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门中。差别有二。一分宗别。二约宗辨谛。言分宗者。宗别有四。一立性宗亦名因缘。二破性宗亦曰假名。三破相宗亦名不真。四显实宗亦曰真宗。此四乃是望义名法。经论无名。经论之中。虽无此名。实有此义。四中前二是其小乘。后二大乘。大小之中。各分浅深。故有四也。言立性者。小乘中浅。宣说诸法各有体性。虽说有性。皆从缘生。不同外道立自然性。此宗当彼阿毗昙也。言破性者。小乘中深。宣说诸法虚假无性。不同前宗立法自性。法虽无性。不无假相。此宗当彼成实论也。破相宗者。大乘中浅。明前宗中虚假之相。亦无所有。如人远观阳炎为水。近观本无。不但无性。水相亦无。诸法像此。虽说无相。未显法实。显实宗者。大乘中深。宣说诸法妄想故有。妄想无体。起必托真。真者所谓如来藏性。恒沙佛法。同体缘集。不离不脱不断不异。此之真性缘起。集成生死涅槃。真所集故。无不真实。辨此实性。故曰真宗。此四宗中别乃无量。且据斯义以别宗耳。前之两宗。经同论别。后之二宗。经论不殊。随义分之。前二宗中。言经同者。据佛本教。同显在于四阿含中。无别部党。言论别者。小乘众生。情见未融。执定彼此言成诤论。故有毗昙成实之别。后二宗中。言经同者。据佛本教。随就何经以义分之。不别部帙。是曰经同。言论同者。大乘之人情无异执。言无诤竞故无异论。有人一向言无四宗。是所不应。四中前二不分自异。不待言论。后之两宗。经中处处。且有斯义。何须致疑。如胜鬘中明如来藏。有其二种。一者空藏即是不真。二不空藏即是显实。又如鸯掘摩罗经中。彼诃文殊不知真法妄取法空。所取妄空即是不真。其所不知真实法者。即是显实。又涅槃中。见一切空即是不真。不见不空。不空之实即是真宗。经说非一。何得言无。又人立四别配部党。言阿毗昙是因缘宗。成实论者是假名宗。大品法华。如是等经是不真宗。华严涅槃维摩胜鬘。如是等经是其真宗。前二可尔。后二不然。是等诸经。乃可门别浅深不异。若论破相。违之毕竟。若论其实。皆明法界缘起法门。语其行德。皆是真性缘起所成。但就所成行门不同故有此异。华严法华。三昧为宗。诸部般若。智慧为宗。涅槃经者。以佛果德涅槃为宗。维摩经者。以不思议解脱为宗。胜鬘经者。一乘为宗。如是诸经。宗归各异门别。虽殊旨归一等。勿得于中辄定浅深。众经宗别。分之粗尔。
第二约宗辨谛相。门别有四。一约宗分法。二以深摄浅。随义具论。三历法分别。四辨即离。约宗分者。约宗之中。事理相对。事为世谛。理为真谛。阴界入等。彼此隔碍。是其事也。苦无常等十六圣谛。通相之法。是其理也。第二宗中。因缘假有以为世谛。无性之空以为真谛。第三宗中。一切诸法。异相之有以为世谛。无相之空以为真谛。此与前宗假名无性有何差别。前宗之中。观因缘相。破法自性。此宗之中。观诸法性。破因缘相。言法性者。妄想诸法。以无为性。故观法性不取缘相。前宗破性。观法假有。如土木城虽无定性。不无假城。此宗破相。观法如似乾闼婆城。无城为城。即非城。城喻既然。幻化等譬类亦齐尔。第四宗中。义别有二。一依持义。二缘起义。若就依持以明二者。妄相之法以为能依。真为所依。能依之妄。说为世谛。所依之真。判为真谛。然彼破性破相宗中。有为世谛。无为真谛。今此宗中。妄有理无。以为世谛。相寂体有为真谛也。若就缘起以明二者。清净法界。如来藏体缘起。造作生死涅槃。真性自体。说为真谛。缘起之用。判为世谛(此一门竟)。
