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老人和无劳动能力者每月会有数百元的定额保养金。村里的劳动力都在企业上班,他们早出晚归,午餐在企业解决。一般村民工资不超过1000元,奖金则为工资的4倍左右,工资全领,奖金只发二成,另外还有部分分红。1984年,彩色电视机刚上市,有钱的华西人每户配备一台;1992年,由村里拿出200多万元,给家家户户装上了壁挂式冷暖空调器;1993年,在华西村相继成为“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别墅村”后,吴仁宝和村干部又从长春一汽给村民们购来了一辆辆轿车。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现在生态旅游已成为华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常年能吸引200多万国内外各界人士到华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现在,华西村资产最少的人家也在100万元以上,村民都住上了洋气的第五代别墅,只有吴仁宝还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楼房里。满墙悬挂的合影、陈旧得嘎嘎作响的地板和老式双人床伴随老两口已经30年了。一开始,吴仁宝讲,等全村老百姓都住上别墅后,我就搬进别墅。现在他却说,我住老屋习惯了。
“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住全村最好的住房,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是吴仁宝早年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几十年来,他恪守着这一规矩。
吴仁宝的一家,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全家四世同堂,28口人济济一堂,和睦团结相处。儿女们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曾希望到村外一展自己的才华,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但华西村是吴仁宝的命根子,他希望儿女们继续扎根故土、建设家园。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袁庚
临老受命
“经过我的争取,你们妈妈年后要调到香港去上班,同我在一起。把你们留在北京,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学习和工作。为你们的父母不两地分居,干一杯!”1979年的春节团圆饭,袁庚向儿女们宣布了这一消息。此时的袁庚,已经62岁。早在1978年,已是交通部外事局代局长的他正思谋着回家养老,却突然临老受命,被交通部党组委派赴香港参与招商局的领导工作。
招商局当年是交通部下属企业,一直从事涉外工作的袁庚对招商局百年沧桑甚是了解。从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向清廷奏呈《试办招商轮船折》,到招商局创办一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工交金融企业;从1950年香港招商局全体员工率在港的13艘船舶起义,到如今全部资产仅剩1.3亿元;袁庚意识到招商局已到了非改革不能图生存的地步,他希望中央和国务院能同意招商局把香港的有利条件如资金、技术,与内地的有利条件如土地、劳动力结合起来。望着桌上展开的香港地图,他希望能在广东省宝安县新安地界上邻近香港西北角的蛇口划出一块地段,作为招商局工业区用地。
浓浓的春节气氛还没有散去,袁庚的设想就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同意。那时百废待兴,国家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支持招商局,负责和袁庚谈话的这位领导对他说:“交通部就是要同香港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创造外汇。我想不给你们钱买船、建港,你们自己去解决,生死存亡你们自己管,自己去奋斗。你要赚外汇,要向国家交税,要和海关、财政、银行研究一下,不然你这一块地区搞特殊,他们是要管的。”
这天正值邓小平访美归来,他的专机刚刚降落20分钟,袁庚夫妇俩就起飞经广州转道去香港。起飞前,袁庚脱下身上厚厚的黑呢大衣,交给儿子带回家。气温已经升高,南方已经春意盎然,袁庚要轻装上任招商局第29代“掌门人”。同时,他还兼任了蛇口工业区的第一任管委会主任、董事长、党委书记,他要为改革开放大业在南方点响开山的第一炮。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资本家给新上任的袁庚上了第一课,就是拿钱当钱。招商局买了一座楼,卖楼的人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天星期五,袁庚开了2000万的支票给对方,对方拿到支票,马上开车以最快的速度存到了银行。因为第二天是星期六,银行关门休息两天,星期五15时之前不到银行去交那个支票的话,他要损失2000万存款3天的利息。袁庚想,内地的同志怎么也不会如此“拿钱当钱”。这个第一课随之诞生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语录。
