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存墓碑,是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但在知县附名时,出了问题。观此碑年月下署“知城固县事朱休承立石”之上,约有13厘米长被凿的一道石痕。显系前任知县将碑文刻好未及时竖立而卸任,朱休承接任知县后凿改前任知县姓名而代以己名。还有城固县李固墓碑、樊哙墓碑,都被朱休承凿改。按:朱休承这种凿灭篡改碑石、掠夺前人成果的恶劣作风,应予揭露、澄清。朱之前任城固县知县名叫李昌隆,是云南隆安府人。
2.城固县令胡瀛涛立碑
碑在毕沅朱休承立碑东侧,碑高113厘米、宽63厘米,题款:“赐进士出身,前翰林院庶吉士,同知衔,知城固县事蜀东胡瀛涛谨撰”。
“敕授修职郎,拣选知县,辛酉科举人,大挑二等,借补安定县训导,里人王润敬书”。
《汉博望侯墓碑记》
侯,邑西南二里博望村人也,仕汉为校尉。武帝朝出使月氏,历聘东南夷,继又使西域,通西南夷而归。奏诸夷国多奇物,愿陛下以义属之。帝纳其言,由是大宛之马、大夏之竹,相继萃于王庭。论者谓武帝内多欲,未便以拓地开疆导其侈心,不知人臣致主,苟无居中御外之大权,则恋夷戎狄,易生边患,迨控制不得,始议和好,早已媒孽其间,而卒多反复。唐之突厥、宋之契丹,有明徵也。如是而欲其重译来王、毕献方物、胡可得也。然则侯之两持汉节,往来诸夷国、能使异域殊方、欣然向天子化,盖深得招携怀远之道,而非徒恃长驾远驭之策也。博望之封(汉武帝时封张骞为侯邑。今河南省方城县南)夫岂诬哉?且以一介使臣,远涉偏隅,游历十三年,始还中土,卒辅其君,德威加于四海,真所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此班史所由以侯之奉使,于苏武并称也。厥后其子猛事元帝,因上不纳御史从桥之谏,乃进曰:“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帝嘉其为晓人,封太中大夫。子之克光前烈,无非侯之垂裕后昆耳,今者世代递嬗越千百年矣,其后裔五品军功楷暨某某等,呈请修墓。窃幸侯之后起有人,亟允其请,并刻事迹于石碑。侯之云礽有所观法,藉以世守勿替也。考侯之墓,在县西八里石虎头,墓前十数武外稻田中,有两石相对,如虎伏,遇水不没,因号石虎。每岁灯节前后,村妇多于此祷病乞嗣,时有应者,至今习俗依然,石亦如故。相传侯乘槎探河源,入斗牛宫归,携织女支机石云。
大清光绪五年(1879)岁次己卯季春(三月)中浣。
3.白岩村张骞后裔立碑
碑在毕沅立碑西侧,碑高113厘米,宽63厘米,上刻“张氏后裔”
大清光绪五年(1879)岁次己卯季春(三月)中浣谷旦(吉日)
4.西北联大清理墓道碑记
墓前靠右两大柏树之间,又竖一碑,碑高270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碑首刻有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旗下面刻有“永垂不朽”四个大字。碑阴面刻《汉书·张骞传》全文。
《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讲师吴世昌 谨撰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教授黎锦熙 书丹
旷观我国史乘所记,以一介行人,而非能跋涉万里,扬威域外,重致九译,荒服蛮夷者,得二人焉,曰博望张侯,定远班侯。然班氏藉汉明之余荫,乘西夷之羆弱,运以权谲,事乃克济,未若博望,犯方张之虏焰,假危道以远袭,凿空之功,震烁古今。尝识次其勋绩,约有数端:匈奴肆虐,远稽姬、秦、山戎、猃狁,并其异称。亶父之走岐山,幽王之死骊山,惩前毖后,创痛钜深。是以诗经颂歌,戎狄是膺。季子获丑,虢盘焉铭。奚及末叶,凶焰益煽。史称冠带七国,边胡者三,于是赴王高阙为塞、秦、燕限以长城。洎乎楚汉之际,中原鼎沸,塞外群胡,益增猖披。以高帝之雄略,犹不获逞志于冒顿,致有平城之危,白登之困。下逮吕后,文、景之扰尤緐(fán),驯至遣书谩骂,屠戮疆吏,匈奴之加我黄帝子孙以钜耻大辱者,久且烈矣。孝武痛祖宗之积耻,愤华胄之见凌,于是倡议灭胡,发使西征。侯持汉节,蹞踬于风沙冰雪之乡,委顿于腥酪膻毳之群。再使西域,数困虏庭。廿载去国,万里经行。偕往百士,归仅二人。卒使威德遍于四海,赋贡致乎汉廷,自有生民以来,未之有也。侯既遍历朔漠,识其地理水草,卫青击胡,资为向导,用能建不世之奇功,巩列祖之皇造,汉业既隆,边患斯少。尔后贰师之破大宛,定远之服鄯善,莫不蹑其芳躅,迹其故道。凡所躬历,当今甘肃、新疆、俄属土尔其斯坦、阿富汗之地。副使间出,历国十余,跨世界之屋梁,通中西之文化,探黄河之真源,来异物于西亚。役属妫水之邦,创通西南诸夷、即今邛蜀黔滇诸地;苗瑶归化,蠺樷(cónɡ)(即丛)毕启,揆厥元功,亦莫非侯所创议,后之人君,遂得拓疆数万方里,奠我中华数千年来之伟大国基,我今日之能御侮国强,货殖恣所取给者,胥有赖焉。而乡曲鄙儒,溺于清静无为之说,安于瘦软苟且之习,廼(同乃)以汉武之庸武于戎工,引为后世人主之大戒,何其陋也!昔扬子云论前朝之事,以为不一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啄,运府库之财,以填庐山之壑,为不悔也,惜于武帝狃于故习,博望阻于蹞步,则吾汉族之凌夷,宁待石勒,刘豫、契丹,女贞乎?比年倭寇河朔,流毒海陬,国黉播迁,西暨汉中、南郑、屏山襟川,炎汉以兴,灵秀所钟,实生人杰,博望之故里陵墓,胥在城固。廿七年春,吾校历史系同人以侯墓近在咫尺,足式仰止,而东侧土层扰动,墓道凌乱,陵前石兽,长埋榛莽。若不加以修理,妥为保护,行见先贤名迹,曰就凌夷。因即商准各级政府,会同张公后裔,将墓侧原有缺口,稍加清除。所见墓道汉砖,破残马骨,五铢汉钱之属,既可断为汉墓。而散乱陶片中,间有(“博望”)汉隶,尤足为张公原墓无疑。遂为鸠工培土,重加封植。李蒸、诵明、庶华等,念斯文之在兹,惧典型之或失,用敢撮述其事,对扬先哲,于以赞冀教化,昭明庥德,策励来兹,永垂不朽。庶几彰往察来,绍华夏之洪泽,立懦振颓,完复兴之大业也。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
