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明须陀受生多少。于中曲有四门分别。一明须陀受身多少。二明润惑品数多少。三明烦恼润生多少。四明断惑损生多少。初言受生身多少者。须陀有四。其第一人现修进得阿罗汉果。则于现身入般涅槃。其第二人现修进得阿那含果上界受身。或受一生或二三四乃至极多。或受十五或受十六。言十五者。有乐定人四禅遍生有十一身。初禅二处。上三禅地各有三处。合为十一。加四空处故有十五。言十六者。有乐慧人四禅遍生有十一身。加五净居故有十六。此等差别广如后释。其第三人现身修得斯陀含果欲界受身。于人天中多受二生少受一生。其第四人于现在世唯证初果欲界受身。或受一生或二三四乃至极。受七往来十四生。死此之十四于人天中往来受之。不得类并。何故如是。以其觉苦厌离心故。此须陀洹曾以观苦觉苦心盛。人中受生则觉人苦求生天中。天中受生复觉天过求生人中。为是不并。问曰。于彼十四生中何处先生。是义不定。人中得道舍人身已先住天中。天中得道舍天身已先生人中。故杂心云。人中超升人间满七。天亦如是。问曰。何故极唯七返不增不减。业力持故不减七返。道力制故不过七返。又复业力势极如此。如七药树七步毒蛇七日之药七世事等。问曰。此人过七返已唯得涅槃有生上者。经论不同。依如毗昙及成实论。一切圣人欲界地中曾经生者。厌苦情深悉不上生。欲界身中定得涅槃。依阿育王传经所说有上生者。彼经宣说。有一经生病须陀洹优波麴多化生五净。明得上生。化之因缘备如经说。须陀差别义有四阶。此四人中初一名为现般须陀。中二名为现进须陀。后一名为受生须陀。次第二门约就欲界受生须陀明其润生烦恼品数。润生烦恼粗分为三。细分为九。中分为五。粗分三者。谓。上中下。此义不定。就过论之粗惑过重说之为上。细惑过微说以为下。非粗非细说名为中。若据功力粗惑浮浅。障道力微说以为下。细惑根深。障道力强说之为上。中惑异前说名为中。故经宜说。无明住地其力最上。今此且依初义分之。粗惑为上。细名为下。两楹说中。细分九者。粗中三品。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惑亦三。所谓中上中中中下。细惑亦三。所谓下上下中下下。中分分五者。谓为下中上上中上上于中。初二名为上上。次二上中。次二名上。次二名中。后一名下。此五与彼五阶熏禅五阶分善其义相似。问曰。分九便足何劳说五。今为约此明润多少故须辨之。次第三门明其烦恼润生多少。于中曲有三门分别。一明诸惑有润不润。二明用惑润生不同。三明诸惑润生多少。初言诸惑润不润者。有人宣说九品惑中有乘断者不能润生。不乘断者用之润生。此义不然。乘断已竟可不润生。未断之时何为不润。当知。一切齐能润生。但润有二。一者现起亲润受生。二者成就冥助资润。其乘断者未断之时得有冥助资润之义。亦有现起亲润之义。云何得有。义如后释(此一门竟)。
次明用惑润生不同。于彼九品修惑之中何者现起亲润受生。何者成就资润受生。随次论之所有惑中最上粗品缘中现起亲润受生。余悉成就资润受生。据实论之惑起无序。发业润生例非一准。惑上中下不可一定。是义云何。于受生时有人钝根。或睹胜缘起增上结。则用此结亲润受生。中下资助。有人中根。或对中缘起中品结。即用此结亲润受生。上下烦恼成而随助。有人利根。或逢弱缘起下品结。则用此结亲润受生。上中随助。上结生者受身必多。中结次少。下结最少。为是须陀九品烦恼虽全未断不妨受生多少不定。以是义故九品惑中。应乘断者亦得现起润业受生资助已竟(此二门竟)。
