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2600000069

第69章 宵衣旰食(3)

除去用刑法规定的徙、杖、徒、流、死五刑外,对付贪污官吏,朱元璋还允许法外用刑。抽筋、割膝盖、剥指、剁脚、剥皮等酷刑,都成了惩治贪官的利器。在各地的官衙前,都设有一个“剥皮场”和一个高挑着贪—官人头的长杆。在官衙的办公书案旁,则吊着一个填充稻草的人皮,宛如一个活人吊在那里。恐怖之状,不忍目睹。重刑可以使人丧胆,朱元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辱慑和恐吓那些心存贪渎恶念的不法之徒。

除了坚持不懈地有案即查,有贪即惩,还搞集中打击。朱元璋亲手搞了两个篪惊全国的大案——空印案和郭桓案。

牵累众多的“空印案”,发生在洪武九年。

朱元璋登基后,制定了一种月报制度,各地的户口、钱粮、学校、讼狱等,府州县要逐月统计上报。后来,由于太麻烦,洪武六年(1373)改为季报和岁报。除了逐级上报,各府州县及布政司每年年终,还要将户口钱粮等事项向户部呈报。为了表示至公无私,确凿精到,要求所有上报账目,都要精确到分、厘、毫、丝。如此胶柱鼓瑟,地方与户部的账目,很难丝丝人扣、分毫不爽。因此,遭到户部驳回的事,不断发生。各地只得在京城重新登造一次账目。这个新账,必须用原报衙门的大印。而从京城返回本地用印,有的要往返数百里、数千里,甚至上万里。不但备极辛苦,而且拖延时日。报账官吏只得带上预先盖好印章的空白文书,在京城里做账。这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并非为了贪贿,但朱元璋却认定是各地方官员和中书省勾结作弊,欺骗愚弄自己!

“哼,胆大包天!不但将朕的谆谆教诲置若罔闻,而且联手作弊,欺骗朕躬。这简直是一群奸诈赃利之徒!”他牙齿咬得咯咯响。“把有关人员,统统抓起来,立即处死。凡是参与其事的吏员,各杖一百,充军到边远地方!”

朱皇帝一言既出,上万颗人头,顷刻间无辜落了地!

空印文书的出现,是得到中书省和御史台的默认的。现在皇帝暴怒,谁也不敢站出来澄清事实。惟一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的,是一个名叫郑士利的布衣。此公有感于许多官吏死得太冤枉,不惜冒死上书,希望澄清事情原委,为冤死者辩冤。朱元璋看了上书后,竟然被说服了,认为郑士利情真意切,有理有据。自己做得太冒失,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官员!

朱元璋本来决定奖励这个仗义执言的布衣,但随后从中书省得知,郑士利的哥哥乃是湖广按察司佥事郑士元,刚刚受空印案牵连而死。朱元璋的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好嘛!朕以为这个郑士利是出以公心,维护大明基业,原来是在为他的哥哥喊冤叫屈呀。这样假公济私的人,留着何用?跟他的哥哥一样一一抓起来杀掉!”

“慢!”侍者正要向外传旨,朱元璋又摇手制止。“将他投进监狱,看他还敢不敢多嘴充能!”

布衣小民郑士利的无端牺牲,并没有使朱皇帝引以为戒,从此知道珍惜人命。刚刚过去了三年,他又一手制造了第二起株连大案——郭桓案。

“好大的胆子——竟敢盗卖官粮!简直是反了!”朱元璋以脚顿地,大声咆哮。顺手将面前的一份奏折,狠狠摔到地上。

“圣上息怒,珍惜龙体要紧哪。”内侍一面劝解,一面弯腰拾起奏折。

“去刑部传朕的口谕:将郭桓等一干人统统抓起来,严刑鞠讯,如数追赃,然后严加惩处!”

