被你的潜意识所接受,从而对你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6.有效解决问题
1)准确定义问题
首先问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要准确定义问题,如果有可能,要把问题写下来。切记,准确地判断问题是成功的一半。有时,可以把问题写在活动挂图或白板上,让大家就问题的定义达成一致,这样就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强迫自己准确定义问题,并将定义写在面前的纸上,这总能让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有50%的问题在其定义阶段就能得到解决。
一旦对问题有了清晰的定义,你就应该问问:“还有哪方面的问题?”不要满足于只给一个问题下一个定义,要不断地探索,看看自己能否对单个问题形成多重定义。
有时,一个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集群问题”,它是由几个较小的问题组成的。通过准确地定义问题,你就可以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组成部分,这样你就能立刻解决每个小问题。
在每个复杂的问题中,通常总有一个问题要先于其他问题给予解决。这个必须首先解决的大问题通常并不明确,这就要求你多花点时间把它找出来。
急于定论是人的天性,我们总是在一发现问题时就立刻想找到解决方案。不认真考虑,其结果往往是“出了泥坑,又进了火坑”。在定义问题或“集群问题”时,要从头慢慢分析,确保自己找对了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找错了问题,即使你用正确的方式解决了该问题,你的境况也会变得更糟。
2)识别原因
在寻求解决方案之前,先问问自己:“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可能有哪些原因?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仅仅简单地提出解决方案是不够的,要首先处理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一点至关重要。
3)寻找解决方案
下结论前要先问问自己:“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案?”为解决特定问题,你能做哪些不同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这一步至关重要。
不要认为只有一种解决方案,把你想到的所有解决方案都写下来,越多越好。要警惕那些只有一种解决方案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最佳方案。有时,正确的解决方案恰恰与你最初的意愿相反。甚至可能大相径庭。在少数情况下,什么也不必做,一切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在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时,你应该明确你的“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是对你工作范围的限制,是解决方案必须实现的成果。在做决定前要界定解决方案的上下限,这种做法通常能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必须实现什么目标?如果该解决方案完美无缺,将取得何种成果?我们如何知道这是个好的解决方案?你应该从结果出发,在选定解决方案之前,弄清自己希望通过该决策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4)做出决策
掌握了所有信息之后,你就该做出决策了。在可选方案中,选择看起来让你感觉最好的方案。但在选择该方案之前,要问问自己:“为什么该方案是最好的?为什么它优于其他方案?”在思考、研究问题及解决方案时花费的时间越多,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越有效和精确。
花几分钟时间仔细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做法在执行方案时将为你节约大量时间。
5)选定备用方案
一定要问问自己:“我们的备用方案是什么?”换句话说,在选出最佳方案之后,要考虑到该方案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备选计划是什么?你的退路在哪里?
思考可选方案的过程很耗脑力,它迫使你扩展思维看待问题,设想出所有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多时候通过认真思考找到的可选方案,能改善原方案。有时,你甚至要全盘否定原方案。
记住,你可以自由选择可行方案。行动前所制定的备用方案越多,在最终行动时你的效率就越高。要不断地询问:“如果该方案不能解决问题,那我该怎么办?如果发现决策错误,我该选择哪套备用方案?如果这种做法全部失效,我该如何应对呢?”
6)确定最坏的结果
在实施方案之前问问自己:“这种做法造成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果继续实施该方案,可能发生的最糟的事情是什么?”通常,第二方案都比第一方案好,这是因为它可能造成的最坏结果不如第一方案那么严重。
在制定所有决策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其结果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有些风险是你可以承受的,而有些风险你却承受不了。
7)分配具体的责任
制定决策之后,为了实施决策,你要么将职责分配给他人,要么自己履行职责。要为工作设定日程表和截止日期。让每个人都了解工作的内容是什么,负责人是谁,工作应该遵循怎样的日程。
许多公司在解决问题时都常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提出优秀的解决方案,分配了职责,然后便将其束之高阁。一段时间后当他们重新聚在一起的时候,发现工作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呢?答案就是没有设定截止日期。被分配到任务的人分心去做其他工作、忙其他项目去了,他们都没有执行新分配的任务。
有时,无所作为是一种灾难。一旦制定了决策,就要分配职责,设定截止日期并亲自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