次明诸惑润生多少。经论之中文无定判。然今且可准义论之。九品惑中最初二品。五品分别同是上上。品类同故齐润三生。于中初品独润三生。余结资助润十四生。于中后品独润三生。余结资助润十一生。此云何知。彼第三品第四品结各润二生。此初二品粗于彼结。故润三生。与彼相邻不得过三。又余品结二品。二品润生齐等。以后类前最初二品同润三生。问曰。此二同润三生。有何差别。初品粗强受生速疾。后品惑微受生迟迟。如人见物贪强疾取贪微后取。又初品粗受报粗劣。后品惑微受报精胜。又复初品粗强有力。定润三生。后品劣薄。或润二生。或润三生。而非决定言同润。三就极为语。其次两品五品分别同是上中。品类同故齐润二生。于中初品独润二生。余品资助共润八生。后品之结独润二生。余品资助共润六生。此云何知。前初二品各润三生。此二细彼。故二不多。又第五品及第六品各润一生。此二粗彼。故二不少。又复于彼十四生中前之六生。是第一品第二品惑之所润。故断第一第二品结。损却六生余八生在。论言。若断三四品惑余二生三生是名家家。言三生者人三天三即是六生。言二生者人二天二即是四生。余八生中断第三品润生之结受余六生。名为家家。明知。第三独润二生。断第四品润生之结受余四生。名为家家。明知。第四独润二生。有何差别。别如前释。彼第五品第六品结。五品分别同是上品。类同故齐润一生。于中前品独润一生。余品资助共润四生。后品之结独润一生。余品资助共润三生。道理应然。但此一品有乘断义。若彼乘断不用润生。若未乘断容将润生。问曰。云何得知。此二各润一生。以前二品各润二生。此品细彼。润一不多。第七第八共润一生。此品粗彼。润一不减。又论宣说。断第四品润生之惑余受四生。名为家家。及断第五第六品竟成斯陀含。唯二生在。明知。此二各润一生。问曰。此二各润一生。有何差异。异如上释。彼第七品第八品惑。五品分别同是中品。品类同故共润一生。余品资助共润二生。此云何知。次前二品各润一生。此品细彼。故合润一。又复斯陀余二生中若断第七第八品结唯减一生。一生犹在。明知。此二共润一生。问曰。此二共润一生。有何差别。释言。前粗润生力强。后品微细润生力薄。佐助而已。问曰。此二共润一生。断第七品彼第八品云何润生。释言。第八无有独润半生之理。若断第七彼第八品与第九品共润一生。故毗婆沙说。断第七品受于一生。断第八品亦受一生。彼第九品五品分别是其下品独润一生。问曰。何故七品八品共润一生。此品转细独润一生。以此垂终系缚牢固。度此已后更无生处。力竞坚缚故独润一。问曰。毗昙说。须陀洹依未来禅而入圣道。所依未来应治烦恼。云何得有九品具结而用润生。释言。未必是未来禅皆能治结。若先修得未来禅已。作六行观则能断结。若不作者诸结全在。是故须陀虽依未来而入圣道。不妨得有具结润生。问曰。成实宣说。须陀必依初禅至无所有七依处定而入圣道。得彼定时伏断欲结。得须陀已用何润生欲界受身。有人释言。用彼过去曾起烦恼润生受身。此义不然。过去虽有现在不行。于境不爱。云何受身。有人复言。彼宗圣人不退圣道得退禅定。以退定故得起欲界烦恼润生。若尔须陀不退定者应当上生。须陀上生经论不许。明知。下生不由退定。今正解释。欲界惑中粗细无量。能伏之定从凡至佛阶别无数。须陀所依事定粗浅。但伏粗品细惑犹行。细惑之中义分九品。用之润生。此是第三润生多少。次第四门明其断惑损生多少。于中曲有两门分别。一明断不同。二约断明损。断有二种。一阶别异断。二者乘断。随惑粗细渐息渐断名别异断。因断前品后品乘除名为乘断。九品惑中第六一品决定乘断。何故如是。此品惑尽便证第二斯陀含果。悕果情猛故。断第五必乘第六。此品乘断诸论大同。第九一品论者不同。毗婆沙中一论师说。亦是乘断。故彼文言。若断第八则第九品不能遮碍。何故此品复须乘断。义同前释。此品惑尽证那含果。悕果心猛。为是乘断。若依毗昙定非乘断。以此垂终极作障碍所以不乘。如守还人未至边处遮抑则缓。若至边处遮碍则急。是故义言。若度此已我于何处而受生也。故难乘断。自余七品阶别渐断悉无乘义。有人说言。第二第八亦是乘断。何故如是。果心之后苏息有力。故断第一必乘第二。断第七品必乘第八。此义不然。若第二品有乘断者经论应说。全无说处。明知。不乘。又第八品论说不乘。准后类前。明知。第二非是乘断。毗婆沙说。若断第七彼第八品与第九品共润一生。明知。第八品非乘断。问曰。前说。有乘断者为当一观相续断尽名为乘断。为当一世决定断尽名为乘断。释言。一世决定断尽名为乘断。非是一观相续断尽名为乘断。但于现世无间断尽亦名乘断。简别断尽亦名乘断。一世不尽。用之受身。经生乃断不名乘断。断义如是。次约断明损。断第一品十四生中损其三生。断第二品复损三生。但有八生断第三品损其二生。余有六生。人三天三。断第四品复损二生。余有四生。人二天二。故论说言。若断三四品余二生三生是说名家家断第五品乘断第六。复损二生。余有二在。断七断八复损一生。余有一在。断第九品复去一生一切皆尽。须陀受身多少如是(此二门竟)。
