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办的任务是在为外商推广商业,在交通范围内,他对外国商行负有一定保证的义务。同时有向外商领取一定薪资与一定定率手续费的权利。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商务。都是以买办为中间人而进行的,故买办即是半殖民地中国的商业的副产物。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经济力量越扩大,买办阶层的人数及其势力,亦就越加扩大。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买办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在初期,外商对于买办的要求,只要它对于某一项商业,某一个商社,负担向导与保证的责任;到后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中国并不限于商业活动,它们除了推销商品和收买原料以外,还要从事银行,矿山,及其他各种实业之投资,还要进行对于铁道,邮政,电报及其他种种之政治借款,因此,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买办,有商业买办,有工业矿业的买办;有金融的买办;甚且有财政上的买办。这些买办在形式上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的总任务,乃在于为外国资本推广其在中国政治经济上的势力,乃在于牺牲同胞的血肉以壮大帝国主义者的利益。如以商业买办而言,他们是以帮助外国资本对中国人民作不等价的交换为任务的。他们所得的利润,并不是一般的商业利润,而是包含中国农民的一部份血汗在里边的。其他,如外资的工厂矿山与交通机关的买办,一面在帮助外国资本对中国咀吸物资,对中国无产者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同时,又在为外国资本卖力,打击中国的手工业者和民族资本。因此他们所获得的薪金或手续费,是以出卖中国物资,是以榨取中国无产者的血汗,是以促成大量手工业者和一部份民族产业的衰亡为代价的!
摘自许涤新《中国的经济结构》(1946年)《中国经济的道路》生活书店发行1946年版第66—67页
(第三节)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之主张,实欲使世界人类同立于平等之地位,富则同富,乐则同乐,不宜与贫富苦乐之不同,而陷社会于竞争悲苦之境。
摘自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1912年)《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第1版第517页
一般工人莫不赞同社会主义,而为社会党人,同心设法抵制资本家之专制。我人处旁观之地位,当知世界一切之产物,莫不为工人血汗所构成,故工人者,不特为发达资本之功臣,亦即人类世界之功臣也。以世界人类之功臣,而受强有力者之蹂躏虐待,我人已为不平,况有功于资本家而反受资本家之戕贼乎?工人受资本家之苛遇而思反抗,此不能为工人咎也,当时工人有工党之组织,要求增加工价,遂起同盟罢工之风潮。
摘自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1912年)《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19页
共产云者,即人在社会之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如父子昆弟同处一家,各尽其生利之能,各取其衣食所需,不相妨害,不相竞争,郅治之极,政府遂处于无为之地位,而归于消灭之一途。两相比较,共产主义本为社会主义之上乘。然今日一般国民道德之程度尚未能达于极端,尽其所能以求所需者尚居少数,任取所需而未尝稍尽所能者,随在皆是。于是尽所能者,其所尽未必充分之能,而取所需者,其所取恐又为过量之需矣。……。
社会主义为人类谋幸福,普遍普及,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被其泽惠。此社会主义之博爱,所以得博爱之精神也。……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故社会主义者,一人类经济主义也。……社会主义系从社会经济方面着想,欲从经济学之根本解决,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
摘自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1912年)《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08—510页
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非社会主义。本会政纲中,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亦即此事。现今德国即用此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中国当取法于德。
摘自孙中山《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1912年)《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8页
简括言之,此乃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两种人类进化之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
摘自孙中山《实业计划》(1919年)《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9页
社会主义的制度,简单说是:(一)资本集中,(二)财产公有。所以社会主义者对于资本制度的资本集中,并不反对。所反对者,就是财产私有。那么我们把资本主义的立脚点——资本集中,财产私有,和社会主义的立脚点——资本集中,财产公有两相对比起来,中间有所差别的,不过是财产私有的私字和财产公有的公字罢了。所以社会主义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只在资本主义立脚点资本集中财产私有八个字里头,把他们换掉过一个字,就变成社会主义的制度了,什么字呢?就是把他们的私字换为公字。因为这一个字的更换,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和分配方法便完全改变了。在财产公有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在生产上,没有少数人占有生产工具的弊病,有了社会需要的统计,不至陷于无政府状态,所有生产品是为社会需要而生产,非为资本家利润而生产,是为用而生产,非为卖而生产;在分配上,免了剩余劳动的掠夺,没有保持生产力和消费力均衡的必要,没有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销纳剩余生产的帝国主义即侵略主义之战争;如此世界的和平方可实现。
摘自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问题》(1923年)《陈独秀文章选编》(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91—292页
列宁在一九二一年全俄平定之后,宣布新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中重建资本主义……列宁本是认定了在产业后进的国家不经过相当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能进入最低度的共产主义的。大产业的毁灭,工厂的停工,便使无产阶级不能存在;只有产业发达,无产阶级才发达,共产党的政府才有他的立脚点。因此,所以新经济政策为必要。
然而这不又回到资本主义来了么?没有这回事的。俄国的政权,还是牢牢地握在共产党手里,他们不能让私人资本家像在别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一样,无政府般生长发达;他们随时可以干涉管理他们,他允许外国人有租借权……但他仍旧不曾抛弃一丝一毫为无产阶级作战的精神。……
我以为这可以暗示产业后进国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产业后进国家可以实现共产主义,但必须用新经济政策做他们中间一个长的阶梯,我以为可以暗示凡一种革命不是军事上得着胜利,便可以称为完全成功的。要改变社会的经济状况,军事胜利以后,革命的党还须靠合当的经济政策,以坚固新政府的经济基础,同时亦须预防旧势力的反动。
摘自恽代英《列宁与新经济政策》(1924年3月9日)《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7—480页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