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辨相。百四十不共法。出地持论。如来功德。不与下同名不共法。分别有二。一对凡夫二乘人等。有无不同名为不共。二对菩萨满不满异。亦名不共。随德广论。不共无量。今据一门说百四十。其名是何。所谓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合为一百一十二法。四一切种净合为一百一十六法。十力通前。百二十六。加四无畏为百三十。大悲为一。不忘法二。加三念处及三不护。通前为八。断除诸习九。一切种妙智十。通前一百四十不共为百四十不共法也。名数如是。今随门别次第释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色形功德一处辨之。福状外彰名之为相。又表内德亦名为相。姿媚可爱。惬悦人情。说之为好。辨此相好。略有三门。一明其果。二辨其因。三明修所为。就明果中曲有五门。一正辨列。二定多少。三论真应。四明得处。五辨定优劣。初正辨列。何者是其三十二相。如涅槃经及地持说。一足下安平如奁底相。二足下千辐轮。三纤长指。四蹄足跟。五手足网缦如白鹅王。六手足柔软。七佣膊踢如伊尼延鹿王。八踝骨不现。九平立手摩膝。十阴藏如马王。十一身圆满如尼拘律树。十二身毛上靡。十三一一毛右旋。十四身金色。十五圆光一寻。此论释迦。余佛身光远近不定。十六皮肤细软尘垢不着。十七两手两足两肩及项七处满。十八上身如师子。十九臂肘佣圆。二十缺骨备二十一身佣直。二十二四十齿。二十三齿齐密。二十四齿白净。二十五颊车方如师子。二十六次第得上味。二十七顶肉髻及无见顶共成一相。二十八广长舌。二十九梵音声。三十目绀色。三十一眼上下瞬如牛王。三十二眉间白毫。三十二相名字如是。何者是其八十种好。如地持说。手足二十指悉皆妙好。即为二十。两手两足表里八处平满。通前合为二十八种好。两跟两膝两髀两肩两肘两腕两股两臀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齐及与咽肠。悉皆妙好。为三十二。通前合为六十种好。此咽已下六十好也。上下牙齿悉皆妙好。即以为二。两唇两龂两颊两鬓两眼两耳两眉鼻两孔额两角。悉皆妙好。复为十。通前合为二十种好。此咽已上二十好也。是为八十。相好如是(此一门竟)。
次第二门辨定多少。问曰。相好为止有此为更有乎。如花严经相海品说。于前三十二相之处。一一各有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相好功德。是诸相好名字各别。于十方界。功德作业利益亦异。虽有是相。微妙难见。如梵天王顶上宝珠名因陀罗。一切诸天都无见者。又亦如彼如意珠王。是珠具有无量势力。珠形可见。是珠力用不可得见。佛相如是。化身粗相。可以目睹。实德妙相。一切人天无能见者。唯大菩萨。知见少分。佛乃穷了。但为化度声闻凡夫故。但现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问曰。经说如来胸中有一金刚万字之相。名曰无比。何故向前三十二中不列其名。此乃众多相海所摄。故于三十二中不列。多少如是(此二门竟)。
次第三门辨定真应。问曰。向说相好功德为真为应。分别有二。一对离相微妙之身所可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王宫现生悉名为应。以是应故终归尽灭。二就所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随义分别亦真亦应。自业所起名之为真。故地论中。名此相好为实报身。即此相好。随诸众生精粗异现。或生或灭即名为应。良以真应不相离故。现生之身而常不生。现灭之身而亦不灭生灭既然。大小精粗义亦同尔。真应如是(此三门竟)。
次第四门。明其得处。对因不同得处亦异。若对地前所修善业。净心地已去相好报生。若对地上所修之因。随诸地中次第报生。此之两义。如地持说。得处如是(此四门竟)。
