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是中国的特有名词,原指佛教禅林僧堂中僧人坐禅的座位。《敕修百丈清规》记载:“昏钟鸣,须先归单位坐禅。”现在成了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特定机构组织的指称,如企业、学校、政府机关等独立部门。我们生活在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单位里,单位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它是我们物质生活的依靠,也是我们喜怒哀乐的源泉。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这种叫单位的环境中度过的。
单位是水,个人是鱼;单位是树,个人是鸟。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树。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水深了,鲛腾鲲跃;什么样的树落什么样的鸟,树高了,凤舞鹏飞。单位是树,单位又是山。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如果给老虎一棵树,那么它的表现甚至还赶不上猴子。
凡是求“红娘”牵线搭桥的人都知道,当婚未婚,当嫁未嫁的双方还没见面,首要问题便是“哪个单位的”。过去讲究门当户对,如今讲究单位相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虽说单位好了郎未必就好,但单位差了郎肯定差。我的老婆当初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发现她旁边平凡复平庸的我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单位,才最终决定嫁给我的。
一次无照驾驶朋友的摩托车外出办事,路过红绿灯时,被交警扣下。一俟自报“家门”,对方马上还车放人。我很清楚,就本人的面子,比麻雀脸儿大不了多少,人家之所以能法外开恩,高抬贵手,不过是给单位留点面子。
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去政府机关办事,忠于职守的门卫让他填表,朋友如实填写,但“工作单位”一栏,却让他犯难了,他想了想,老老实实地填了一个“无业”。门卫说,不行,你不能填“无业”。朋友说自己本来就没有单位,门卫说,那就填个别的,反正不能填无业。
朋友感叹,有单位走遍天下,无单位寸步难行。
在某些一把手的眼里,单位就是山头,自己是山大王,我的地盘我做主,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普通职工的眼里,单位就像一棵树,树上爬满了猴子,往下看,都是笑脸,往上看都是屁股,左右看全是耳目。你要努力向上爬,爬得越高,景色越好,笑脸越多。
但一些年长的人却未必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说他们那个年代,单位就是家,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树底下好乘凉。一家人几辈子都在一个单位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单位。而且一到年关,即使平时抠得跟邻居老太太似的单位也会发福利给红包的。
单位好了,个人的腰板立刻直了一截,哪怕是“三寸丁谷树皮”的身段,也赳赳然有伟丈夫形;单位差了,个人的口气当即软了三分,哪怕是一米八的个头,也局促如武大郎状。
20世纪80年代,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穷学生变成一个有单位的国家干部,从此住单位的房子,领单位的工资,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轻松饭,心里对单位充满了感激之情。曾经有到北京、深圳等地的民办杂志当记者做编辑的机会,但都因为舍不得离开“铁饭碗”单位而放弃了。单位的报酬没有对方给得高,如同鸡肋,虽然食之无味,毕竟弃之可惜。
在单位里,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个如洋葱头结构的圈圈里,圈圈有核心有边缘,每个人位置不同,说话的分量各异,多数人注定是要别人替他们说话的。不过,洋葱头里的每个人有一点是绝对一样的,那就是对单位的依赖。
在一个单位待久了,就会发现跟久住在亲戚家里一样,越待越不自在,越待越不是个滋味儿,于是就想换个地方,树挪死,人挪活嘛。既然已是单位中人,换来换去还在单位。职业不同了,单位也不同了,每次都想这回要重新拾起激情,拾起理想,好好拼一把,不白活一回。可是几年下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单位也还是那个单位。单位工作朝九晚五单调乏味,仿佛房间久未开窗的缺氧状态。在单位行走多年,当年的激情消逝得几近于无。虽然端的是“铁饭碗”,但碗里装的却不过是一小半碗稀饭,吃不饱也饿不死。尤其是看到当年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张三,天不收,地不管的,优哉游哉不说,而且在社会上混得人五人六的,就不免反思起单位的种种不好。
记得刚进单位时,一位长辈见我口无遮拦,便告诫我:“台上握手,台下踢人的事多着呢,小伙子,防着点。”怎么防,要我自己去体味,去摸索。几年下来,拉帮结派、钩心斗角的事听得虽多,但总觉得与自己并无关系,也不愿费这门子心思,不想有一位官场上的亲戚也这样提醒我:“要让你当官,你没碰着别人,别人已将你给整垮了。”
一次,在去北京出差的火车上,见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在读一本《职场老狐狸经》,甚觉好奇,便动了借来一阅的念头。以前也见过《官场厚黑学》之类上不了台面的书,发现那里面不仅仅是教人世故,严格地说是教唆人“厚颜无耻”!而那本所谓的《职场老狐狸经》选读几章后,感觉比“厚黑学”更无聊。把同事间的关系处得那么复杂,也真够累的。问他,读这些东西何用。对方不屑地答:在单位混,离开这些寸步难行!
在单位里混,你必须具备韧劲与耐性,那是单位人必修的一种性格——坚韧。点到为止,柔中有刚,爱憎不露,哀而不伤。当然也不乏为了活得自在潇洒的,一言不合,即拂袖而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毅然扔掉单位这个“铁饭碗”。
单位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六七十年代,目前虽然日渐式微,但其间我们熟悉的话语体系、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乃至单位体制教化下的一代又一代人依然受到这一制度的强烈影响,甚至那些从来没有在传统“单位”里工作生活过的人,身上也留有“单位”的烙印。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年前曾经说过: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人,生来何尝不是单位的动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