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个心愿,果然灵验。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这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一种简便方法。
许愿的方法并不神秘,也很容易做到,针对自己的追求,不妨列下心愿表。文献显示这样一个例子:
某男28岁那年,被查出肝癌晚期,他妻子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哭得死去活来。他的心也在发颤:“家里一贫如洗,我走了,妻子和儿子怎么办?离世前,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怀着深深的歉疚和对妻儿的至爱,他在病历背面写下生命中最后的心愿:(1)开家小店,挣10万元;(2)解决妻儿的生活来源;(3)陪妻子到祖国东南西北看看……最后,美美地睡一觉,无牵无挂地离开人间。一项项列下来,竟有28个心愿等他去实现。他不顾人们的劝告,停止了化疗,开始追逐第一个心愿:开店。
他在一家饭店前支起一个小摊,卖烤豆腐。每烤一块能赚5角钱,他每晚要烤四百多块,总是忙到凌晨才能收摊。过度劳累,使他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早上醒来,他经常会流一大摊鼻血……一个月下来,他居然赚了六千多元!不久,他把摊位交给妹妹料理,带着妻子去北京游玩。看升旗、游故宫、登长城……妻子一次次幸福地“醉倒”在他怀里。
从北京回来后,他的癌细胞向肺部扩散了,医生主张手术切除癌变细胞,但他坚持要做化疗,因为手术要面临较大风险。化疗的间隙,他马不停蹄地在城区奔走,寻找合适的门面,然后一口气开办了5家连锁烤豆腐店,每月能收入3万多元。
转眼,生命又滑过一个年轮,他拒绝了耗时的化疗,背着一包包的中药,带着妻子开始游历天涯海角。他们体味了西湖的婀娜,见证了泰山的巍峨,欣赏了北极村的神奇极光,又去了青藏高原……
随着视野不断开阔,他的商业眼光也大大拓展。他把云南产的名茶运到家乡,开了一家茶庄,生意竟然十分兴隆。每卖出一斤,他就能赚300多元。
终于,医生预言的死亡日期来临了,他也完成了第27个心愿。和妻子盘点时他发现,他们的财富已经达到一百多万!此时,他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心愿: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美美地睡去……
再次检查时,医生发现他的癌细胞竟然完全消失了!这一奇迹连医生都惊叹不已。这名男子发病前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一个绝症病人,竟会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许多普通人20年乃至一生都难以实现的心愿。
对过去的不幸经历念念不忘,对自身弱点耿耿于怀,其实是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改变你总是怨天尤人的习惯,开始感谢生活带给你所拥有的东西,不断自我调整,向未来许下最美好的愿望,即便最初你都不相信它能实现。
2007年美国有关“梦想成真”的民意调查显示,在2万个样本中,“没有许愿”的人数为0,认为“愿望全部实现”的人数为18.69%,而觉得“愿望基本实现”的人数高达54.3%,至于觉得“愿望没有实现”的人数则只占26.9%——可能“愿望之神”真的存在,只要你的愿望不是秦始皇式的“不死之梦”,那么,许愿的成功率竟然高达73.1%!
其实,许愿也是改变自己的一个举措,尽管做起来看似简单,然而,等于你在启动预约未来的程序。
《圣经·箴言》:没有愿景,人就会毁灭。从生活目标的角度看,愿景是指利用想像与智慧来思考或规划未来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未来可能或将会是什么样的精神景象。
无论你的愿景是什么,它都会具体表现为一种责任感,在你人生道路上的所有决定都将以事件和行为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事件与行为,不论大小,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