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10100000003

第3章 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1.5M,全程围绕于空、回肠的周围,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大肠的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除直肠、肛管和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3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结肠带有3条,是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的,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3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结肠袋是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是因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形成。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大肠管径较粗,肠壁较薄,但在疾病情况下可有较大变化。因此在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据大肠的上述3个特征。

一、盲 肠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长6~8CM,其下端为盲端,上续升结肠,左侧与回肠相连接。盲肠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大部分被腹膜包被,因无系膜位置较固定。少数人的盲肠与回肠末端具有共同的系膜,使盲肠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称移动性盲肠。个别人的盲肠可高至髂嵴以上,甚至达肝下,也可低至骨盆腔内。

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此处肠壁内的环行肌增厚,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在回盲口下方约 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二、阑 尾

阑尾是附属于盲肠的一段肠管,形似蚯蚓,又称蚓突。其长度因人而异,一般长6~8CM,短者仅为一痕迹,长者可达30CM。尾根部较固定,连于盲肠后内侧壁,并经阑尾孔通盲肠腔;阑尾尖端为游离的盲端,位置不固定;阑尾的外径介于 0.5~1CM之间,管腔狭小,排空欠佳;阑尾系膜呈三角形,较阑尾短,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致使阑尾缩曲成袢状或半圆弧形,这些都是易患阑尾炎的形态基础。

阑尾的位置,一般常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甚大,因人而异。由于尾根部与盲肠的关系固定,所以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动,既可高达肝下,亦可低达骨盆腔内,甚或越过中线至左侧。阑尾本身也可有多种位置变化,可在盲肠后、盲肠下,回肠前、回肠后,以及向内下伸至骨盆腔入口处等。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较多见。盲肠后位阑尾,有的位于盲肠后壁与腹后壁壁腹膜之间,有的位于腹膜后间隙。由于阑尾位置差异较大,毗邻关系各异,故阑尾发炎时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这给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复杂性。阑尾位置变化较多,手术中有时寻找困难,由于3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 MCBURNEY点。有时也以LANZ点表示,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 1/3交点处。由于阑尾的位置常有变化,所以诊断阑尾炎时,确切的体表投影位置并不十分重要,而在右下腹部有一个局限性压痛点更有诊断意义。

三、结 肠

结肠是介于盲肠与直肠之间的一段大肠,整体呈“M”形,包绕于空、回肠周围。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4部分。结肠的直径自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腔最狭窄的部位。

(一)升结肠

升结肠长约 15CM,在右髂窝处,起自盲肠上端,沿腰方肌和右肾前面上升至肝右叶下方,转折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转折处的弯曲称结肠右曲(或称肝曲)。升结肠无系膜,借结缔组织贴附于腹后壁,因此活动性甚小。

(二)横结肠

横结肠长约50CM,起自结肠右曲,先行向左前下方,后略转向左后上方,形成一略向下垂的弓形弯曲。至左季肋区,在脾的脏面下份处,折转成结肠左曲(或称脾曲),向下续于降结肠。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较大,其中间部可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

(三)降结肠

降结肠长约20CM,起自结肠左曲,沿左肾外侧缘和腰方肌前面下降,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降结肠亦无系膜,借结缔组织贴附于腹后壁,活动性很小。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长约45CM,在左髂嵴处起自降结肠,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 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由乙状结肠系膜连于盆腔左后壁,活动度较大,妇科常用乙状结肠代阴道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症。乙状结肠也是憩室和肿瘤等疾病的多发部位。

四、直 肠

直肠是消化管位于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长 10~14CM。直肠在第 3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膈移行于肛管。直肠并不直,在矢状面上形成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凸向后,与骶骨盆面弯曲一致,距肛门7~9CM;直肠会阴曲绕过尾骨尖凸向前,距肛门3~5CM。在冠状面上也有3个凸向侧方的弯曲,但不恒定,一般中间较大的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当临床进行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弯曲部位,以免损伤肠壁。

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交接处管径较细,向下肠腔显著扩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内面有三个直肠横襞(瓣),由黏膜及环行肌构成。最上方的直肠横襞接近直肠乙状结肠交接处,位于直肠左侧壁上,距肛门约11CM。中间的直肠横襞大而明显,位置恒定,位于直肠右侧壁上,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时的定位标志。最下方的直肠横襞多位于直肠左侧壁上,有时此横襞缺如。