朱元璋的愤怒,来自他刚才看到的一份密奏。密奏告发户部侍郎郭桓,伙同北平布政司、按察司官员贪赃舞弊,盗卖官粮。难怪他要拍案而起、怒不可遏了。

五天后,刑部奏报审问罪犯的情况:郭桓犯的是“卖放浙西秋粮罪”。郭桓等经手接收浙西秋粮,本应该入仓四百五十万石,却只将六十万石上仓,钞八十万锭入库(可抵二百万石粮),其余一百九十万石未曾上仓。郭桓等经办官员接受浙西钞五十万贯,约合一百二十五万石秋粮,其余近八十万石皆被县官黄父伙同刁顽县吏沈原等从中作弊,中饱私囊。

朱元璋看罢奏报,气得半天没出声。过了好—会儿,才厉声吩咐道:

“回去继续鞠讯,光知道贪赃多少不行,还要查明根由。不论是六部,还是布政司的官吏,所有贪赃罪犯,一定要查明他的脏是从哪里来的。如与府县有瓜葛,则拘拿府县官吏,到案审问。不准有一个贪官奸吏隐匿,脱逃!”

“鞠讯”之下,六部以及各省的大部分官吏都被牵连了进去。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吏,全部被处死了!逮捕判刑、处死的各省官吏,达两万人之多!朱元璋仍然不解气,命令穷追猛打,由官追到民,“罪赃”遍天下,很多富室特别是江南富户都被牵连进去,中产之家大抵破产。

客观上讲,朱元璋惩治贪官无论多么狠,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郭桓案虽然少数人有贪贿的事实,但瓜蔓株连达数万人之多,的确有点过头,也不可避免地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可朱元璋并不认为处置过当,对众位大臣振振有词地说选“郭桓赃罪暴露后,天下诸司尽皆犯有赃罪,系狱者数万,无一赦免。足见跟空印案一样,这是两起惊人的联合作案。不彻底铲除,不足以固国基,不加以严惩,不足以平民愤。怎么能说不是一件大好事呢?”

精明过人的朱元璋,并非不淸楚自己在干什么。他是有意矫枉过正。

找个借口,制造一场血案,不仅可以打击篪慑贪官污吏,还可以借机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因为在朱元璋的心目中,那些人都是横行乡里,梗顽地方,

鱼肉百姓,危害国家的渊薮。严厉地进行打击铲除,乃是利国利民的天大—好事。

郭桓案追赃追得朝廷上下惴惴不安,地方官为了交赃,只得向百姓苛敛摊派。的是惩治贪官,结果走到了事情的反面:连老百姓都跟着遭殃。朱元璋害怕冤愤之气愈积愈厚,引发更大的乱子,像火山爆发一般,冲天而起,吞噬掉地上的一切。于是,急忙转移目标,寻找替罪羊——把审判官吴庸等人抓起来杀了。然后下一道诏书,堂而皇之地说:

“朕让各地有司除奸,哪想到他们又生奸心,侵扰吾民。焉能逃脱煌煌刑宪?今后,再有效尤者,遇赦不宥!”

御笔轻摇,扰民的罪过,统统归了审判官。冤死的人再多,无损于朱皇帝的一根毫毛。

朱元璋毕其一生,都没有停止对贪官污吏的打击。虽然贪贿之徒像割韭菜似的,割了一茬又一茬,难免没有冤死的鬼。但朱元璋打击贪官污吏的成效,却是有目共睹。贪官,贪官,贪的是金钱,图的是富贵享乐,有谁见过不怕死的贪官?所以,用严刑峻法打击贪官污吏,不失为厘淸官场必不可少的手段。直到一百五十年后的嘉靖年间,刚正不阿的清官海瑞,仍然向往洪武时代吏治的清明,主张恢复剥人皮,以惩诫怙恶不悛的贪官。尽管朱元璋直到晚年,依然对吏治不满,对贪官污吏横行愤愤于心。但就是他恨得咬牙切齿的贪污案例,赃款也不过寥寥几百贯钞。当时的府州县衙门都很简陋,即使已经破旧,也不敢投资修绺。从朝廷大吏到府县官员,不少人出门无马,只能以毛驴代步,更没有人敢于堂而皇之地乘坐官轿招摇过市。不少为后人传诵的淸官廉吏,就是出于这个时期。

