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就三世分别其相。过去之业。望三世法。得有四果。除解脱果。以解脱法不堕世故。现在之法。望现在法。得有二果。谓功用果及增上果。非前后故。无其报果及以依果。无解脱果。义同前释。问曰。现在还望现在无前后。故无后报果及依果者。过望过去。云何得有。释言。过去还望过去。时中宽长故得有之。现在望现。时中短促。所以不有者。现望未来。还有四果。除解脱果。未来之业。望未来法。得有三果。所谓报果功用增上。无其依果及解脱果。无解脱果义在可知。以何义故。无其依果。未来未起。无前后故。若尔何故得有报果。释言。有以报因生果异类相起。法虽在当。因果相分。故说有之。若论依果。同类相起。同类难分。要已起处。得说依果。未来世中。因之与果。同皆未起。难别前后。故无依果。若尔何故有功用果及增上果。功用增上。不得前后。而得有故(此七门竟)。
次就诸地分别五果。地谓九地。法从欲界乃至非想。得果云何。如杂心说。自地自地四。或以他地二。若正思惟地。亦有解脱果。初言自地自地四者。自地之业。望自地法得有四果。除解脱果。所言或以他地二者。若有漏业。还望他地有漏之法。得有二果。谓功用果及增上果。自地心后起他地心。次第缘起。有功用果。自地之心。以为意根。生他地识。增上缘发。有增上果。若无漏业。望他地中无漏之法。得有依果。多少不定故说为或。问曰。何故有漏之法。望他地中。不说依果。无漏相望。说依果乎。释言。有漏系地别故。异地相望。类别名异。故非依果。无漏非是系地法。故异地相望。得说依果。若正思惟地亦有解脱果者。谓八禅地。无碍之道。当知。又有其解脱果也(此八门竟)。
次就学等分别五果。法有三种。一者学法。二无学法。三者非学非无学法。学望学得有三果。所谓依果功用果增上果。同类相起故说依果。相应共有。及次第缘有功用果。前为意根。后为意识。增上缘起。有增上果。以无学法。亦为三果。与前相似。用彼非学非无学法。以为三果。谓解脱果功用果及增上果。无为解脱。非是学心无学心。故有解脱果。从学心后起有漏心。次第缘起。名功用果。用彼学心。以为意根。生有漏心。以为意识。增上缘起。名增上果。无学业者。用无学法。以为三果。所谓依果功用果增上果。用彼学法。以为一果。谓增上果。谓无学后退起学心。无学望彼不障碍故。有上果。问曰。何故无其依果。上法望下。非依因故。又问。何故无功用果。非是相应共有法故。又非次第相生法故。问曰。向言无学心后退起学心。云何说言非是次第。释言。虽复无学后退起学心。无学心中。终无退理。要在有漏。方有退义。故非次第。非次第故。无功用果。用彼非学非无学法。以为二果。谓功用果及增上果。无学心后起世俗心。次第缘起。有功用果。无学意根。生世俗心。以为意识。增上缘起。名增上果。若彼非学非无学业。还用非学非无学法。以为五果。用彼学法及无学法。亦有二果。谓功用果及增上果(此九门竟)。
次就断法分别五果。法有三种。一是见断。谓见谛惑。二是修断。谓修道惑及与一切有漏业果。修道烦恼。正断其体。自余业果。但断系缚。不断其体。三是无断。谓无漏法业。见断之业。用见断法。以为三果。除彼报果及解脱果。用修断法。以为四果。除解脱果。用无断法。以为一果。谓增上果。见断之业望彼等智断结无为。不能障故。有增上果。修断之业。用修断法。以为四果。除解脱果。用见断法。以为二果。谓功用果。次第起故。及增上果。为增上缘。起彼法故。用无断法。以为三果。谓解脱果增上果。依世俗禅。灭烦恼故。得解脱果。依世俗禅。起无漏故。得功用果及增上果。无断之业。用无断法。以为四果。除其报果。用见断法。以为一果。谓增上果。此果宽通。故得有之。用修断法。以为二果。谓功用果及增上果。无漏心后起有漏心。次第缘生。故有功用果。无漏意根。生有漏识。增上缘发。故有增上果。五果之义。略辨如是。
六因义五门分别(辨相一 就时分别二 对果分别三 历法分别四 大小同异五)