第二门中。以深摄浅。随义具论。初宗之中。随义具论。凡有七种。一情理分别。二假实分别。三理事分别。四缚解分别。五有为无为分别。六空有分别。七行教分别。言情理者。妄情所立。我众生等。以为世谛。无我之理。说为真谛。问曰。我等情取为有。于法本无。说何为谛。释言。凡夫取阴为我。阴随情取名为我人。说为世谛。非全无法。其真谛者。圣人知阴非我我所。阴从圣解说为无我。名为真谛。亦非无法。言假实者。人天男女舍宅军众。如是一切。有名无实名为世谛。阴界入等事相诸法。有名有实说为真谛。故杂心云。若法分别时。舍名则说等。分别无所舍。是名第一义。言理事者。阴界入等事相差别说为世谛。十六圣行通相之理。以为真谛。十六圣行。后四谛中具广分别。言缚解者。苦集缚法。说为世谛。灭道解法。名为真谛。言有为无为者。苦集及道三谛。有为判为世谛。灭谛无为寂止胜法。说为真谛。言空有者。十六行空与无我理中胜。故说为真谛。余名世谛。言行教者。三藏言教。以为世谛。三十七品。说为真谛。故杂心云。经律阿毗昙。是名俗正法。三十七觉品。是名第一义。初宗之中。具此七种。虽有七种。事理二谛正是宗归。第二宗中。世谛有二。一有二无有。中随义分为三种。一事相世谛。谓阴界等。于事分齐。真实不虚。故称为谛。此同初宗世谛事也。二法相世谛。谓一切法苦无常等。法之实相。故称为谛。此之一门。是初宗中真谛法也。三理相世谛。谓法虚假因缘集用。世法实尔。名为世谛。此之一门。不同前宗。所言无者。五阴之中。无彼凡夫横计我人。世谛法中。实无此我。故名世谛。此空无我。毗昙宗中。一向说为第一义谛。成实论中。义有两兼。若就五阴事法之中辨此无我。摄入世谛。若就性空第一义中。无彼妄情所立我人。即是真谛。今就初义说为世谛。真谛之中。义别有二。一因和合中无性之空。法和合中无性之空。以为真谛。二就性空第一义中。无彼凡夫所立我人。以为真谛。第三宗中。世谛亦二。一有二无。有中随义分为四种。一者事相。谓阴界等此。同初宗世谛事也。二者法相。苦无常等。此同初宗真谛法也。三者假名集用之相。此门同前第二宗中理相世谛。四者妄想。所谓世法道理。悉是妄想之有。如阳炎水。此之一门。不同前宗。所言无者。随义有二。一者阴上。无彼凡夫横计我人。以为世谛。若就无相。第一义中。无彼凡夫横法我人。即是真谛。今就五阴因缘法中。无彼我人。判入世谛。然此世谛。同前初宗真谛法也。二就五阴假名法中。无彼妄情所取自性。世谛法中。实无此性。故云世谛。故地持云。非有性者。世谛无性。此之无性。第二宗中。说为真谛。今入大乘破相宗中。义有两兼。若就五阴因缘法中。无彼凡夫所取自性。判属世谛。若就无相第一义中。无彼性者。即是真谛。今就初义说为世谛。真谛之中。义别有三。一者毕竟妄想空寂。以为真谛。二此空中。无彼凡夫横计我人。以为真谛。三此空中。无彼凡夫立自性。以为真谛。第四宗中。世谛有二。一有二无。有义不同。差别有六。一事相有。谓阴界等。此同初宗世谛事也。二法相有。苦无常等。此同初宗真谛法也。三假名有。此门同前第二宗中世谛理也。四妄想有。此门同前第三宗中世谛理也。五妄想有。辨明心外毕竟无法。但是惑心妄想所见。六真实有。谓如来藏缘起。集成生死涅槃。此后两门。不同前宗。上来六种。世谛有也。所言无者。随义有四。一者阴上无彼我人。此同初宗真谛理也。二者假名因缘法中。无性之无。同第二宗真谛理也。三妄想无。同第三宗真谛理也。故彼六地因缘观中。逆观因缘空寂之义。名世谛观。四妄想无。不同前宗。此之四种世谛无也。真谛之中。义别有二。一有二无。有者所谓如来藏性恒沙佛法。无中有五。一者真实如来藏中恒沙佛法。同体缘集。无有一法别守自性。名之为无。二此真中。无彼凡夫横计我人。故经说言。如来藏者。非我众生。非命非人。三此真中。无彼凡夫取立自性。四此真中。无彼二乘取因缘相。五此真中。无彼妄想空如来藏。此五通就如来藏体第一义中。随义分别。同是真谛(此二门竟)。
