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0500000063

第63章 第十三讲(9)

做事的三项法则就是: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这是我们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从禅的角度来说基本的法则。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原则是做精神世界的富翁,不要浪费物力,要过环保的生活,通过智慧的开显来品尝生活的甜美,领悟身心不二、身土不二、自他不二,处处当下都是极乐净土。正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之中所说的:“准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为我所用就浩瀚无穷,不需要占有,内心就能够无所住,无所著。任运坦荡当然就没有心理压力,所以更进一步就能够成就心理健康。

我们知道了要处理好人与自心的关系、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成就心理健康以后,更进一步要想究竟、彻底地成就究竟的心理健康是要能够提升我们的心智模式,要从凡夫的这种心智模式之中超越出来,达至圣者的心智模式,就需要确立信仰内核,因为有信仰的人最富贵,具道德的人最安乐;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

禅悟人生的目标体系就是成就生命价值的最大化,那就是什么?顿悟成佛。我们从凡夫通过禅的智慧乃至于可以成佛,你说世间的东西有哪样达至不了呢?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人生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大部分人一辈子劳劳碌碌都是为了追逐物质生活的丰富,让自己和家人朋友生活得更好一点。

第二种,更上一等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它已经超越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贪著,而是希望能够自我实现,自己的潜能能够发挥出来,能够在各个领域之中有造诣、有建树,在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能够留下自己的足迹,但是还有烦恼,还有生死的烦恼,没有了生脱死的把握。

第三种,更上一层楼就是灵性生活的解脱。像那些开悟的禅师一样,任何时候都是快乐无忧的。因此,放下回归当下本自具足的智慧就是佛。你不要认为说那个禅师的境界很难达至,不晓得要修行多少年。其实你只要领悟禅的智慧,真肯放下,当下即是。为什么?因为佛其实就是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全体彰显出来,所以看破放下,活在当下,不要因为外部自我而淹没内部自我,要有弹性的生命。

我们现代的人生命越来越没有弹性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过多地追求外部的自我,外部的自我都是由于内在的欲望而呈现的,其实就是我们一直说外在的东西。比方说外在的物质财富、外在的名誉、外在的学术地位、外在的好的配偶、家庭等等。一个人的外部自我越强化,负担就越重,心理压力就越大,生命的弹性就越来越小了。

这种外部自我淹没内部自我的情况,佛教之中佛陀有一个很妙的比喻:“如蛇吞其尾”。一条蛇吞下自己的尾巴,那就怎么样?就形成一个圆圈,对不对?形成一个圆圈它就一直吞一直吞,然后怎么样?这个圆圈越来越小,最后就没有了。那其实就是什么?蛇越努力去吞下自己的尾巴,死亡就越快速了。

现在的人外在的拥有越来越多,内心就越麻木不仁;外面越来越喧嚣热闹,内心越来越空虚寂寞。所以去干什么呢?做一些无聊的事情——飙车。杭州那个飙车案很奇怪,为什么?生命很空虚,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他通过飙车的快速的刺激看看证明我还存在,这个内心非常空虚。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情感却越来越冷漠,到后来几乎就是公式化地活在这个世间,失去了内心的体验和感悟。

所以我们要减少外部的负荷,要放下不必要的欲望,就像蛇把尾巴吐出来一样,等到尾巴完全吐出来了蛇就自由了,他想游到哪里去都可以。否则的话这个圆圈你往哪里跑啊?是不是?因此降伏自己的心是一切安乐的源泉,不降伏自心,烦恼痛苦就会生起。

这是说禅悟人生的目标体系。

禅悟人生的行为体系呢?如何去过这种禅悟的有智慧的生活呢?在如来禅来说就是要行菩萨道,修六度四摄。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这六度我们当然都是耳熟能详,但是你真正能够用它吗?其实布施不是叫你拿出很多东西来,而是什么?放下。

比方说这个“忍”,很多人他会误解这个忍,佛教说忍辱波罗蜜,又说百忍成金,很多人认为说这个忍就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不对,这个不是忍,这是愚痴。忍是什么?忍是因为念头的转变而不生气,这才是忍,和敬清寂,你念头转过来,当然任何时候都能够行于世间无有障碍,不生气。在《入菩萨行安忍品第六》之中,寂天菩萨就开示我们说: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

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遇到任何事情你都要保持欢喜心,为什么?因为你起烦恼心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反而让你失去善行,反而让你失去心灵的宁静。

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如果这个事情还可以改变的话,你就应该马上去改变它,为什么不欢喜呢?为什么要生烦恼呢?这座房子起火了,你应该赶快去救火,你为什么要去追那个放火的人呢?要先救火才对。若是已经不可为,那忧恼有何益?你再烦恼又有什么益处呢?所以用这个来修心。般若度主要的其实就是修心转念,禅的智慧也就是告诉我们要当下修心转念。