次第五门。辨定优劣。如地持说。降佛已还一切众生福德积聚。等于如来一毛之相。一切毛相福德积聚。等彼如来一随形好。一切随形福德积聚。增至百倍。乃得一相。除白毫相肉髻相梵音声相。除此三相。得余相矣。余一切相功德积聚。增至千倍得白毫相。白毫相功德增至百千倍。乃得肉髻无见顶相。白毫相功德增至亿百千倍。乃得如来法蠡音相。是故如来随意发声。清净梵音。乃至十方无量世界。如是如来无量无边功德积聚不可思议。上来一门明相好果。次第二门明相好因。经明相因。好因不论。明相因中。四门分别。一正辨因。二就位分别。三明此因具无量能生相好。四明大小所说不同。正辨因中。义别三门。一者别因。二者失因。三者通因。言别因者。三十二相得因各异。如地持说。持戒忍辱惠施。故得足下安平。如涅槃说。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得足下平。供养父母和上师长。苦恼众生为作救护。故得足下千辐轮相。不客众生。无劫盗想。于所尊重。先语问讯合掌恭敬。以爱念财而为供养。破诸憍慢。得纤长指。即上得三相。业得佣足跟。以四摄事。摄取众生。故得手足网缦。为所尊重。涂身洗浴捉持案摩故。得手足柔软相。修诸善法转身无厌。得佣膊踢。涅槃经说。专心听法演说正教。得鹿王[跳-兆+專]。自受正法。广为人说。为法走使。得踝骨不现相。次第修行三业清净。瞻病施药。离诸我慢。修习知足。得手摩膝。见分离者。以法和合。修习惭愧。施人衣服。得马藏相。净修三业。亦教人修。饮食知量。病者施药。摄受难业。集聚难财。四大增损能令调顺。得身圆满相。即上得佣腨踢。业得身毛上靡。修诸善法。智慧明达。思惟诸法微细之义。于所尊重。乐修供养。于同住者。以善友摄。教令入义。得一一毛右旋。以上衣食车舆璎珞严身之具。施于一切。不起嗔恚。得身金色圆光寻二相。即上得一一毛右旋。业彼皮肤柔软。广施众生供设大会。得七处满。已起未起一切善法。为作导首。离于我慢。柔和其性。为除不善。教以善法。得上身如师子。即上得纤长指。业得臂肘佣圆缺骨满身佣直三相。远离两舌。坏者和合。得四十齿齿齐密二相。修欲界慈。思惟法义。得齿白净。随众生等欢喜施与。得颊车方。施胜法味。坏诸味者。为净其味。得次第得上味。受持五戒。转以授人。常行悲心。回向大法。得肉髻无见顶相及广长舌二相。常修实语爱语时语如法语。方便说法。得梵音声。普于众生等行慈心。犹如父母。得目绀色眼上下瞬二相。见实德者。称扬赞彼。得眉间白毫相。别因如是。次明共因。众多相好共一因生名为共因。于中两门如地持说。第一约就四修分别。于诸善法决定修者。得足下安平相。专心修者。得足下千辐轮佣腨肠手足网缦手足柔软七处满缺骨满臂肘佣圆身佣直广长舌九相。常修者。得纤长指佣指佣足跟立手摩膝身圆满齿齐密五相。无罪修者。得余诸相。二约八种净业分别。于诸众生。无忿恚心。得手足柔软皮肤细濡二相。次第修时。得佣腨踢相。欢喜光明而为供养。善心音声而为赞叹。得圆光一寻身金色齿白净眉间白毫四相。闻誉不喜。覆藏功德。得马藏相。所修善根。回向菩提。得身毛上靡四十齿次第得上味肉髻四相。勤修精进。得上身如师子颊车方二相。安众生心。如视一子。得齿齐密眼绀[月*妾]眼上下瞬三相。修善无厌。获得余相。共因如是。次论通因。一切诸相因行无别。名为通因。于此门中。差别有三。第一总说戒行为因。如地持说。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是持戒。若不持戒。尚不能得下贱人身。况大人相。第二宣说百福为因。如涅槃说。三十二相一一皆为百福严之。其百福者。五品心中。修行十善。谓下中上上中上上即为五十。始修五十。终成五十。是为百福。此百犹是戒行差别。三就一切诸行说因。理实通论。一切诸行一一皆得相好之果。无有差别。因体如是(此一门竟)。
次第二门。就位分别。理实通论。始从发心终尽法云。一一地中。无不具修相好之因。随相具分。善趣地中。方始修习。种性已上种子成就。解行地中。方便生果。初地已上。得果现前。就位如是(此二门竟)。
次第三门。明相好因具三无量能生相好。如地持说。一劫无量。亦得名为时无量也。种性已上。三阿僧祇大劫修行。故生相好。二心无量。安乐饶益一切众生。故生相好。三行无量。一切善业。无不备修。故生相好(此三门竟)。
次第四门。明其大小所说不同有十一门。一就界分别。大乘人说。相好之因。唯欲界修非上二界。龙树宣说。欲****修。非无色界。理亦通之。一切善业皆悉能生相好因故。二就趣分别。小乘人说。人中修习。龙树宣说。通于五趣。如彼娑伽龙王等辈。皆是菩萨同修佛因。三就处分别。小乘中说。阎浮提修不在余方。龙树宣说。三天下修除郁单越。理亦通之。菩萨遍在一切处。修皆悉能为相好因故。四就身分别。小乘中说。男身修。龙树通不能男等。亦能修习。五就具分别。小乘中说。唯在意修不通身口。此之一义。龙树不破理通三业。一切礼拜赞叹等善。皆悉能为相好因故。六就识分别。小乘宣说。意识中修。龙树说通。七多小分别。