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十二门(三归义 三学义三聚戒义 三种律仪义 止观舍义 三慧义 三种般若义 三智义 三量智义 同相三道义 别相三道义 三种住义)。
三归义三门分别(释名一 所归二 能归三)
第一释名。言三归者。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依。归依不同随境说三。所谓归佛归法归僧。依佛为师。故曰归佛。凭法为药。故称归法。依僧为友。故名归僧。问曰。何故偏归此三。以此三种毕竟归处能令众生出离生死称涅槃故。名义如是。
第二门中。别明所归三宝境界。三宝义中三门分别。一释其名。二辨体相。三明次第。先释其名。所言佛者。外国正音名为佛陀。此云觉者。觉行成人。故名觉者。又人有觉亦名觉者。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二觉悟名觉。言觉察者。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其犹世人觉知有贼贼无能为。彼亦如是。故名为觉。言觉悟者对于智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唯圣独悟不为覆障。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所对无明有其二种。一迷理无明。对除彼故觉法实性。故名为觉。二迷事无明。对除彼故觉知一切善恶无记三聚之法。故名为觉。地持论中同此后义。所言法者。外国正音名为达摩。亦名昙无。本是一音传之别耳。此翻名法。法义不同。泛释有二。一自体名法。如成实说。所谓一切善恶无记三聚法等。二轨则名法。辨彰行仪。能为心轨故名为法。今三宝中所论法者。轨则名法。所言僧者。外国正音名曰僧伽。此方翻译名和合众。行德不乖。名之为和。和者非一。目之为众。此之三种何故名宝。世间琼瑶人之所珍。此之三种世所尊重如世珍奇。是故就喻说之为宝。宝性论中释有六义。喻之如宝。一希有义。如世宝物贫穷之人所不能得。三宝如是。薄福众生有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为宝。二离垢义。如世真宝体无瑕秽。三宝如是。绝离诸漏。故名为宝。三势力义。如世珍宝除贫去毒有大势力。三宝如是。具不可思议六神通力。故说为宝。四庄严义。如世珍宝能严身首令身殊好。三宝如是。能严行人清净法身。故说为宝。五最胜义。如世宝璧诸物中胜。三宝如是。一切世中最为殊胜。故名为宝。六不改义。如世真金烧打磨等不能变改。三宝如是。不为世间八法所改。故名为宝。名义如是(此二门竟)。
次辨体相。于中略以三义辨之。一明别相。二明一体。三明住持。初别相者。经中亦名阶梯三宝。三宝宝相异。故称别相。随化阶降佛上法中僧为最下。故曰阶梯。此阶梯。中先明佛宝。佛宝之中四门分别。一定其体性。二开合辨相。三明佛德。四论修成。体性如何。经论不同。所说各异。毗昙法中宣说。如来五阴之外无别假人。但就阴上假施人名。如贫贱人名字富贵。彼亦如是。以无人故不说假人以为佛宝。就五阴中唯取方便修成善阴以为佛宝。报无记者非是佛宝。以无记法非可重故。修成德中无漏功德是其佛宝。有漏则非。漏有有漏功德非可重故。是故彼宗诸佛如来相好之形种智之德斯非佛宝。相从说佛亦得无漏。成实法中唯说假人以为佛宝。五阴实德于彼宗中法宝所收。故非佛宝。何故彼宗唯说假人以为佛法。彼宗说有假名行人。为师匠益要在假中。故说假人以为佛宝。大乘法中佛宝门摄。假人实德悉是佛宝。体性如是。次开合辨相。开合不定。总唯一佛。或分为二。二有两门。一生身法身。开分二种。父母所生相好之形是其生身。方便修起戒定慧等五分功德名为法身。二真应。分二或分为三。三有两门。一法报与应开分三种。如地论说。二化应及真开分三种。如金光明三身品说。或分为四。四有两门。一开真合应以论四种。是义云何。如楞伽说。一应化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四中初一犹上应身。中二报身。报随福智故分二种。后一法身。二真应并开以论四种。是义云何。真中有二。谓法与报。应中亦二。谓应与化。王宫所生示修成佛。名之为应依此应身起余化佛。如涅槃说。