我们必须要能够消除招来苦难的心念,这些苦难、烦恼痛苦从哪里来?其实都是自招的,我们凡夫的心智模式招感的这些痛苦烦恼,那些执著心放不下招感了这些烦恼痛苦,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法是消除招感苦难的心念,并且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禅的智慧、佛的智慧。

降伏自己的心是一切安乐的源泉,正如《金刚经》所说的“三心不可得”,我们就能够无忧无悔无惧地活在当下,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从自己所有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练习不被自己的念头所困住,而不是尝试着去消除它们,这样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欢喜自在。

可见禅修的心要就是不执著过去,不空想未来,保持内在的觉醒,平等觉知万法的显现。不要延长过去,不要招引未来。我们对过去好的总是舍不得,希望它能够长久地保留,不可能。不要改变内在的觉醒,不要害怕一切的外相,不论外境如何生起,真的就是我们的本体显现,就是我们自性的全体的智慧。

这是说六度。

菩萨的四摄法是侧重于利他,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布施摄其实是指能够完全无私无我地去利益众生而又能够圆融无碍,能够放下。

比如说,日本有一位铁眼禅师,他年轻的时候就发愿要刻印日文版的《大藏经》,因为他没有什么影响力,经过十年之久,他终于筹足了资金,准备开版印制日文版《大藏经》的时候,不巧得很,当时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带来很大的饥荒。铁眼禅师马上就把印藏经的钱全部拿出来救济灾民。第二次他又不屈不挠去筹集资金印藏经,但是又很不巧,又遭遇到了传染病流行、瘟疫流行。铁眼禅师又把筹印藏经的钱用来救助病苦,又再去筹款。经过三次才终于把这部《大藏经》印成。所以一直到现在日本人还会告诫他们的子孙说:“铁眼禅师其实是刻了三套大藏经,前两套虽没有形状,但是比第三套更加殊胜,更加庄严。”

我们学禅的人要能够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个“空”并不是漠视人生的一切,而是一种不执著的心。铁眼禅师发愿刻印《大藏经》,但是他并没有用一种执著心来印经,因为他深知法界平等不二的妙理,如果对人没有真实的慈悲,那么刻印大藏经也就只是流于形式。

正如西方有个哲学的论题,说起大火的时候,你是先抢救一幅名画还是先抢救一只猫呢?那当然是抢救这个生命了,因为艺术的内涵是对于生命的感悟,你只是着重于物质上的东西,也就会流于形式了。

禅悟人生的哲理体系就包括了佛性本体论,也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也包括了禅的认识论,就是无念、无相、无住;也包括了禅的实践论,也就是即心成智、顿悟成佛等等。这些就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我们要树立信仰的内核,它包括了哲理体系、行为体系和目标体系。哲理体系是见地;行为体系是行持;目标体系当然就是果位了。

四、禅与灵性健康

我们学习禅的智慧不单单是能够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灵健康无烦恼,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证悟生命的永恒,能够开显不生不灭的真心。

唐朝的大德庞蕴居士说:“若悟无生理,三界自消亡。蕴空妙德现,无念是清凉。”

禅是不二法门,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触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对立,那么就无所谓主观,无所谓客观,无我无相而又法相宛然,这就是禅的智慧,就是契入不二法门的方法。我们经常会听到不二法门,事实上不二法门是禅的精髓。具体来说如何修呢?也就是六祖大师所开示的,后来五家七宗任何开悟的祖师都没有离开过六祖大师所说的这十二个字,六祖大师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就是告诉我们真实开悟的方法。无念为宗是在能认识世界的主观上来修,无念就是让我们在能认识的主体上不要起执著;无相为体就是我们对被认识的客体也要不执著;无住就是对任何的主观客观之境都不执著。所以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上说:“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

其实你要说放下对世间的这些财色名食睡还容易,但是要放下自己修行以后的那种境界,或者自己对佛法领悟的那种智慧也要放下,这是不容易的。

有一位以补锅为业的人,他姓胡,外号叫胡钉铰。以前物质很匮乏,锅打烂了就要找人补,碗打烂了也找人补,有人专门干这个。胡钉铰就去参访宝寿禅师。

“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宝寿禅师因果分明,而且是开悟的大德。宝寿禅师看到他就启发他,度他。就说:“你不就是那个以补锅闻名的胡钉铰吗?”

胡钉铰就很谦虚地回答说:“不敢,正是在下。”

宝寿禅师就说:“你既然那么会补锅,那么有没有办法补虚空呢?”

