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首先从贸易结构的角度考察了上海、宁波两港的港口类型,上海港的货物中转率很高,其陆向腹地——长江流域和海向腹地——中国沿海地区、日本及其他国家是上海港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上海港是复合型枢纽港。宁波港的直接对外贸易很少,其海向腹地较小,而陆向腹地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内缩。开埠之后,宁波港的陆向腹地包括了浙江省除嘉兴府、湖州府之外的所有府县,安徽的徽州府和江西的广信府也是宁波港的陆向腹地。但是随着上海港辐射力的不断扩大以及温州、杭州的相继开埠,宁波港的陆向腹地逐渐缩小,最终仅限于宁波府及绍兴府和台州府的一部分。由于宁波港的海向腹地很小,很少有货物进行中转,港口发展主要依托陆向腹地,因此宁波港是腹地型港口。接着对宁波港陆向腹地的变迁过程及机制进行了考察,对上海港的海向腹地特别是和日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此来说明陆向腹地和海向腹地对两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从以上几节的考察可以发现上海港的陆向腹地是跨省的,宁波港的陆向腹地则是省内的;上海港的海向腹地是跨洲的,宁波港的海向腹地仅限于国内;这种腹地格局对两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1871年欧洲到亚洲的海底电缆接通,轮船开始取代帆船成为远洋航运的主力军,“世界开始变平了”,这些技术上的进步促进上海港飞速发展。如果说前近代的上海始终处于江南的边缘,是江南的上海,那么随着上海卷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上海已经不再是江南的上海,而是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不断拓展,极大地推动了上海港的繁荣。
反观宁波港,虽然开始从帆船港向轮船港转变,但和上海港相比,并未从近代航运、通讯等技术上得益多少,港口的货物中转率很低,基本上成为区域性的港口,是国际航运体系中被遗忘的角落。由于海向腹地拓展不力,陆向腹地不断内缩,导致港口发展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