徐诵明李蒸胡庶华谨立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五月吉日
田鸿玉刻石立
5.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祭文碑
《汉博望侯张骞墓祭文碑》置于墓前东侧。碑高140厘米、宽67厘米。
汉博望侯张骞墓祭文
(李星撰文 陈竹朋 书)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三年八月吉日,举国学界名人云集,暨国际友人,期会于城固,瞻拜于汉博望侯张公骞之墓前,感青山之灵气,想天汉之雄风,仰俊才之宽大,赞凿空之丰功。怀古抚今,丝绸之路惠泽华夏与亚欧,后昆永志不忘张公骞出使西域之创举;继往开来,吾辈更当弘扬博望之精神,进取开拓、促进中外友好与交流。为华夏之振兴,为人类之进步,鞠躬尽力,以无愧于先贤之灵。尚飨!
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
城固县人民政府(公祭)
注:
①、②《辞源》第2665页
③何士骥《修理张骞墓工作报告》《说文月刊》第3卷第10期163页至165页。
④陈竺同遗著《两汉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⑤王子云《西汉墓的霍去病墓前石刻》《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1期。
⑥顾铁符《西安附近所见的西汉石雕艺术》《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1期。
六、张骞墓列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博望侯张骞》一书的出版,对张骞纪念馆遵照2007年4月张骞墓被国务院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提供了历史资料和根据。这对进一步弘扬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的勇气、英勇奋斗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将起到巨大作用。向世界各国开辟了窗口,使世界人民了解张骞这位传奇式的古代先贤人物。他是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成为联络西域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平使者。他用《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在同西域各国人民交往中以平等相处、相互尊重、诚心善待为原则,因此被称为和平使者。对人民影响很大。使西域各国人民愿意归附汉朝,为西汉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张骞墓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旦通过,会吸引中、外更多的人民,循环往复,络绎不绝,沿丝绸之路寻找开拓者古人张骞,前来陕西城固旅游拜谒张骞墓,使张骞的史迹弘扬天下,威名远扬。为建设一个崭新的城固、陕西,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既造福于当代人民,又流传于子孙后代,功德无量,深受人民赞誉。
胡成德
(西安市未央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2009年6月
七、感动与祝贺
我认真拜读了77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城固县第六中校长何宝庆先生的大作《博望侯张骞》。
为先生的治学精神而感动,堪为可赞的是你数十年如一日倾尽心血注情于张骞史话的收辑、编撰,你以为民族负责、为历史正名、为张骞扬声、为家乡讴歌的高尚情怀,终于编创出这部学术性强、颇具文史、旅游价值的佳作,对各界人士了解张骞,认识张骞,学习张骞,反思历史,珍惜今天,创建未来,振兴中华,提供了一部鼓风扬帆的好教材。
该书的知识性高,可读性强,适应性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必定会得到读者喜爱。在大作问世之际,谨向何先生表示衷心地祝贺和诚挚地感激。感谢您费尽心力为张骞学术研讨、为城固宣传张骞,扩大旅游资源的影响,为丰富国民历史知识教育,作出的这一份可贵的贡献!您用辛勤的劳动成果,展示着您亮丽的人生价值,祝您健康长寿,共享华夏盛世的和谐吉祥,再续写新的华章!
王长江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