你不要小看这个补锅的人——胡钉铰很厉害,不是等闲之辈。

他马上就回答,说:“请师父先把虚空打破,我再来补虚空。”谁知道宝寿禅师怎么打破虚空啊?宝寿禅师拿起棒照着他的头一下敲下去,然后一直拿棒子打他。

胡钉铰就求饶说:“师父啊!你不是要打破虚空吗?你不要错打我啊。”

宝寿禅师就说:“我现在不说为什么打你,你将来遇到多嘴的师父,他自然会对你点破。”宝寿禅师就不肯告诉他为什么要打他。

这个胡钉铰参破脑袋也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师父要打他,为什么打他就是打破虚空,他想不通,没办法了,只好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去参学。他又跑到了赵州禅师那里,就把他在宝寿禅师那边挨打的经过说了一遍。

赵州禅师说:“你知道你为什么挨打吗?”胡钉铰说:“我也不知道我

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赵州禅师说:“你的虚空里就破了你这一条缝,所以该打。”

这个胡钉铰马上就豁然大悟。你看古人心很静,弹性的生命很大,没有过多的外在的自我,没有过多物质的贪欲,所以要开悟很容易,机缘契合,禅师打几棒子,某一个因缘契合他就悟入了。

我们现在的人事实上就不容易了,生活节奏非常快,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之中我们用什么修禅呢?其实有一个方便的方法,那就是什么?在睡眠之中修,我执最轻的地方起修。什么时候我们我执最轻呢?睡的时候。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每个晚上我们其实都会置身于最深奥的神秘之中,体验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经历,梦境之中出自于无意识的信息往往比我们出自于有意识的内心的信息更加有价值。

此处略说一下,有根器的就接受到了。很多弘法利生的大德事务很繁忙,他都是利用睡眠的时候来修,利用睡眠的时候来完成祖师禅和秘密禅的修持。白天的时候,就是观诸法如梦,消除贪欲和瞋恚。晚上的时候,先是观喉轮,四瓣莲花之中有一个“阿”字,本来是透明的,但是因为莲花瓣是红的,所以也折射出红色。四瓣莲花之中都各有字。一直没有深睡,处在一种觉醒状态之中。隔几个小时它就会转到眉间轮的明点,然后又能够转到心轮的“吽”字,然后又进入到海底轮的黑色明点,这样来修睡光明法。

总而言之,很欢喜今天能够与大家一起共同分享禅的智慧。如何运用禅的智慧来达至身心灵的健康,其实般若的体相用都在其中:无所求、无所住、无所得。般若的基道果,或者说见行果。般若的见就是无所求;般若的行就是无所住,修行的方法;般若的果就是无所得。禅的本质就是般若,就是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其实解脱大道并不是某一种可以执著的东西,一执著就不是道了,正如一开始所说的那位老和尚让那个小沙弥悟空中的鸟飞,禅也是如此的空灵自在,不落入到任何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先入之见,这样就能够使我们无限的创造力、无限的生命的活力都能够展现出来,当下就顿悟成佛。

祝愿在座的诸位通过对禅的体悟能够早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炎黄玄

    炎黄玄

    29岁的程小西因为车祸穿越回18岁。作为一个知道未来的人,自然想着赚大把的票子,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不想却被“组织”选中,以另外的一种方式重走一回过往的道路。
  • 云月何萧

    云月何萧

    云殇,你知道吗?我有多恨你……当泪从眼角滑落,注定了这一世的纠缠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证治准绳·杂病

    证治准绳·杂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魔戒世界

    穿越魔戒世界

    小说迷赵文意外穿越重生到小说《魔戒》的中土大陆,并得到了魔戒之力。而此时中土大陆突然出现了两座黑暗之门!无尽的亡灵越过黑暗之门,席卷大陆,人类世界岌岌可危。命运弄人,赵文不得不重铸魔戒,堕入黑暗深渊……《天净沙·求票——仟红屏幕键盘鼠标,收藏推荐月票。朝九晚八爆发,绝不断更,求票人已跪下!》
  • 服从执行

    服从执行

    提高管理效率,培训精干员工。世界著名公司员工培训手册,继《致加西亚的信》之后最引人瞩目企业行为准则。葛拉翰博士,曾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任教,获得该学院的杰出教学奖。杰出的演说家、市场营销高级咨询顾问和商业畅销书作家。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担任过高级经理人和CEO。帮助国际界许多公司进入500强,被誉为当今商界最具洞察力、最有权威的人士之一。
  • 萌学园之夕落忆今生

    萌学园之夕落忆今生

    故人的回归,失去的记忆,神君之间的牵绊,战争的爆发,复制人的出现,一切皆因情之一字,这又将是场怎样的战争……
  • 云纪元之风瞳

    云纪元之风瞳

    尘封的历史和沉眠的秘密承天意之人的最后一次预言在时光长河中流淌千年最终能否被解读?“原来是这个意思!”“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们会懂啊……”“毁灭陆地上虚伪的一切!”“交给你了——既然你们有着同样的骄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