弘文馆学士罗复仁就是一个少有的淸官,然而他的言行却引起了朱元璋的极大怀疑。

夕复仁瘦削干瘪,身高不过五尺,操一口重浊的江西话。在朱元璋面前奏事,敷陈政事得失,语言诚挚,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朱元璋喜欢他的质朴,戏称他为“老实罗”。而他那一身始终不见更换、几乎辨不清颜色的官衣,却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他决定亲自到他家去看个究竟,以免被他的假象所欺骗。

这一天,朱元璋青衣小帽,只让几个便装的侍从远远跟随,来到毗邻城墙的一条偏僻小巷。七拐八弯,好不容易找到罗学士的府第。只见一溜三间矮瓦房,瓦缝中长出了密密麻麻的蒿草。粗石堆砌的院墙上,连个门楼也没有,门前静悄悄,仿佛是没有人居住的闲屋。朱元璋怀疑走错了门。见露出斑白木色的板门虚掩着,便脚步轻轻地走了进去。进到屋里一看,一个腰扎围裙的油漆匠,正站在梯子上粉刷。他左手提着只白灰桶,右手拿着个短把刷,正在聚精会神地粉刷墙壁。背后来了人,竟然没有听到。朱元璋咳嗽一声,“粉刷匠”骞地吃了一惊,急忙回头来看,原来正是“老实罗”。

“哎呦呦!”罗复仁看淸了是皇帝驾临,惊呼着慌忙从梯子上往下爬。慌忙中一脚踏偏,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毛刷扔得老远,桶里的白灰浆,泼了一身一脸。

“不知陛下驾到,微臣失礼了,该死,该死!”罗复仁顾不得满脸灰浆,只顾跪在地上捣蒜一般磕头求饶。

“不知者不怪罪。”朱元璋忍住笑,“起来吧,伤着腿没有?”

“没有,没有。”他从地上爬起来,一面抹着脸上的灰浆。“微臣的身子利落的很哪。”

“那就好。快弄水洗洗脸,免得伤了眼睛。”

罗复仁急忙给朱元璋搬来一条方発,请皇帝坐下。这时他的老妻端来了洗脸水。罗复仁洗了两把脸,解下围裙来,随便揩了揩,把围裙递给老伴,再次跪下说道:

“陛下驾临,不知有何……有何紧急事情告诫微臣?”

朱元璋板起脸来答道:“老实罗,你知罪吗?”臣,臣知罪。”

“你有什么罪?”

“这……微臣不知。”

“哼,刚说知罪,又说不知,足见你并不老实!”

“是的,是的。微臣并不老实。”

“我来问你,朕按月给你薪俸,你不安排好衣食住行,却破衣烂衫,装出一副狼狈相,不是诚心给朕丢脸吗?”

“微臣不敢。”

“我问你,你的薪俸都到哪儿去了?”

这……

“照实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微臣有困难呀。”

“仔细说说,有啥困难?”

“臣在故里,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四个儿子跟七个孙子、孙女。这几年水旱频仍,衣食无着,微臣不得不照看他们呀!”老实罗流下泪来。

“原来是这样。恕你无罪——起来吧。”朱元璋的疑心解除了。“朕就喜欢你这样廉洁的臣子。这破房子,你也不要粉刷了。明天朕就赐给你一座像样的大宅子。”

“陛下,微臣住在这里挺好,宽敞明亮,千万不要费心呀。”

“什么宽敞明亮?简直连马棚也不如!让忠臣如此狼狈,朕心何忍?不必推辞。”

“谢主龙恩!”老实罗再次磕下头去。

洪武年间,像罗复仁这样的廉吏并非绝无仅有。济宁知府方克勤一件布袍穿了十几年,每日两餐吃素。做了九年建昌知府的卢正希,辞官回家,无余赀,只能卖掉袍笏缴纳陚税。吏部侍郎洪朽赠诗云:“袍笏卖来供国赋,诗书留得当山田。清贫自遂平生志,素节应为识者怜。”

唐代柳宗元在著名的《捕蛇者说》中,愤怒揭露贪官污吏:“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元朝那些带着库吏拿着称银的戥子下乡“公干”的官吏,较之柳宗元的描写,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球深感于元末吏治纵驰,民生凋敞,以至亡国。他重绳贪吏,置之重典,使全国官吏遵令畏法,洁己爱民,吏治焕然一新。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自怡自足的盛世景象,一度出现在大明的国土上。有一首诗作了生动的描写:

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叫黎突不闻声。

当然,在惩贪治国的同时,朱元璋也深知,光是从严治吏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大批知书识礼、廉洁正直的儒生,协助他治理刚刚到手的万里山河,亿万子民。

个赤贫农夫、托钵僧人,仅仅经过十六个年头的南征北剿,殊死拼杀,居然黄袍衮冕,富有四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对朱元璋奇迹般的成功,举国惊叹,官民崇敬。他自己也充满自豪和信心。朱元璋向往至善至美的尧、舜、禹三代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都是他心仪的对象。他意气高蹈,踔厉风发,期待着除旧布新、文治昌盛,开创一个百代称道的富强王朝。

朱元璋的出身经历颇似汉高祖刘邦,因而他常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刘邦的所作所为。但有时候也嘲笑这位同乡前辈的迂阔。

一天晚上,朱元璋在灯下阅读《汉书》。《陆贾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陆贾时时在高帝前说称《诗》、《书》。高帝骂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岂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倘使秦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看到这里,朱元璋连连点头。不由自语道:“陆贾说得对极了:‘马上得之,岂能马上治之?’勘乱用武,治世用文。历观旧典,何代不是如此?”眼下,中原平定,闽广归附,北疆安定,云贵荡平。元朝官吏作鸟替散,各地衙署一空。而賑济贫困,招抚流亡,恢复生产,收陚征役,哪一件都急需官员去承担。不仅地方徭要人才,京城里也需要大批文人学士,充职六部。当年,汉高祖初登大位,那些赳赳武夫在金殿上饮酒争功,拔剑击柱,乱糟糟的不成体统。幸亏叔孙通带领一班儒生制礼作乐,方才尊卑有序,秩序井然。汉高祖高兴地说道:“吾今日乃知为皇帝之贵也。”如今,朱元球的武将们虽然不敢拔剑击柱,但于礼法制度,同样浑然不省,当务之急是加强礼仪建设。他所继承的是元王朝的破家底,而今要“以夏变夷”,恢复“先王衣冠礼仪之教”。因此,恢复汉官威仪,重建汉唐以来各种礼仪制度,成了摆在朱元璋面前的首要任务。而这恰恰是他这个粗汉所不懂的,必须有精通儒家经典和历代典章制度的大儒通力合作,方能举卜重若轻,顺利完成。可是,这些饱学之士,又到哪儿去找呢?

摆在眼前的渠道有两条:一是起用元朝的旧官员。但,这些人在朱元璋的眼里,无异于虎狼蝗虫,他们擅长的是鱼肉百姓,游乐糜费。除去个别的例外,绝大多数使用不得。而手下那些征战沙场的将领,虽然个个忠于自己,但大多是不识字的粗莽武夫。他们只能领兵征战,却没有抚民理讼的能力。加之,朱元璋害怕文人心计多,从来不允许将领们收养幕僚,顶多只准设置几个办文案的吏员。所以,军队中并没有可以利用的人才。惟一可行的办法,是收罗那些闲散在民间的读书人。

早在洪武元年三月,大将军徐达攻克了山东济宁。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故乡曲阜,属于资宁路。朱元璋立即传召孔子五十五代孙,国子监祭酒孔克坚到京城朝见:准备加以重用。不料,孔克坚看不上这位赳赳武夫,一再称病不出。看看躲不过,只得派儿子孔希学前往应天应卯。

冷水浇头,满怀冰冷。朱元璋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他疑心这位圣人后裔“袭封衍圣公”,瞧不起自己微贱的出身。本想看在至圣先师的份上,不予理睬,无奈愤恨难忍。降下—道急诏,派快马径送曲阜。诏书只有短短三句话:

“吾虽起自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不可也!”