小乘中说。彼一一相一思为因。多思助成。龙树宣说。于一一相。以无量思而以为因。八就时分别。小乘中说。佛出时修。余时不修。龙树宣说。一切时修。九约位分别。小乘中说。菩萨度于三阿僧祇劫。别于百劫修相好业。极少九十一劫修习。如释迦佛。龙树宣说。从初发心至佛恒修。十约境分别。小乘中说。缘佛身修。龙树说通。第十一门次第分别。小乘法中。有人宣说。先修足下安平之相。要先足立后能起余。或有人说。先修如来绀青眼相。以此眼相。慈视众生故先修之。龙树破此。明修非次。上来第二明相好因。次第三门。明修所为。理实齐通。随义且分。修习诸相。为净身器摄受阿耨菩提净法。如欲请王先严舍宅。欲盛妙食先严宝器。此亦如是。如涅槃说。此为自利。修习诸好。为摄众生令生爱敬乐受所说。又涅槃说。世间众生事八十神佛为摄取。是故修习八十种好。其八十神。如涅槃经十德中说。相好如是。四一切种净者。所谓身净心净境界净智净。义如上解。其十力者。从处非处乃至漏尽。义如上释。今更依经略辨其相。经说初力有其九句。一者如来树人别德。如地持释。言语所说不乖于如故名如来。二是处非处举其力境。净不净果依差别因故名是处。差别因违名为非处。三如实智出其力体。如地持释。离增上慢智非是不知妄称智故。四者是力辨力名义。如地持释。于一切魔舍离得胜名之为力。自行力也。堪能一切利益众生名之为力。化他力也。五者成就简果异因。如地持释。修习摄受随欲自在。故名成就。修习摄受力体成也。随欲自在力用成也。六者胜妙彰其果圆。无上涅槃名为胜妙。七者安稳显其因熟。得八圣道。远离一切恼乱恐怖故名安稳。八能转梵轮。九能师子吼。此二力用化益善人。除恼得寂名转梵轮。摧伏邪众令舍异见名师子吼。九中前七。是自安道。后二安他。第二业力。经有七句。一知三世业。二知身口意三种之业。三知四法受。有法现苦后乐。有法现乐后苦。有法现苦后苦。有法现乐后乐。如论广辨是四法受。四知众生数为造业人。五知众生及非众生造业境界。六知业因。七知业果。定力有二。一明如来于定自在种种现化。二知众生定心有无。随力教修。知他众生软中上根名为根力。知他众生软中上欲名为欲力。知他众生三乘性别及烦恼性种种不同。是名性力。知诸度门教授众生。及知众生种种异见各有所至名至处道。知过去世八种事六种同行名宿命力。八种事六种同行。如前具辨。天眼力者。如来天眼扶净过人。见诸众生好色恶色。又见众生身口意等善不善行身坏命终。或生善道或堕恶趣。漏尽力者。如来自漏悉已断尽。具一切德。亦知众生有尽不尽。随宜教授。十力如是。四无畏者。谓一切智乃至能说尽苦之道。义如上解。三念处者。如来长念我法最胜。然于受者及不受者。不起恼心。众有三种。一者正众。二者邪众。三非正非邪。于此三众。以正念心。而无增减。名三念处。三不护者。佛过永尽身口意业不须防护。名三不护。言大悲者。四无量心总名大悲。不忘法者。如来于彼身口意等。所可作事常念不忘。名不忘法。断诸习者。如来动止观瞻言说离于一切烦恼所起相似余习。名断诸习。一切种妙智者。佛知三法。一义饶益是其善法。二非义饶益是不善法。三非义非非义是无记法。不同前二故云非义非非义也。于此三中。知恶无记名一切种智。知于善法名为妙智。此二合说为一切种智矣。百四十法相别如是。
次第二门明其作业。此不共法。于十方界利益众生。有十种业。一欲令众生信心清净受丈夫身起诸相好。二一切所作无碍自在起四一切种净。三为益众生断一切疑起佛十力。四为开如来一切知见答一切问。伏诸邪论建立正义起四无畏。五如来智慧调伏众生。随诸众生。于正法中。若住不住。不起恼心。起三念处。六一切所作无有过失。起三不护。七常以佛眼观察世间。起大悲心。八于众生一切所作皆已作故起不忘法。九如来所行随顺于如无有余过。起断诸习。十不善无记一切远离于诸善法分别显示。故起一切种妙智。作业如是。
次第三门。对彼十八不共之法共相收摄。十八不共。如上广辨。彼十八中三业无失三业随慧。百四十中三不护收。无异想者。于诸众生。住平等心无怨亲想。百四十中三念处摄。无不定心。百四十中定力所收。无不知已舍。百四十中不忘法摄。智慧无减知见无减。了达三世。百四十中一切种妙智摄。解脱无减。百四十中断诸习摄。彼十八中欲念精进三种无减。百四十中略而不论。百四十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四一切种净十力四无畏大悲。于彼十八不共法中隐而不彰。佛德无量隐显互举。不可具责。一百四十不共佛法。辨之略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