第三门中。历法辨者。诸法虽众。不出无有。有中随义差别有六。无中有五。有中六者。一阴界等事相之有。二苦无常等法相之有。三者因缘假名之有。四者诸法妄想之有。五妄想之有。六真实有。此六之中。初事有者。四宗之中同为世谛。第二法相。初宗之中用为真谛。后三宗中说为世谛。第三假名。初宗未说。后三宗中说为世谛。第四妄想。初二宗中。未说此义。后二宗中说为世谛。第五妄想。前三宗中未说此义。第四宗中说为世谛。第六真有。前三宗中未说此义。第四宗中。分为二谛。体为真谛。用为世谛。无中五者。一者阴上。无彼凡夫横计之无。二者假名因缘法中无性之无。三离妄想无。四离妄想无。五者真实寂灭之无。此五之中。第一无者。初宗之中说为真谛。后三宗中义有两兼。就世辨者。判属世谛。就真辨者。判属真谛。第二无者。初宗未说。第二宗中说为真谛。后二宗中义有两兼。就世辨者。判属世谛。就真辨者。判为真谛。第三无者。前二宗中未说此义。第三宗中说为真谛。第四宗中义有两兼。就世谛辨说为世谛。就真谛辨摄入真谛。第四无者。前三宗中一向未说。第四宗中义有两兼。就世谛辨。判为世谛。就真谛辨。说为真谛。第五无者。前三宗中亦所未说。第四宗中。一向说之为真谛也(此三门竟)。
第四门中。明即离者。就初宗二谛相望。即离不定。三句分别。一者世谛即第一义。如说阴界十二入等。事相差别以为世谛。即此法中。所有谛理说为真谛。二者世谛。不即真谛。谓非数灭虚空无为。三者真谛。望彼世谛。不即不离。谓空无我。即就阴上明空无我。名为不离。然彼但无横计我人。不空阴法。故名不即。第二宗中所说。二谛形对不定。对前宗中阴上无人。得说性空即于世谛。今说性空即阴无性。不同前宗阴上无人。若对后宗。得言不即。后宗之中。即指妄想虚诳之法。以之为空。故名为即。今此宗中。就假名因缘法中。说无定性。不空假名因缘之相。故曰不即。第三宗中所说二谛。一向相即。彼说诸法妄想虚诳。体是无法。其犹幻化。幻化之有。喻彼世谛。幻化之。无喻彼真谛。然彼幻有。无别体性。说无为有。无为有故。世谛即真。幻化之无。亦无别体。指有为无。有为无故。真谛即世。世谛即真。色即空也。真谛即世。空即色也。色即空故。有即非有。空即色故。无即非无。故地持云。从有无方便。入非有非无。第四宗中。两种二谛。一者依持。二者缘起。备如前辨。若就依持二谛相望。不即不离。依真起妄。即妄辨真。得说不离。真妄性别。得云不即。故经说言。断脱异外有为法依持建立者。名如来藏。若就缘起二谛相望。得言相即。即体起用。用即体故。二谛之义。厥趣如是。
二无我义四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约宗分异三 就人辨定四)
二无我者。一人无我。二法无我。人无我者。经中亦名众生无我。亦名生空。亦名人无我。亦名人空。亦名我空。众法成生。故曰众生。生但假有。无其自性。是故名为众生无我。众生性相。一切皆无。说之为空。寄用名人。无我与空。义同前释。性实名我。阴中无我故曰我空。法无我者。亦名法空。自体名法。法无性实。名法无我。诸法性相。一切皆无。名为法空。此即二种。俱名为空。齐号无我。若别分之。空与无我。隐显互彰。若依毗昙。阴非是我。名为无我。阴非我所。说之为空。成实法中。众生空者。名之为空。法体空者。名为无我。故彼论中。观生空者。名为空行。观法空者。名无我行。问曰。何故众生空者。说为空行。不名无我。释言。众生着我之中。有十六种。所谓我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如是一切。若说空行。通摄十六我人等空。故名空行。若言无我。不摄余空。为是不论。若依维摩。众生空者。名为无我。法体空者名之为空。故彼经言。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法空。故空与无我眼目之异。左右名之皆得无伤。名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