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其本质来看,雪是水的固体形态。地球上万物存在的根本,也都与水的变化和运动有关。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大千世界。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往复运动着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然后又随着风的运动,飘到别的地方,一旦它们遇到冷空气,便会凝结成云转而形成降水,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通常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液态降水,其表现为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表现为下雪或下冰雹等。大气层中,以固态形式落到地球表面上的降水,被称为大气固态降水。大气固态降水的典型代表就是雪。在我国,冬天大部分地区出现的降水,都是雪的形式。但是因为雪花降落到地面上的时候,有大有小,形状不一,以及积雪的疏密程度不同,所以,气象上就在度量降雪等级的时候,用雪融化后的水来计算。
在气象学上,通常把雪按24小时内降水量分为4个等级:小雪为0.1~2.4毫米的雪,中雪为2.5~4.9毫米的雪,大雪为5.0~9.9毫米的雪,被称为暴雪的是10毫米以上(含10毫米)的雪。
然而,从降水量的角度来看,即使暴雪的量级仅仅达到雨量中的中雨量,大体地计算一下,10毫米深的积雪也只能融化1毫米的水。
在自然界中,大气固态降水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雪花以外,还有至少三种可以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以及少见的雪霰和冰粒。
大气固态降水多种多样的形态,是由于在天空中,气象条件和生长环境有很多差异。此外,大气固态降水的叫法也是名目繁多,极不统一的。于是,国际水文协会所属的国际雪冰委员会在1949年召开了一个专门性的国际会议,专门对大气固态降水作了简明分类。这个简明分类,把大气固态降水划分为十类: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在此,把前七类统一称为雪。那么,为什么后三者不能称为雪呢?事实上,由气态的水汽变成固态的水需要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先把水汽变成水,然后水经过凝结变成冰晶;另一个是水汽不经过水,直接变成冰晶,这个过程叫做水的凝华。雪就是由凝华形成的。
因此,可以把雪说成是天空中的水汽经过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