初辨其相。六因之义。出毗昙论。大智论中。亦广分别。一所作因。二共有因。三自分因。四者遍因。五相应因。六者报因。故彼偈言。所作共自分一切相应报。从是六种因。转生有为法。所作因者。诸法起时。除其自体。万法不障。令其得生。名所作因。如空生色。如地生于草木等也。故彼偈言。相似不相似。各除其自性。一切是作因。生时不障故。共有因者。诸法起时。同时同性。共有之法。展转为因。名共有因。如心心法集起之时。同时即有诸心数法生住灭等。说为共有。若是禅定无漏之心。同时即有定道无作。望彼心法。亦是共有。如是色法及非色心不相应法。集起之时。同时即有生住灭等。为共有也。自分因者。同类之法。藉前生后。名自分因。于中略以四义分别。一三性分别。所谓善恶无记性也。善法唯与善法为因。不与不善无记为因。不善无记。望彼善法。亦无因义。不善还与不善为因。若望无记。义须分别。无记有二。一者秽污。二者白净。欲界地中身边二见。及界一切烦恼。名为秽污。报生威仪工巧变化。非烦恼故。名为白净。不善与彼秽污无记。互得为因。同是染污烦恼法故。若望白净。则无因义。无记法中。迭互相望。秽污还与秽污为因。白净还与白净为因。秽污白净二种相望。则无因义。二品数分别。品者所谓上中下品。善中有二。一者生得。过去久习。生便得之。二者方便。现在修起。若论生得。上中下品。展转为因。以彼先成非习故。若论方便。下为胜因。胜非下因。同品相望。亦有因义。不善法中。上中下品。展转为因。以彼性成非始习故。又从上地退生下时。下地烦恼。上中下品。一时顿得。随何先起则为因也。无记法中。秽污无记。与不善同。白净之中。四种相望。唯与报生威仪工巧变化四种为因。威仪唯与威仪工巧变化为因。工巧唯与工巧变化二种为因。变化唯与变化为因。三就时分别。时谓三世。过去世中。善恶等法。前起之者。与后为因。及与现在未来为因。现在世中。善恶等法。前起之者。与后为因。及望未来。为自分因。未来之法。还望未来。无自分因。以未起法无先后故。四就处分别。处谓九地。始从欲界乃至非想。若有漏法。当地为因。异地相望。则无因义。以有漏法异地相望因果断故。若无漏法。异地相望。展转为因。以无漏法不系地故。虽复异地。展转为因。下为胜因。胜非下因。言遍因者。苦集谛下疑见无明。能生一切染污法。故名为遍因。总相如是。于中略以四句分别。一定别其相。遍因不同。有十一种。苦下有七。所谓五见疑及无明。集下有四。邪见见取疑及无明。是十一也。然苦谛下。具有十使。五利五钝。集下有七。谓贪嗔慢邪见见取疑及无明。何故但说苦下七使集四使为遍因乎。以此十一迷理之惑。通迷一切有漏之法。能增一切染污法故。说为遍因。贪嗔及慢。缘事烦恼。非是通迷一切有漏苦集之理。不能增长一切染污。以是义故。不名遍因。灭道谛下诸使烦恼。何故不名为遍因乎。然灭道下诸使烦恼。迷于灭道。不能迷缚一切烦恼。不能增长一切染污。以是义故。不名遍因。十一遍使。迷缚一切五行烦恼。一切烦恼。苦集谛摄。以是义故。唯就苦集说为遍因。修道四使。亦是事中事烦恼。不能增长一切染污。以是义故。不名遍因。二遍使遍因相对辨异。异有三种。一宽狭不同。十一遍使。唯是苦集二谛之下见疑无明。不通其余心心数法生住灭等。是名为狭。遍因通摄苦集谛下见疑无明。及余一切心心数法住灭等。是名为宽。二长短不同。十一遍使。统通三世。名之为长。遍因唯在过去现在。不通未来。是名为短。三就所生所使之法。通局不同。十一遍使。遍使一切有漏之法。是故名通。遍因唯生染污之法。自余善法白净无记。非彼所生。就染中从其生者。望之说因。不从生者。则非彼因。是故名局。遍使遍因。差别如是。三就时分别。时谓三世。此三世中。前为后因。后非前因。如过去世。前起烦恼。望后说因。及望现在未来为因。现在世中。前局后因。望未来世。亦得说因。未来还望未来之法。则无因义。未来未起。无前后故。四就处分别。处谓欲界乃至非想。此地地中。当地说因。不望他地。彼染污法。系地别故。故彼偈言。苦集于自地。见疑及无明。是一切遍因。相应因者。止在心法。如心起时。即有一切诸心数法。与心相应。是相应法。展转相助。有所为作。名相应因。于中心王。望数说因。心心相望。则无因义。一时中。无二心故。数望心王。亦得说因。但就数中异数相望。展转为因。非同一数相望说因。言报因者。一切三界有漏善法及与不善。能生一切苦乐等报故。名报因。因相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