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了一冬的宁夏平原终于披上春光,蜘蛛吐着丝在风中荡秋千,悠闲地享受着自己创造的小幸福。青秀园明媚的阳光下,一个小姑娘轻盈地荡起了秋千,随着秋千越荡越高,她清脆的笑声也越传越远。几个正踢毽子的小女孩,被荡秋千的小姑娘所吸引,停止了踢毽子,随着秋千欢快的节奏轻轻唱起了《荡秋千》:
秋千秋千高高,
荡呀荡过树梢。
牵拽绳斜,天地交合。秋千据说唐时由印度传入,秋千的座板象征太阳男神,而女性象征大地女神。秋千是唐代唯一一种只许女子参加的体育活动。女子荡秋千,意味着天地交合,有祈祷丰收的意味。民间就有女皇武则天后宫荡秋千技压群芳的传说。唐朝宫女最爱荡秋千,唐玄宗称荡秋千为“半仙之戏”。宫女们把秋千荡到很高处,然后飘然而下,似仙女从天而降。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宅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娥欢笑以为乐。”
在唐诗之中,有不少关于秋千的描写。诗人王健有《秋千词》:“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回回若与高树齐,头上宝钗从堕地。”说唐代女子在荡秋千时争强好胜,顾不得头上的首饰失落坠地。刘禹锡的长诗《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写小姑娘荡秋千“双鬟梳顶髻,两面绣群花,秋千争次第,牵拽彩绳斜”。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形象和天真的神态。元稹的《杂忆》用怀念的笔法写出了“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忆得双文人静后,潜叫桃叶送秋千”。杜甫说“万里秋千习俗同”,可见荡秋千习俗的广泛性。
我国最流行秋千的是朝鲜族,他们在荡秋千时,常常在高处悬挂银铃,看谁用身体撞响银铃的次数较多。从参加者都是女性这一点来说,古风犹存。2005年,我曾在长白山目睹朝鲜族少女荡秋千,远远望去,天空湛蓝,草地青青,浓妆淡抹的朝鲜族少女,宛若飞动的彩色蝴蝶,艳丽的衣裙像彩凤的双翼,带动缕缕清风,仿佛一幅动感的图画。大型的荡秋千比赛更为迷人,只见众人围簇之下,高空中悬挂着一面皮鼓,荡秋千的姑娘们在围观者的呐喊声中,高高荡起,在空中用脚踢鼓,谁踢响的次数多,谁就会成为比赛的冠军。那高空中流动着的“咚咚”鼓声,撩拨得人们心情振奋,心潮翻滚。
以前在北京展览馆看到的一幅西洋油画,画面是一个少女在荡秋千,而墙外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仰着脸。当时只觉得少女很美,没看出别的内容。一旁懂油画的朋友解释说,这幅画在创作之初被人评价为色情。我不解。朋友说,少女着薄裙荡秋千春色未露,而那个绅士模样的人在她的下面看个正着。听到的人都笑了起来。仔细看画面,那个绅士的目光分明充满了欲望。不过,面对一个裙裾飞扬的美少女,绅士那种暧昧的情感,颇为值得同情和理解。这种理解让我想起苏东坡的诗:“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氏的诗极富画面感。我们能够想象出来,少女娇喘吁吁的笑声,让那多情的少年不由得止住了脚步。那少年或许没有骑着高头大马罢,所以无由被“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少女相识,否则,上演一出墙头马上的约会也未可知。
诗画相通,中外一理,由此可见一斑。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冯紫英举行家宴,应邀者有宝玉、薛蟠、蒋玉菡和云儿。宝玉觉得滥饮,易醉而无味,遂作酒令:“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宝玉所作之令是对女儿“悲、愁、喜、乐”最精彩最到位的概括,其中最能表现女性风致的当然是“秋千架上春衫薄”了。在春风里荡秋千的少女,裙衫薄薄,尽显形体的美妙,洒落一地的笑声,那种天真、欢快、美丽的情景,哪个男人不为之倾倒呢?
也因此喜欢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清照的词把荡秋千小姑娘羞答答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弗拉戈纳画笔下西方少女则别是一番韵致。其《秋千》一画中荡秋千的少女似乎同云朵、树木、原野一起在急剧旋转,尤其耐人玩味的是荡秋千的少女居然故意踢落鞋子,让为自己荡秋千的男士去俯首捡拾。
我珍藏着一张几年前在高峡长河旅游节上金铭小姐签名的图片:一个纤巧清秀的少女悠闲地随秋千摇荡。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子,有人喜欢冰雪聪明的黄蓉,有人喜欢超凡脱俗的小龙女,我独喜欢娇俏可人的钟灵(颇与金铭小姐神似)。看着画面中荡秋千的少女,就想这应该是钟灵(或金铭)的模样。脚穿绣花鞋,纤纤玉足,随着秋千飘荡。容颜娇媚,笑靥如花,纯真俏皮,惹人怜爱。她的纤纤细手紧紧握着一大把幸福、甜蜜以及一点点暧昧,裙裾随秋千而飘荡,青春的风采也随秋千而飞扬……
青秀园明媚的春光下,几个美丽的少女同时荡起了秋千,随着秋千越荡越高,她们清脆的笑声也越传越远。
春风得意秋千疾。荡秋千的少女,把春天撩惹得一片春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