五、肛 管

肛管大约3~4CM,上端在盆膈平面接续直肠,下端终于肛门。肛管被肛门括约肌所包绕,平时处于收缩状态,有控制排便的作用。

肛管内面有6~10条纵行的黏膜皱襞称肛柱,内有血管和纵行肌。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黏膜皱襞相连,此襞称肛瓣。每一肛瓣与其相邻的两个肛柱下端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隐窝称肛窦,窦深3~5MM,其底部有肛腺的开口。肛窦内往往积存粪屑,也易感染而引起肛窦炎。

通常将各肛柱上端的连线称肛直肠线,即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将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齿状线以上的肛管内表面为黏膜,来源于后肠末端的泄殖腔后份;上皮来自内胚层,为单层柱状上皮。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内表面为皮肤,来源于原肛;上皮来自外胚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齿状线上、下部分的肠管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在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 1CM的环状区域称肛梳(或称痔环),外观呈浅蓝色,光滑。肛梳下缘有一不甚明显的环行线称白线(或称 HILTON线),活体肛诊时可触知此白线处有一环行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肛门是肛管的下口,为一前后纵行的裂孔,前后径2~3CM。肛门周围皮肤富有色素,呈暗褐色,成年男子肛门周围长有硬毛,并有汗腺(肛周腺)和丰富的皮脂腺。

肛梳部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部的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静脉丛,有时可因某种病理原因而形成静脉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称为痔。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上称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称外痔,也有跨越于齿状线上、下的称混合痔。由于神经分布的不同,所以内痔不痛,而外痔常感疼痛。

肛管周围有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等。肛门内括约肌为平滑肌,由肠壁环行肌增厚而形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但无括约肛门的功能。直肠壁的纵行肌与肛提肌一起形成纤维性膈,分隔肛门内、外括约肌,向下分散止于皮肤。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围绕于肛门内括约肌的外下方。肛门外括约肌受意识支配,有较强的控制排便功能。

肛门外括约肌按其纤维所在部位,可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皮下部为位于肛门周围皮下的环形肌束,如此处纤维被切断,不会产生大便失禁。浅部为围绕肛管下端的椭圆形肌束,前后分别附着于会阴中心腱和尾骨尖。深部为位于浅部上方较厚的环形肌束。浅部和深部是控制排便的重要肌束。

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和深部、直肠下部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

附:脾

脾位于左季肋部,在第9~11肋之间,脾的长轴与肋一致。正常时,在肋弓下不易摸到。活体脾为暗红色,质软而脆,若受暴力打击容易破裂。脾的大小和重量随脾内所存血量的多寡而有改变,成人脾脏约重110~200克。

脾分为膈、脏两面,前、后两缘和上、下两端。前缘常有二、三切迹。膈面凸隆向上,与膈相贴。脏面又分为3部,前内方与胃相贴为胃面;后外方与左肾相贴为肾面;下端与结肠左曲相贴为结肠面。在胃与肾面相接处有切迹为脾门,与胰尾相接触,脾的血管、神经由此出入。脾的表面除脾门处以外,均被腹膜遮盖。

脾可储存大量血液,在需要时排出;并能破坏衰老的血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和异物。胚胎时期,脾是造血器官,在成人只能产生淋巴细胞。

脾、胃、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尤以脾和胃一脏一腑互相协作,是完成消化运动的主要脏器。因此,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脾除了消化功能之外,还有调节水液、统摄血液流行等功能。

同类推荐
  • 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本书以老子道德经为依据,根据作者多年的学修实践,归纳总结出老子十大人体革命科学,认为体呼吸是人体进入高层次生命系统的途径。
  • 偏方大全(家庭健康生活)

    偏方大全(家庭健康生活)

    本书所收偏方有的来自杏林,有的来自祖传,有的是佚人秘方,有的是从民间辑录,有的是编者临床经验的总结。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单方、秘方、经验方、食疗方等。为了便于读者参考使用,本书从实际情况出发,参考中西医对疾病分类的方法,按科别分为内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肿瘤科等10科,并附有部分美容益寿偏方。
  • 两性健康550题

    两性健康550题

    编著者以最新的视角与观点,根据广大读者普遍关注与需要解决的男女性方面的问题,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报刊发表的相关文章,分成性病常识、性爱知识、优生优育、男女性健康、药品与性保健、饮食与性等专题,科学系统地提出了预防与解决办法。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有健康,人生才有希望,事业才能发达,家庭才能美满幸福。社会进步,民族的兴旺,才有切实可靠的保障。
  • 耳鼻喉症治疗预防与调护