孔克坚接到诏书,不由出了一身冷汗。这封愠而不怒的短诏,明确指责他瞧不起皇帝。那寥寥“不可也”三个字,却蕴含着猜不透的玄机。联系到皇帝的为人和毒辣手段,越想越感到大事不妙。只得日夜兼程,赶到应天报门觐见。

孔克坚虽然行动迟缓,毕竟是自己来了。朱元璋转怒为喜。他知道,无论是争取读书士人,还是以孔孟之道治理他的新王朝,都補要举起“衍圣公”这杆大旗。朱元璋立刻在谨身殿召见了孔克坚。孔克坚大礼参拜后,朱元璋和善地问道:

“老秀才远道而来,辛苦啦。近前来,让朕仔细看看你。”

孔克坚慌忙膝行向前,举头上望。

“你今年多大年纪?”

“臣五十三岁。”

“起来吧。坐下说话。”

“小民谢大皇帝赐坐。”

同类推荐
  • 蒋家女人

    蒋家女人

    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他们是历史上的显赫人物,更有着与普通人一样但又异样的人生。在声名遐迩的蒋家王朝的背后,那些同样在世人面前活跃的蒋家女人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命运呢?蒋家女人好比各自盛开的花,她们有的如蜡梅,是不动声色的美,月影黄昏,暗香盈袖;有的如桃花,美得张扬,恣肆绽放;有的如丁香,美得凄清,哀怨又彷徨;或如莲花、或如幽兰、或如秋菊……她们都绽放着绝代芳华。
  • 现代科学先驱牛顿

    现代科学先驱牛顿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包拯

    包拯

    本书介绍了清官包拯的事迹,内容涉及:十年奉亲行孝、千里远赴端州、筑堤排沥屯田、治瘴开凿七井、端砚只征贡数、清心堂上题诗等。
  • 孙中山轶事

    孙中山轶事

    本书是孙中山先生的生平轶事汇编。据民国时期多种文献编辑整理,依照先生生平事迹,次第辑录。全书共分五卷:青年时代开始革命之时期民国时代反帝国主义运动之时期轶事拾零等。内容涵盖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记忆之日记

    记忆之日记

    这就是个平凡的日记,屌丝的世界!愿意就看,不看请绕道,请勿抨击!平平凡凡,我的人生百态!
  • 听见樱花说爱你

    听见樱花说爱你

    她无意中捡到那枚戒指,本来是打算要还给他的,可是他的态度实在是太恶劣了!那么,据为己有也可以吧?哪知竟因此遭来他的报复,他也太幼稚了吧?现在还有谁会玩这样的把戏啊?好歹她是蒸不破、煮不烂……的无敌梁小希!怎么会这么轻易地投降呢?可无意中竟然让她撞见他落寞的样子,这样的他还真是让人心疼,要想办法帮他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位妖师

    一位妖师

    沉睡少年的烛龙,自化妖核,与一少年合为一体。一场大冒险就此开始。
  • 我有绝世容颜

    我有绝世容颜

    嘿;-)迷人的宝贝,进来看就完了麻麻赖赖的
  • 穿越之即为公主亦为妃

    穿越之即为公主亦为妃

    一道圣旨,让胆小懦弱的五公主奉旨成婚,不娶不嫁,以公主居之,亦可以王妃居之,一个是青帝的第五个女儿,一个是青帝认养的质子,闲王苍醒钥有着作为质子的觉悟,在没达到目的之前,绝对做个听话的小白羊,只是这真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字不识,身体孱弱,胆小如鼠的五皇妹吗。青瑶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女青年,被闺蜜和丈夫背叛,一时心灰意冷,了却残生,不想竟穿到一个不知名的古代,成为五公主,醒来的一件事就是自己要成亲了,还是原身父亲认的儿子,这太乱来了,虽没有血缘关系,好歹也是兄妹,虽然做不了亲兄妹,也别这么撮合做夫妻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夏末未至爱你如初

    夏末未至爱你如初

    大家都见过爱情,但校园的爱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左耳环的流年

    左耳环的流年

    年轻时的感伤,被放大了一些,对着镜子,唏嘘感叹,成熟代替了童年的笑脸,明白了一切都已是从前。就让此时此刻定格在身边,独自含着眼泪流浪在不同的地点,看见情侣装的两人,亲密无间,还是会幻想这就是我们的从前,可从前已走远,或许多年以后谁都不会记得谁的名字,但会记得,落叶散落流年的日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