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七律·答友人》(1961年),《毛泽东诗词集》,第118页。
“斑竹”是竹子的一种,其名称的由来,是一则凄美的典故。晋张华《博物志》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意思是说,帝尧的两个女儿(名娥皇、女英),即帝舜的两个妃子,称湘夫人。帝舜死后,两个妃子啼哭,泪水挥洒竹上,竹上留下了斑点。这种竹子,就被称作“斑竹”。
斑竹的典故与湖南有关,湖南人毛泽东则对斑竹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一次,毛泽东同湖南老友乐天宇聊天时说:“宁远县有座九嶷山,那里有斑竹,我很喜欢。”后来在一次晚会上,毛泽东又以惋惜的口气对乐天宇说:“我是湖南人,却没有到过九嶷山。”乐天宇当即朗诵了清人何绍基的一首与九嶷山有关的诗:“生长月岩濂水间,老来才人九嶷山。消磨精力知余几,踏遍人间五岳还。”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表示以后一定去九嶷山看看。1961年的一天,同是湖南人的乐天宇、李达、周世钊在一起聚谈。刚巧,乐天宇家乡来了客人,捎来九嶷山的斑竹。3人当即商定,送几件九嶷山的纪念品给老友毛泽东,并附上有关诗词作品。乐天宇送了一枝得自家乡九嶷山区的墨竹,以及他自己的一首七律《九嶷山颂》;李达送一枝斑竹毛笔,又写了一首咏九嶷山的诗词;周世钊送一幅内有东汉文学家蔡邕《九嶷山铭》的墨刻复制品。毛泽东收到这些礼物后,睹物思友,睹物思乡,同时从友人的诗篇中,看到了湖南的巨大变化,于是写下和诗一首,就是这首《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据周世钊后来解释,诗中“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一联,上句是用娥皇、女英闻舜死后攀竹哭泣,泪落竹上成斑的神话故事,说明过去湖南人民在反动统治下面的痛苦生活。下旬说出今天的帝子(娥皇、女英)衣着百重美艳的衣服,说明湖南人民在解放后,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焕发出灿烂的光辉。即从“斑竹”想到过去的苦难和悲泣,而又以“红霞”歌颂当前的光辉灿烂。这就使诗意不仅仅停留在友人的酬答上,而引发出了作者对故乡在新时代走向光明灿烂的前景的赞美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