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法聚第三此有六十门染法聚烦恼义中有三十门此卷有二十三门(二障义 三障义 三根三道三毒烦恼义 三使义 三漏义 四缚四流四[枙]之义 四取义 四身结义 五住地义 五盖义 五下分结义 五上分结义 五悭义 五心[打-丁+裁]义 五心缚义 六垢义 七漏义 七使义 八慢义 八种恶觉义 八妄想义 八倒义 九结义)。
二障义两门分别(释名第一 体相第二)
第一释名。所言障者。随义不同。乃有多种。或名烦恼。或名为使。或名为结。或名为缠。或名为缚。或名为流。或名为枙。或名为取。或名为漏。或名为垢。或说为惑。或说为障。如是非一。劳乱之义。名曰烦恼。随逐系缚。称之为使。结集生死。目之为结。结缚众生。亦名为结。能缠行人。目之为缠。又能缠心。亦名为缠。羁系行人。故目为缚。漂流行人。说之为流。能令众生为苦所枙。故名为枙。取执境界。说以为取。流注不绝。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染污净心。说以为垢。能惑所缘。故称为惑。能碍圣道。说以为障。如是差别。无量无边。今随一义。且说为障。名字粗尔。
第二体中。差别有二。第一略明五住之相。第二就之以别二障。言五住者。如胜鬘经说。一见一处住地。二欲爱住地。三色爱住地。四有爱住地。五无明住地。名字如是。体状如何。三界五见。名见一处。欲界所有一切烦恼。除无明见。名为欲爱。****所有一切烦恼。除无明见。名为色爱。无色界中一切烦恼。除无明见。名为有爱。三界无明。名无明地。无明之中义。复有二。一者染污。二不染污。迷理无明。名为染污。事中无知。名不染污。此二合为无明住地。此义广辨如五住章。言别障者。障别有三。一四住烦恼。为烦恼障。无明住地。以为智障。二五住性结。为烦恼障。事中无知。以为智障。三五住性结及事无知。同为烦恼。分别缘智。以为智障。
就初番中四门分别。一定障相。二释障名。三明断处。四对障辨脱。言定相者。云何得知。四住烦恼。为烦恼障。无明住地。以为智障。以胜鬘经对地持论。验之知矣。胜鬘经中说。二乘人但断四住。不断无明。地持论中说。二乘人烦恼障净。非智障净。烦恼净者。胜鬘中所断四住。非智障净。犹彼不断无明住地。定之粗尔。次释其名。五住之结。通能劳乱。齐能障智。何故四住偏名烦恼。无明住地独名智障。理实齐通。但今为分二障差别。隐显异名。就隐显。各随功强。以别两名。四住烦恼现起之结。发业招生。劳乱义强。偏名烦恼。异心之惑。与解别体。疏而远翳。障智微故。不名智障。无明闇惑。正违明解。亲而近翳。障智义强。故名智障。任性无知。非是现起。不能发业招集苦报。劳乱微故。不名烦恼。名义如是。次明断处。略为二阶。第一大小相对分别。二就大乘世出世间相对分别。大小对中义别三门。一隐显互论。二乘之人。但除烦恼。菩萨之人。唯灭智障。二乘非不分除智障。所断微小。隐细从粗。是故不说。菩萨非不除断烦恼。所断相微。隐粗从细。是故不说。二优劣相形。二乘解劣。但断烦恼。菩萨治广。二障双除。故地持云。声闻缘觉烦恼障净。非智障净。菩萨种性。具足二净。三据实通论。二乘之人。二障双除菩萨亦尔(此一门竟)。
言就大乘世间出世间相对辨者。解行已前。名为世间。初地已上。名为出世。于中分别。乃有四门。一废粗论细。地前菩萨。于彼二障一向未断。初地已上。二障并除。故涅槃中宣说。地前具烦恼性。良在于此。二隐显互论。地前世间。但断烦恼。初地已上。唯除智障。地前非不分断智障。所断微小。隐细从粗。是故不说。初地已上。亦断烦恼。隐粗从细。是以不论。三优劣相形。地前解劣。唯除烦恼。地上解胜。二障双断。四据实通论。世及出世二障双除。相状如何。烦恼障中。有其二种。一是子结。二是果缚。子结烦恼。地前所除。果缚烦恼。地上所断。子结之中。复有二种。一者正使作意而生。二者余习任性而起。正使烦恼。声闻缘觉乃至习种。断之周尽。习起之结。种性已上乃至初地。断之毕竟。故地持云。初阿僧祇。过解行住入欢喜地。断增上中恶趣烦恼。不善正使。名为增上。习名为中。入欢喜时。习悉皆断。果缚之中。亦有二种。一者正使作意现起。