释迦如来化无量佛受诸大众所奉供等。或分为十。如华严说。广则无量。此等如后三佛章中具广分别。辨相如是。次明佛德。佛德虽众要唯二种。一菩提行德。二涅槃断德。行德不同。一门说三。所谓般若解脱法身。依于般若而起解脱。依于解脱而成法身。此三同时。义别先后。涅槃断德亦有三种。一烦恼断。二者业断。三苦报断。先断烦恼。断烦恼故业结不生。业不生故苦报随己。由前般若故断烦恼。与前解脱故能离业。与前法身故能灭苦。佛德如是。次辨修成。大智论中明。迦旃延子所说修成略有四阶。第一先于三阿僧祇劫修习有漏六波罗蜜。不习无漏。不断诸结。以其不修无漏道故。则无习种性种解行乃至法云圣位差别。第二度于三阿僧祇。次于百劫修相好业。是中亦未修习无漏断诸结缚。第三分中于最后身修世八禅。以有漏道攀上厌下。断除欲界至无所有一切烦恼。修习初禅断欲界结。修第二禅断初禅结。乃至修习非想地定断无所有结。非想一地无上可攀。等智不除。第四分中修习谛观。观察四谛十六圣行断非想地见修两惑。有十六心断除见惑。谓见道中八忍八智。有十八心断除修惑。谓非想地九无碍道九解脱道。通合具有三十四心。前三十三心因中无漏。非佛宝体。第三十四果中无漏。是佛宝体。毗昙宗中依此义。成实与前大同少异。所言同者。四分所修与前相似。所言异者。第三分中所修八禅但能伏结。不能永断。第四分中所修圣道总观谛空。通断三界见修两惑。不同前宗别观谛有局断非想。又复成实多心断结。不局在于三十四心。大乘法中行修多阶。略有十五。一于外凡善趣位中修习净信。第二次于习种位中修习正解。第三次于性种位中修起诸行。第四次于解行位中修学如观。第五次于欢喜地中发诸大愿。第六次于离垢地中修习净戒。第七次于明地之中修治净定。第八次于炎地之中修道品观。第九次于难胜地中修习谛观。第十次于现前地中观十二缘。第十一远行地中修习一切菩提分法。第十二不动地中修净佛土。第十三善慧地中修习一切说法智行。第十四法云地中修习一切殊胜智行。第十五十地穷终起金刚定断绝微障入佛境界。当知于此一一位中皆具修习法界行德。随其说相且分如是。佛宝门竟。
次辨法宝。于中义别略有五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助道法。四涅槃法。五化用法。言教法者。所谓三藏十二部经。是义如前教法聚中具广分别。言理法者。毗昙法中宣说。四谛十六圣行以为法宝。十六圣行如四谛章具广分别。成实法中宣说。四谛名用假有为世谛理。无性之空为真谛理。大乘所论义别有三。一就相明理。二相实相对。三唯就实言。就相者就彼妄情所起法中以辨道理。离相之有为世谛理。无性之空无相之空为真谛理。所言相实相对辨者。以彼妄情所起之相对于真实如来藏情以辨道理。性相之法相有体无为世谛理。如来藏性相界体有为真谛理。此义如彼地经中说。观十二缘法相有体无名世谛观。观察真心名第一义观。言就实者。直就真实如来藏中作用法门为世谛理。寂灭如门为真谛理。理法如是。助道法者。所谓三十七道品法。毗昙法中释有两义。一者坏缘。二不坏缘。言坏缘者。不分三宝境界差别。故名坏缘。于此门中一切三乘无漏功德悉皆是其助道法宝。不坏缘者。三宝境界各别建立名不坏缘。于此门中唯取菩萨无漏功德及缘觉人因果无漏为助道法。自余声闻无漏功德判为僧宝。如来无漏判为佛宝。是故不说为助道法。问曰。助道道谛所收。前理法中已说道谛。何须更说助道法乎。释言。道中有理有事。通者是理别者是事。戒定智慧三十七品行数差别。是其事道道。如迹乘四义宽通是其理道。前理法中所明道谛是其理道。今此所论助道法者。其事道。事理不同故复明之。成实法中宣说。假人为佛僧。故一切三乘无漏功德悉是助法。大乘亦说。一切三乘无漏功德为助道法。涅槃法者。毗昙唯说烦恼业思尽灭之处数灭无为为涅槃法。问曰。涅槃体是灭谛。前理法中已说灭竟。何劳更说涅槃法宝。释言。灭中亦有理事。别名为事。通名为理。约对所除烦恼业等品数上下以论其灭。灭则阶降优劣不等。名为事灭。尽止妙出四义宽通是其理灭。前理法中所论灭谛是其理灭。今涅槃法是其事灭。事理不同。故复须论。成实法中烦恼业苦尽无之处同为涅槃。大乘法中涅槃有二。一数灭无为为涅槃法。二以善有万德圆寂为涅槃法。化用法者。如经中说。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如是法也。法宝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