次明家家。于中曲有四门分别。一总解释家家之义。二明说意。三明建立家家所以。四对余果料简有无。初总解释家家义者。论自释言。从家至家故曰家家。此明须陀厌旧生处异家受身故名家家。云何异家。此人或时人中生已舍人生天。复舍天身还生人中。厌本生处异家受生。天中亦尔。离本生处异处受生。故曰异处。问曰。若此异处受身名家家者。何故论言在于人中或在一处。或二或三在于天中。或在一天或二或三。释言。人中或一家者或一张家。或一王家名为一家。如是一切。不妨于中家门各别。天亦如是。于六天中或一天处。不妨于中住处各异。故得名为从家至家为家家矣。初门如是。次明宣说家家之意。为彰其胜故论说言。须陀胜者名为家家。云何显胜。须陀洹中结有厚薄。其结厚者不厌旧处容使重生。不名家家。故用初品及第二品第三品结所受之身非家家摄。薄者不尔。不肯重生。简薄异厚故说家家。说意如是。次明建立家家之义。依如论中三义建立。一断烦恼。二成无漏根。三者受生。言断烦恼简异具薄须陀洹人。成无漏根简异退者。亦简凡夫。言受生者简异现般须陀等。故论说言。若断三四品成就彼对治。余二生三生是说名家家。断三四品是初义也。九品惑或断三品。或断四品。问曰。何故要断此惑方名家家。九品惑中初三粗重。于旧生处憎厌情微容使重生。非家家义。为是要断方成家家。问曰。若言前三惑粗于旧生家有重生者。于人天中应并受生。何故从人必生于天。从天必人释言。当本现生之时。实觉其苦厌人求天。厌天求人。为是不并。粗结覆心。久远还爱。故得重生。问曰。于彼九品惑中断三用四。断四用五。并称家家。何故不说断五用六断六用于七八品等为家家乎。释言。断五必乘第六。不用受生故非家家。七八品等于人于天无二受身。故非家家。成就彼治第二义也。谓成三品结四品法家对治无漏。凡夫亦能断除三品四品之结而非家家。故须说此余二生三生。是其第三受生义也。余二生者人二天二合为四生。余三生者人三天三合为六生。九品惑中断前三品用第四品受其六生。断第四品用第五品受其四生。现般须陀具前两义以不受生。不成家家故须说此。此第三门明其建立家家义竟。次对余果料简有无。问曰。何故初果之中偏说家家余果不说。释言。初果于人天中往来多生。有其从家至家之义。所以偏说。余无此义。为是不论。问曰。那含于上界中亦受多身。何故不说。彼一一处无量生义。故非家家(此四门竟)。
次就须陀分其利钝。开合不定。或分为二。唯利与钝。如涅槃说。彼文约就现般须陀及受生者以别利钝。现般为利。受生人中二生至多通以为钝。一生不论。何故不论。一生人中含通利钝难以偏定为是不说。云何含通。有人现在应得涅槃。余缘障难。或乏资缘。或病无力妨碍修道。由是不得。经生乃得。此则是利。有人现在勤修不得。经生乃得。此则是钝。有斯不定故彼不说。或分为三。谓利钝中。如上所列四种人中。总相粗分现般为利。中间两人现进为中。经生须陀说以为钝。以次细论现进人中亦有钝者。于现身中虽得那含上界多生方得涅槃。经生人中亦有利者。虽于现在不得余果。欲界受生而于次身疾得涅槃。或分为六。退思护住胜进不动义如后释。随别细分亦可无量。须陀如是。次别解释斯陀含义。阿那含向通名斯陀。一处合论。于中曲有四门分别。一定其体。二辨其相。三分利钝。第四明其断结多少。言定体者。斯陀之果圣德为体。圣德不同。亦有三种。一是果体。依如毗昙行修分别。唯取欲界九品治中第六一品解脱道心而为果体。得修分别通摄须陀果德无漏。并摄斯陀向中无漏。合为果体。是义云何。果心现时舍前诸得。别有一种非色非心果得现生。得第六品解脱道心。并得向前一切无漏。合成一种斯陀含果。若依成实唯立行修不说得修。是故但说第六一品解脱道心以为果体。余皆谢往现无法体。不说为果。细分如是。相续论之因满成果。二学等见义。同前解。三胜果道。更修胜解进断七八九品烦恼。有三无碍二解脱道。名为胜果。(此一门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