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个好东西。
这么说首先要被一堆人先批评一顿,然后再会客观的来论断一番,尽管大家都在为此努力。
哦,还有梦想。
其实这不过是我们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在这个无神论国度,我们相信的是唯物论。所以金钱实际上就是唯物论。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金钱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物品交换中的麻烦,也即它本就是一种象征,是为了在交换过程中起一个代替作用而存在。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金钱实际就是物质,或者更准确的说,金钱实际是跟人类生存相关的那些物质,这是因为有很多物质我们运用不了,也即对自身没有意义便用不着兑换。
而追求金钱,其本质是对物质的一种追求,而对金钱的积累则是对物质的积累,这是谓财富。
然而我们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若以唯物是论,那么物质是守恒的,也即物质的总数是恒定的,那就说明最终能够兑换的物质也就只有那么多,因此金钱的积累终究会有个上限。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因为金钱的积累并没有上限。那么金钱和可兑换的物质之间就发生了不平等,如果要继续使金钱履行兑换的意义,那么就得是他们之间达到平衡,而物质不能再多了。那就只能增加金钱兑换率来实现两者的平衡关系,于是通货膨胀。
我们不得不奇怪的是,金钱一直被用来兑换物质,为什么会凭空增多呢。
这就跟一个国家的经济策略有关。因为“更多的钱”都是国家制造出来的。这也跟人们积累“财富”的“陋习”有关。人们为了满足一个更大的需求,必然出现积累现象,直到足够兑换所需物品时才会将手中的金钱兑换出去。
如果金钱和物质是相等的,那么当其中一个人为了获得更大的需要而出现积累时,另外拥有小兑换率的物质便会失去及时性兑换的可能,而想要兑换它的人也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而被迫等待。例如A为了从B手里买车,由于资金不够,于是便开始将流通到手中的金钱积累起来,等到够了再用来兑换。而B想把车卖出去后在C手中买面包,C将赚来的钱花在和A兑换服装上,A正在积累,由于金钱和物质是相等的,而车、服装和面包三者的属性差别,那么A的积累可能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那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B已经饿死了。那么ABC的结构就完全奔溃了。于是发展也就结束了。
而国家体系是个大系统,物质守恒,那就得实现物质的分配和调度,因此就要让物质在整个体系中更快的流通,才能实现发展和繁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快积累过程的完成,最终加快交换的过程。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不停的制造金钱。
但有个疑问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金钱增加,那么它和物质的兑换比例也肯定变了,既然还是按照平衡的比例兑换,那最终的结果还是同样的才对呀?怎么就加快了积累和兑换的过程呢?
这也是因为参加这场兑换游戏的人太多,地区太大。而制造金钱的人往往只有一个——政府。也只有它最清楚在这个体系中真正的金钱总量是多少,而其他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总量,因此在交换的开始,我们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和案例来进行手里的交换,从而便实现了交换的加速过程。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所有交换都是占便宜的交换,真实来说我们都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才能实现我们当下的每一笔交易,而现实却不是,只是因为我们对金钱的总量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实际察觉到市面上的金钱变多了的时候,我们才会对自己拥有的物质进行涨价,而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也要花更多的金钱在别人手里兑换物质了。
这是一场“经济”的诈骗艺术。
所以,真正的“为富不仁”并不是做坏事的富人,而应该指那些积累金钱却不用来兑换的富人。最常见也是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因为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必然会控制自己的造钱速度。而这时市场的合理运转就要靠已经在市场上的这部分金钱的流通来实现了。而富豪的持币囤积,甚至外溢他国,最终都导致这个多骨洛米牌出现一节停滞,从而导致一部分地方资金链滞缓。
而外溢的后果往往更加严重,倒不会有什么它减少了这个国度体系中金钱的总量,所以可能会起到稳定市场通货的作用这种说法。因为通货膨胀是不可逆转的过程。而外溢减少了本国流通的资金总量,也便导致了一部分人或者环节失去了兑换这个功能。
所以说,一个国家能养得起多少个亿万富豪呢?现实是,多一个亿万富豪可能要几百万人失去小康生活的机会。谁说不会是这样呢,只要你不停的积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