另一件事情催发了“效率就是生命”的诞生。600米长的顺岸码头工程,是袁庚主持的蛇口工业区第一批基础设施的重头戏。1979年动工伊始,由于采取了惯用的平均主义奖励办法,工人积极性不大,每人每个工作日运泥只达20~30车,工程进展缓慢。为了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他在车队工人中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办法是每人每个工作日劳动定额为运泥55车,完成这一定额者每车奖2分钱;超过定额者每超一车奖4分钱。两件事情给袁庚巨大的激情,随之诞生了那句在改革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标志性语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个口号的提出在当时的确需要勇气和胆识。它不仅打破了当时人们“谈钱色变”的传统观念,更带给人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效率观、价值观。有学者认为,这个口号是“冲破思想禁锢的一声春雷”。来蛇口投资的一位外商说:这句口号的价值就在于对国人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整个国家从蛇口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
袁庚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干部体制的改革,废除终身制,公开招聘干部;董事会成员通过直接民主选举产生,并每年举行一次信任投票,得票不足半数者自动下台;带头实行工程招标……这一切都具有启蒙作用,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就这样,蛇口工业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管婴儿”。大批同袁庚一样的开拓者从四面八方来到蛇口,以“深圳速度”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特区建设波澜壮阔的奇迹。仅仅5年,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发挥了巨大威力。5年前,蛇口是人口外逃外流的口子,5年后人才回流,资金回流。由客商独资或合资兴办了74家企业,其中51家已经投产,14家工厂开始盈利,职工工资水平已超过澳门。
1984年1月26日上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了蛇口。在了解过蛇口码头的建设和通航状况之后,他高兴地说,你们搞了个港口,很好!系统真的好。“系统真的好”,这是邓小平视察蛇口、深圳的第一句赞扬。见邓小平听得饶有兴趣,袁庚便把话题引向纵深——他简要地汇报了工业区几年来进行的经济体制、机构、干部制度、工资制度、住房政策改革的情况。最后,袁庚说:“我们这里进行了一点冒险,不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邓小平点头道:
“对。”
邓小平对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肯定,使袁庚倍感欣喜。
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国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彩车出现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这个口号迅速传遍全国各地。1984年中国改革最耀眼的光环应归于蛇口,蛇口的改革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认同,“特区”蛇口与袁庚的声望同时到达了巅峰。
1985年9月,工业区又在结算中心基础上成立了财务公司。财务公司属非银行金融企业,既可向银行拆借资金,又可吸收企业存款。它的成立进一步扩展了工业区的融资渠道;同时也扩大了结算中心的业务范围,可以为工业区之外的企业服务。1986年5月5日,袁庚提笔给中国人民银行写信,建议成立招商银行,他说如果充分运用蛇口工业区这些年的经验,采用先进的人事管理体制,相信能够成功。显然,袁庚把招商银行作为他又一个新颖且刺激的试验项目。在讨论袁庚的这项建议时,人行行长力排众议,表态支持建立招商银行。1990年9月,袁庚与上海方面就投资开发外高桥等项目达成协议。不久,招商大厦矗立于陆家嘴金融中心,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正式成立。现在,招商银行已经由一间企业的结算中心变成世界500强企业。
蛇口的一切都糅进在他的生命里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身处改革风口浪尖的袁庚,自然也曾受到名目繁多的责难,承受了反差强烈的正反评价。而对这一切,他采取了一种非常宽容和达观的态度。1992年12月,袁老75岁高龄时获准离休,从此淡出政坛,深居简出。他生于深圳,又在深圳成就伟业,离休后依然选择留在深圳,住在与他的名字分不开的蛇口的海边,开始过上了红霞晚景悠闲自得的日子。
袁老很风趣地说,他离休后一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身体健康为中心,要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他每天晚上10至11时睡觉,清晨5至6时就醒来,中午要小憩片刻。他博览群书,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到金庸、琼瑶的小说。但凡听到有国内外出版了的、有意思的新书,他必定想方设法弄到手,先睹为快。他还喜欢读报,《大公报》《文汇报》《信报》《深圳商报》都读。他家已有多份报纸杂志,但有时他还到街上书报摊买《南方周末》
《南风窗》和其他一些报纸杂志来读。除了看书、读报外,他还爱上网、看电视、和老朋友聊天,像中国普通的退休老人一样,过着平静而惬意的生活。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如今90高龄的袁庚腿部肌肉有些萎缩,行动有点不便,平时基本不出门。他很喜欢门前的那些大树,这些大树是他刚到蛇口后不久就种下的。当年蛇口建设的时候,他特别要求部下建房子必须在门前栽树,不许砍树。优美的环境留下了许多海内外的企业家,直到今天,他们把公司设在东莞、惠州,但还是愿意来蛇口住。袁老也很喜欢窗外不远处的大海,他说躲在房子里想象大海,总让人心潮澎湃。蛇口的一切都糅进他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