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
“时间不是沙漏,倒转就可以重来。”这是一个奇特的小瓶子的标签。这个瓶子外形正规,晶莹剔透,里面没有装任何东西,但是因了这个标签,却卖到了25元的价格。
类似的瓶子还有很多,规格相似,均是空的,唯一不同的是每个瓶子上面的标签不同,因而价格也有所出入。
不要以为这是谁的神来之笔,标价也是为了逗乐,在网上,这样的瓶子卖得火热,还有了一个生动的名字,叫做“心灵容器”。
心灵容器最初的灵感来自一位丹麦设计师设计的“心灵超市”。这个超市中所有的东西都体现了一个“空”字,用环保材料制成的空箱子,空盒子,空瓶子,造型简单,也没有什么花样,只是标签所写的内容不同。
朴素的造型,白纸黑字,没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价钱也不等。
平常人看起来,这也许没有多大的实用性,也体现不出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在设计者眼中,这些东西既是艺术品,又是一种真实的容器。在诸如在“信心”、“勇气”、“快乐”等不同的标签之下,是人们渴望却已然丧失了的情怀。
心灵超市是希望通过一些主题鲜明的概念,来提示人们去关注、去思考、去回想那些曾经忽略了的东西,用一种另类的方式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吸取了心灵超市的灵感,心灵容器诞生了。比起那些箱子、盒子,小小的玻璃瓶似乎更加受人欢迎,因为它造型轻巧,携带方便,而且看上去更加有装载的意义。
心灵容器一经推出,就卖得火热,人们都愿意花不多的钱买这样一个瓶子放在身边,时刻提醒自己把不想丢掉的属于内心的东西装进去,或者根本就在鞭策自己不要被虚无吞噬。
《新周刊》曾经有一期策划了一个活动,要在偌大的城市当中寻找一个叫做“橡皮人”的人。这个人有很明显的特征,却又像是没有特征。
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开会的时候总是坐在同一个位置,那是一个既不显眼,也不用担心被提问的位置。他的工作QQ总是显示忙碌状态,而他的忙碌却是在名叫“开心”的网站上并不开心地偷着菜。他总是习惯一个人在茶水间喝茶饮咖啡,而将响个不停的手机扔在办公桌上。
他上班几乎不会迟到,因为他每天都能准时起床,却又像根本没有睡过的样子。精神抖擞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出现在他的身上。
他还保留有同情心,但从不会见义勇为,他觉得自己不麻木,但不会给老人让座。他在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变得无话可说,但每个星期依然会准时打电话。他有时候感到孤独,大部分时候接受孤独,坚信沉默是金。
他有时候渴望爱情,但是懒得去想结婚的事情。他没有生病,却仍然有张病恹恹的脸。他形象模糊,有时候甚至想不起自己是什么样子。他每天和大多数人一样奔忙在拥挤的人潮中,却说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
他在日复一日找不到快乐的生活当中磨去了斗志,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渴望和愤怒,换来的只是挥之不去的虚无感。
他隐藏情绪,固定表情,人的气息越来越淡,成为了橡皮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当中的橡皮人似乎越来越多,他们会购买那些叫做心灵容器的东西回去,试图唤醒自己仍存在的勇气和快乐。
心灵容器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大家缓释“橡皮情绪”,可是真正想要快乐,不如忘掉这些规则,一口吃掉虚无,还内心清澈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