    耳鼻喉症治疗预防与调护

    我们在听取诸如医药专家,营养学家,知名健身教练以及美学等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系列丛书,本书共分16册,包括肥胖症、脑血管,失眠症,风湿病,肝胆病,胃病,肾病,妇科病,皮肤病,不孕不育,耳鼻喉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眼科病,儿科病,老年病等,分别扼要地介绍了各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基本病学常识,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着重对中医诊疗,西医诊疗,以及饮食与运动与等方面的治疗与调护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深入浅出,操作性强,广大读者大不仅可以了解病理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长效的根治,同时,又可以在预防与调护方面做积极有效的努力。
热门推荐
  • 痴心总裁攻心计:女人哪里逃

    痴心总裁攻心计:女人哪里逃

    本来想去日本安逸,谁知半路竟会杀出个他来!!他的步步紧逼,让她防不胜防!斗不赢我跑还不行吗?!“女人,休想逃!”某女丢了一个白眼,“不逃,你当我傻!”某男邪魅一笑,“就算逃到天边我也要找到你!”谁知道那个女人竟然一逃竟然逃了六年,踏破铁鞋也要把她找到!“这是买一送一吗?”某男盯着某女身旁的小奶娃温暖一笑。某女正要拒绝谁料某奶娃配合一叫,“爸爸,你真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凌仙传

    凌仙传

    成婚前:洛书祈打量着男扮女装的唐凌仙,调侃道:“你怎么长得这么秀气,莫非是个女子?”成婚后:唐凌仙不会做饭?洛书祈立马挽起衣袖下厨;不会女红?洛书祈挑灯穿针缝补衣服。洛书祈看着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的唐凌仙,嘟囔道:“怎么一点女子的三从四德都没了呢?”——————从进私塾开始,唐凌仙女扮男装,后来被调到了天子脚下的京城。唐凌仙一直秉持着“天下自有公道在,百姓自有冤可解”的理念,破解了许多案子。但是她却被卷入了一场帝王的争夺之中。她结识了“以百姓为先”、胸有大略的太子;性感爽朗,爱笑的三皇子。然天下纷争,有多少皇储一路上踏着献血想要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当唐凌仙的最坚强的信仰破灭时,她还会坚持自己的理念吗?
  • 四爷的小青梅

    四爷的小青梅

    沐子柔是沐家三代以来唯一的女孩,非常的受宠,小时候的一次宴会,和四爷订下了娃娃亲。沐子柔的哥哥们在她长大后才知道,为此百般的不喜四爷,因为他们唯一的妹妹那么小的时候就被人拐走。这换谁也是生气的。可是沐子柔一开始也不是喜欢四爷的(注:爱人的那种喜欢),而是对哥哥的那种喜欢。可四爷却非常喜欢沐子柔,这让他的追妻之路变得很困难,不仅有哥哥们的反对,还有自己妻子对自己情感的不明,这让在京都权势滔天的四爷变得很自卑。四爷的追妻之路,遥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步仙门

    一步仙门

    修仙之地,无天之门,一步踏入,一念苍生,一念之念,一世人生
  • 灵异报社

    灵异报社

    一个从小就有异能的孩子,一个被高僧收走的少年,一个因犯戒而被赶出师门的小伙...现在,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与世无争,但自从在一家报社工作后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 叶子的奇幻森林

    叶子的奇幻森林

    绝望中的叶子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天桥上,他最终还是打开了那面古朴而又冷森的盒子,于是,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
  • 天虎修仙传

    天虎修仙传

    李天虎,未断奶时就被白虎叼走和抚养,因为他特殊的体质,竟然拥有了老虎身上的特殊能力,力量强大,身手敏捷,视觉、嗅觉和听力远超常人,七岁时就虎啸山林,占山为王,拥有了自己的地盘。然而,他的身上却毫无人性,有的,只有嗜血的兽性和狂放的野性。当他被村里人救回后,才让他逐渐恢复了人性,实现了蜕变,并走出了条不一样的修仙之路。
  • 璀璨冲击

    璀璨冲击

    清冷无心的顶级女星vs“人畜无害”的忠犬影帝1v1双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