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以120元的价格买入某五年期债券共100张,总投资是12000元。当债券价格下跌至118元时,购进200张债券,总投资是23600元。当债券价格跌至115元时,再购进300张债券,总投资是34500元。以此为规划,共购买了600张债券,这样每张债券均摊的成本是116.83元。接下来,只要等待市价超过116.83元时再卖出,就可以获利了。金字塔式操作法既能适用于债券买入,也适用于卖出。投资者在使用此方法前务必安排好自己的资金使用比例,避免自己在投资中不知不觉投入过多,最后影响到成本的摊平。
以上七种主要投资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投资者,比如购买持有不能满足想获取更多收益的投资者,而等级投资计划法因步骤较为烦琐就不适合工作繁忙的人。重要的是,各位投资者在阅读以上方法后能够对债券投资有更新的认识,然后结合自身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投资,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债券投资需要注意的四大风险
在大多数人眼中,风险可以和赔钱画上等号。但在聪明的投资者眼里,风险中也包含着获利的机会。从哈佛毕业的女孩宋佳嘉表示:“大多数人都是厌恶风险的,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投资者,不会整天埋头于金融机构的各种繁复的报表中去找投资点。”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避开风险可能带来的伤害显然更加实用。
债券市场的风险虽不算巨大,若应对不及时也会使投资者蒙受损失。那么在我国的债券市场中,都有哪些常见的风险需要投资者特别留意呢?
一、利率风险
债券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风险。
债券市场并非独立的投资市场,它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就下跌;当利率降低时,债券价格就会上涨。如果投资者不能及时针对利率变化转变计划,随便投资的话,那么蒙受损失是绝对可以预见的结果。
有的保守型投资者会选择持有债券直至到期日再进行兑现,只满足于获取预期收益,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投资方式同样伴有风险。
我们首先要明白,影响利率的因素主要是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央行的货币政策,所以利率是涨是跌不是人力能左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找到更加灵活的投资方式来应对。
我们可以采取分散债券期限的投资方式,分别购买不同的长短期债券,按比例进行投资组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债券可以得到获利机会;如果利率下降,长期债券还可以在这时保持较高收益。这和投资理财的基本概念类似,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二、物价风险
物价风险是指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从而引发债券贬值。
我国某金融机构曾在1991年发行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10%的债券,但1994年全国进入通货膨胀,并且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4%,结果是持有该债券的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全部大大缩水,这一情况对后来债券的发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应以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而得出自己的实际收益率。假设债券利率是10%,通货膨胀率是7%,那么实际收益率只有3%。
要想规避物价风险,可以选择分散投资来分散投资风险,用其他高收益投资平衡可能受到的损失。比如,我们可以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等高收益投资。虽然股市也有风险,但毕竟债券市场与股市并无关联,不会发生一损俱损的情况,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平衡投资。
三、变现能力风险
变现能力风险存在于除国债之外的其他债券上,指投资者能否在短期内以合理价位顺利出售债券的风险。
我们可以预想一下,如果你在手持某债券的同时又得到了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你需要周转资金所以选择出售债券,但短期内你似乎很难找到愿意以合理价格收购的买家,你无可奈何,只得决定打折降价出手,而且你也并非立刻就能找到买家。这样不仅在成本上蒙受了损失,还有可能让其他投资机会白白溜走。
想要规避此项风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国债,国债因实力雄厚、广受大家信赖,所以不必为将来的销路发愁。另外,我们尽量不要买冷门的债券,虽然有些冷门债券有发展空间,但我们投资是为了让资产增值,而不是给市场“交学费”。而且,我们还要另备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避免出现急需变现时转卖债券的情形出现,因为转卖通常都不会给原持有人带来回报。
四、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从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违约风险通常发生在企业债券上,这和发行债券的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大关系。当企业陷入亏损时或停止盈利时,往往就难以对债券投资者偿还本息。当企业只是违约时,投资者还可以抱一线希望,因为债权人与债务人可以达成延期支付本息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未来企业有能力偿还本息时,投资者仍然可以获得收益。但当企业破产时,投资者将有可能遭受部分甚至全部损失。
导致违约风险出现的原因通常是发行公司经营不善或信誉不好,应对这种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远离质量较差的债券。因为一旦这种风险出现,投资者基本上毫无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在投资之前,必须去了解相关发行公司的营业情况、销售业绩、历史支付情况等,要准确地将质量不高的公司债券及时隔绝在投资范围之外。另外,即使我们在持券期也不可放松监管,要对该公司的经营情况随时保持了解,以便在出现苗头之时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每一个投资者都想获利,但我们在投资时也要摆正心态,当风险来临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效地规避它。如果我们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合理应对,即使某一次投资没有获得多少利润,但只要我们能在风险中保全资本,就是收获了。
