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会有求于人,有求于人就得为别人捧场。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时下有物质贿赂、美色贿赂和精神贿赂。使用三寸不烂之舌,上个高度,美其名曰精神贿赂,民间则鄙称拍马屁。
拍马者,无非是想骑马,拍得好,出有车,食有鱼,衣轻裘,乘宝马,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你若要清高,去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那么,你就去和孔门弟子颜回一起过日子好了,倘能博得孔圣人一句“贤哉!某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马屁是拍马者的通行证。虽然前贤告诫“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但在当下,似乎更多人以“道吾好者是吾友,道吾恶者是吾贼”为标准。马屁说大了可以送给上司,说小了可以送给女人。有人说,怀揣一本《论语》就可以走天下了,此论已然过时,《马屁术》似乎才是最抢手的厚黑学。
虽然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但拍马还须有术的,得小心别拍到马蹄子上了。否则,轻者被马放的臭屁熏一下,重者会被马弹起的后腿踢个“仰面翻”。五代时梁太祖朱温有一次在大树下休息,随口说了一句:“好大一棵柳!”立即有五六个人随声附和;他又说:“可做车头!”又有人学舌:“可做车头!”朱温马上变脸:“柳树怎能做车头?难怪秦代有指鹿为马的事儿!”下令将随声附和者全部杀掉。
这些人的马屁太臭了。
拍马有正拍、反拍和暗拍三技。正拍者,就是向受拍者发起正面攻击,使之最终不得不笑而受之。在这方面赞宁和尚是个典型。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去相国寺进香,当他在佛前点燃香火时,就问:“我该不该向佛行礼呢?”赞宁和尚说:“陛下不必行礼。”太祖问为什么,他说:“皇上是现在佛,不必向过去佛行礼。”赵太祖听了,龙颜大悦,当即拨款重修相国寺。
反拍者,就是间接赞美。有个学生向老师辞行要到外面去闯荡,老师问他:“你拿什么安身立命?”学生答:“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送人。”老师顿时大怒:“你辜负了我教你的学问!”学生答:“如今世风很坏,像老师这样不爱拍马屁的能有几人?”老师听了颇为受用。学生出门后哈哈大笑:“我的高帽子只剩下九十九顶了。”反拍最讲究智慧、技巧,绝不能人家刚说了一句:“这里景色虽不错,不过太静了。”马上溜在柴垛后面去装狗叫,那样也许能逗受拍者一乐,但在受拍者心里终留不下什么分量,甚至从此看轻了你。
暗拍在不知不觉间拍下去,是不露丝毫痕迹的,过去很长时间,甚至若干年,受拍者才恍然大悟,但已悔之晚矣。咸丰皇帝的老婆慈安皇后病重的时候,需要人肉做药引子,于是慈禧从自己的胳膊上割下一块肉,放在药中一起煮,然后亲自送给慈安皇后服用。慈安大受感动。咸丰皇帝临死前意识到慈禧对国家是个危险,于是下了一道诏书给慈安:如果慈禧干扰国家大事,可将其处死。慈安却因为慈禧曾割肉给自己,偷偷把这封诏书烧掉了。后来,慈禧果然飞扬跋扈起来,慈安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马屁是否拍得响,拍得响者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在人面前头抬得都比一般人高;拍得不响者,顶多别人嘲笑一番,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修炼,所谓马屁拍久了就会越拍越响,越拍越恰到好处。
一个人如果出于无奈,或者敷衍,在对自身利益有重要影响的人面前说一点褒扬的话,倒也无伤大雅。为了混饭吃而拍马,如《红楼梦》中贾政面前的清客詹光单聘仁之流,未免庸俗;慑于淫威而屈意奉迎,如秦二世的诸大臣附和赵高《指鹿为马》,未免卑劣;至于专以升官发财为目的,趋炎附势、丧尽人格地去献媚邀宠,便有些混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