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是社会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
刚与柔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同时也是相辅相成,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
当你处于弱势时,就要把握好自己,不要过于暴露自己,借着外界有利于自己的环境,充分发展自己的力量,以达到强大自己的目的。但处于弱势时,不能因弱而显得过分心虚力怯,从而让对方找到自己的弱点,一举歼之。
因此,你要具备刚与柔两种心理素质,要具备刚与柔两种工作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刚柔并济。就像水一样,水至柔则有至刚,水能使万物得到滋润,却又使山川变平地;也想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却能使人感到凉爽,也能使万物毁于无形。生活中,有刚没有柔,则显得没有人情味,有柔没有刚,则显得优柔寡断。
在一般情况下,忍住显示自己才智的欲望,可以获得更多才能,保持不自满的心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招致他人对自己的嫉妒。这就要自觉地保持一种高尚的人格,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前面更是要头脑冷静,不向强大势力低头,绝不能来半点含糊。
当年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谈判时,由于敏感问题而使谈判陷入僵局。由于在台湾问题中同时牵涉到美国的关系与利益,周恩来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最终既坚持了立场,又不失礼节。既维护了尊严,也赢得了敬重。
谈判时,周总理提高声调严肃地说:“台湾问题已经是个老问题了。我必须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
基辛格也针锋相对,显得没有回旋的余地,大声说道:“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能在开始我们之间的新关系时背弃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我们决不会与台湾断交。”
“什么样的复杂原因?什么样的义务?这真是天方夜谭。”周恩来也略为提高了声调。
室内的谈判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谈判再一次陷入僵局。
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语气又缓和下来:“我理解尼克松总统为此作出的努力。但请问,你们怕失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是一些腐朽的,即将垮台的‘老朋友’。你们为了照顾这些老朋友,势必使自己陷入被动而脱不了身。这一点,你们总统不是在堪萨斯城的演说中已经提到了吗?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总不能让中国人民再受损害了吧?”
周恩来接着又说:“毛主席说台湾问题可以拖一百年,是表明我们有耐心;毛主席的意思同时也包含了不能让台湾问题妨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些不都表明了我们的诚意么?而你们的诚意又何在?”
周总理的义正辞严使基辛格无言对对,只好转动着手中的铅笔。
基辛格想了一会儿,终于说:“总理先生,会谈的公报是必须有助于打开一条新的道路。总统也是这个意思。”
周恩来洒脱自如,聪明睿知,外柔内刚,最终使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但是以柔制刚也要讲究方法。当外界环境对自己不利时,就不要想“出头”。这样可以降低损伤,维持和旁人和谐的关系,然后通过冷静的观察,等待时机,等各方面条件皆已成熟,便可“出头”。
若以刚制刚,同样也要讲究方法,需要机敏与智慧。古时晏子出使楚国,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和对晏子的蔑视,楚王令人在城门旁挖了个小洞,当晏子到来时,吩咐随从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晏子见此情景,镇定自若,故装惊讶地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国人讨了个没趣,只好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而与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讲方法。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我国的一位“谈判官员”对外国人谈判迟到愤愤不平,他指着美国商人戴着的名贵手表说:“如果我有一个像你这样的表,我与你见面就永不会迟到了。我的中国手表并不好。”这位中国谈判代表虽然表面上刚,但却失去尊严。
想干出一件大事,必须要保持一种谦让而豁达的心态,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妄自菲薄,小看自己,高估别人只能是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