债券投资者常见的错误投资心理
债券在不少投资者心目中是颇为单纯的投资方式,要么投国债要么投企业债券,投资方式一目了然。其实,人们在债券投资中一样存在着心理误区,这些误区以极为常见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下面我们列举五大债券投资的心理误区,读者也可以对照一下自身,看看有没有说中你现在的心理。
一、国债比储蓄收益高、不亏本
众所周知,国债的利息收入免征20%所得税,且利率略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正是这点成为不少投资者选择国债作为主要理财工具的原因。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误区,国债虽然优点多多,但并不一定会比储蓄获得的收益更多。
我们从时间性质上来说,如果投资者手中有一笔闲置资金,在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其他配置计划,那么国债可以成为他投资的最好选择,但如果投资者手中的这笔资金在短时间内仍有其他用途,或是计划待定,那么他选择另外的投资品种或许更合算。
例如,当我们急需用钱而不得不提前支取国债时,我们不仅得不到利息,还要额外缴纳本金的2%作为手续费。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选择储蓄更加合理了,起码储蓄的提前支取是不需要支付违约金的。所以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不可盲目认定哪个合算哪个不合算,而是要根据个人在未来的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投资品种的利弊,然后再谨慎出手。
二、国债收益不需纳税
在我国,国债收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有收益,也就是民众熟知的不纳税型国债,投资者在投资这个债券时可以免税得到持有期间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另一种是债券处置收益,就是指在债券市场上转让所获得的价差收益,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这种债券是需要投资者纳税的。
所以,投资者在投资前一定要事先分清收益的种类,了解自己具体投资在哪一方面,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记账式国债要到期才能兑现
有些人会将国债的特性代入到记账式国债上面,认为只要是国债就必须等到到期日才能兑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上的误区。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有两种记账式国债:一种是银行间柜台记账式国债,投资者在办理开户后可以通过上网或拨打银行电话进行操作;另一种是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流通的记账式国债,投资者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交易,或通过在线银行来进行业务操作,其操作方法与股票交易是相同的。
不管记账式国债分为几种类型,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在债券到期之前,投资者可根据国债市场变动情况来自由选择买入或卖出。而且,一些急需周转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债回购在一天之内完成融资借款。这两点就将记账式国债与凭证式国债区别开来。
所以,记账式国债的投资并非持有到期才最合算,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要求,抓住债券市场上涨的时机交易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如果投资者对交易操作不熟悉,也可以等到到期日再行兑现,一样可以获得固定收益。
四、普通投资者不方便投资企业债券
在生活中有很多投资者认为,企业债券不如国债稳定,不是投资的理想对象。其实,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虽是企业机构,但也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为了吸引融资,发行主体机构一般会用高利率作为回报,所以如果投资者能够选择一个好的企业债券,也是能够从中获得不错收益的。
另外,需要投资者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企业债券的收益不享受免税,也就是说它需要投资者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我们在投资时一定要将这一点考虑在未来的收益中。
五、小银行不如大银行信誉高
在国债发行的日子,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大银行门前排起长龙,但不远处的小银行则是门庭冷落。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投资者宁愿在大银行排队等候,也不肯光顾小银行呢?投资者的回答往往是:“大银行安全。”其实,国债的发行利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两种银行的服务水平也并无太大差距,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错误心理在发挥作用。
中小银行除了同步发行国债,还会发行企业债券,而此债券的收益率是远高于国债的。南京银行曾在2011年做过数据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当年国债的年收益率为0.9%,而企业债券却高达4.29%。中小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在发行上更偏重于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债券,而大银行侧重于风险控制,所以一般局限于发行国债。可见,债券收益率和银行规模并没有直接联系,所谓收益风险的差异其实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不同上。
投资者在投资时,如果不涉及债券品种的选择,就完全不需要为发行机构是否安全保险而担心。不管从哪个发行方手中购买,国债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也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其他影响。另外,如果投资者打算购买中小银行发行的企业债券时,建议将配置比例控制在本金的20%-30%。
综上所述,即使是以稳健著称的国债在投资时也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如果投资者不能做好自己的资产分配,不了解发行制度,只是抱着随便的态度投资的话,恐怕是很难获得相应的回报的。投资者在投资时固然都会有心理误区或是盲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找到这些盲点并认识克服它,这样才能为我们铺平以后的投资之路,以防我们掉进原本可以避开的“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