二是习气任运而生。正使烦恼。所谓爱佛爱菩提等。始从初地次第断除。至不动地断之周尽。故地持云。第二僧祇。过第七住入第八地。微细烦恼。皆悉断灭。八地以上。除彼余习。故地持云。第三僧祇。断除习气。入最上住。智障之中。亦有二种。一者迷相。二者迷实。情所起法。名之为相。不能悟解知其本无。说以为迷。如来藏性。说以为实。不能穷达。说以为迷。迷相无明。地前所除。迷实无明。地上所断。迷相无明。复有二种。一迷相立性。二迷性立相。言迷相者。妄法虚集。以之为相。不知虚集。建立定相。言迷性者。情所起法。无性为性。迷此性故。立因缘相。迷相无明。声闻缘觉乃至习种。断之穷尽。迷性无明。种性已上乃至初地皆悉断除。迷实无明。亦有二种。一迷实相。二迷实性。实空寂无为之法。是其实相。不能知是寂泊无为。故名迷相。如来藏中。恒沙佛法。真实善有。是其实性。不能穷证。说为迷性。此二无明。说断不定。若依地经。初地以上乃至六地。除其迷相。是故证得。为柔顺忍。七地已上。断迷实性。是故证得无生忍体。若依涅槃。九地已还断其迷相。是故说为闻见佛性。十地以上。断迷实性。是故说为眼见佛性。以此验求。烦恼障者。始终通断。智障亦然。治断粗尔。第四对障以别二脱。断烦恼障。得心解脱。断除智障。得慧解脱。是义云何。分别有三。一隐显互论断烦恼障。诸佛菩萨世谛心脱。断除智障。真谛慧脱。何故如是。烦恼染事故断烦恼。世谛心脱。断烦恼时。理实随有一切德脱。就主为名。偏言心脱。无明障理。故断无明。真谛慧脱。断无明时。即理所成一切德脱。就主作名。偏言慧脱。第二对障宽狭分别。断烦恼时。唯除事中染爱心。故世谛心脱。断智障时。除无明地。及断事中粗无明。故二谛慧脱。三随义通论。断烦恼障。二谛心脱。世谛心脱。义如前释。真心脱者。以彼爱结微细习气。与无明地。同一体性。缚真心故。断烦恼时。真谛心脱。如涅槃说。断除智障。二谛慧脱。备如前释(此一门竟)。
第二番中。亦有四门。一定障相。二释障名。三明断处。四对障辨脱。言定相者。云何得知。五住性结。为烦恼障。事中无知。以为智障。如涅槃经说。断除一切贪嗔痴等。得心解脱。一切所知。无障碍故。得慧解脱。贪嗔痴者。即是五住性结烦恼。一切所知得无碍者。当知即是除事无知。又如地经。以佛无碍。为慧解脱。当知即是除事无知。远离痴染。为心解脱。当知即是五住性结。为烦恼障。又杂心云。如来断除二种无知。一断染污。二断不染。染污无知。即是五住性结烦恼。不染无知。即是事中无明之心。准验斯等。当知。以彼五住性结。为烦恼障。事中无知。以为智障。定之粗尔。次释其名。何故五住性结烦恼。为烦恼障。事中无知。以为智障。五住性结。能起分段变易生死。劳乱行人。名烦恼障。事中闇惑。能障如来种智明解。是故说之以为智障。名义如是。次辨断处。处别有三。一世出世相对分别。二以功用望无功用相对分别。三因果分别。就初对中义别有三。一隐显互论。地前断除五住性结。以彼舍相趣顺如故。初地以上。断除智障。以彼地上契合法界了达诸法无障碍故。故地经云。于初地中。一切世间文诵咒术不可穷尽。二优劣相形。地前菩萨。唯除烦恼。初地以上。智行宽广。二障双除。三就实通论。地前地上。皆除二障。第二对中义亦有三。一隐显互论。七地已前。唯除烦恼。八地已上。灭除智障。如八地中净佛国土。断除一切色中无知。九地之中。了物心行。灭除一切心行无知。第十地中。于诸法中。得胜自在。断除一切法中无知。此等皆是除事无知。二优劣相形。七地已还。唯断烦恼。八地已上。二障双除。三就实通论。七地已还。双除二障。八地已上。类亦同然。第三对中。义别亦三。一隐显互论。金刚已还。断烦恼障。如来地中。种智现起。了达一切差别诸法。断除智障。以事无知难断除故。至佛乃尽。二优劣相形。金刚已还。但断除烦恼。如来果位。二障双断。三据实通论。种性已上乃至如来。二障双遣。治处且尔。次对障辨脱。除烦恼障。得心解脱。灭除智障。得慧解脱。言心脱者。有其二种。一佛菩萨行世间心。二佛菩萨第一义心断四住故。世谛心脱。除无明故。第一义谛心。得解脱。言慧脱者。谓照世间一切种智。得解脱也(此两门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