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命运,好心态要从小培养,可以说孩子一生能否快乐、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是否重视对孩子心态方面的塑造和影响。
l.用积极的目光看世界
真正乐观主义的人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的人,是战胜忧虑愁苦的人。
如果人能把布满荆棘的逆境当做一种“迎接挑战”的自我考验,这还不能算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倘若处于逆境中的人能以豁达的心态将失意转化为发展的潜在动力,甚至,随机应变地把它转化成有利于自己的契机,那才是上上之策。
在市中心一个热闹非凡的广场上,有位母亲给她三岁的孩子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气球。孩子欢天喜地地抓着系在气球上那根细细的线,一蹦一跳地走着、走着,不知怎的,一个不慎,五指一松,气球脱手而出,投奔了自由。
孩子初而惊愕转而难受,五官被骤然侵袭的悲伤挤得走了位,眼看泪水即将泛滥,他那明理而聪慧的母亲,却适时地蹲了下来,以一种充满了音乐感觉的愉快声调大声说道:
“瞧,宝贝,气球的妈妈呼唤它回家吃饭了,你还不赶快和它说再见!”
小孩子听在耳里,只觉得好新鲜,立即忘了悲伤,举起胖胖的小手,向着冉冉升天的气球,大声喊道:“再见,再见!”
孩子圆圆的眸子,闪着亮亮的笑意。
这一位母亲,不但有“化险为夷”的急智,而且,最为重要的,她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一种健全的人生观输入给他亲爱的孩子,怀里的牛奶杯跌碎在地,对着洒泼一地的牛奶痛哭流涕,又于事何补呢?
上述母亲却以充满了创意的方式,引开了孩子的注意力,在云淡风轻地化解了孩子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大大地开创了他的想象力,而且,还聪明地传达了一种“天伦之乐”的美好信息——瞧,时间到了,妈妈唤它回家吃饭,它就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
生活并非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在生活的四季中也不可能总在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像故事中那位聪明的母亲一样从小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生活中不断激发体内的潜能,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避免因消极情绪而引起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也无需忧伤。只要拥有乐观的心态,自己的季节就没有严冬,即使外边风凄雨冷,即使大雪纷飞。艰难险阻是人生对我们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这种洒脱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一种目光的朝前。让孩子拥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才不觉得人生活得太累。
懂得了这一点,孩子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的宝贝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让他用积极的心态去感受每一天的阳光。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大胆中蕴含了鲁莽,在谨慎中伴随着犹豫,在聪明中体现了狡猾,在固执中折射出坚强,羞怯会成为一种美好的温柔,暴躁会表现一种力量与激情,但无论如何,乐观,对于任何人,都会赋予他们一种完美的色彩。乐观是一种健康的待人处事的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那么,为什么不让我们的未来——孩子们获得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呢?告诉你的孩子,向飞走的气球说“再见”!
2.有幸福感的孩子才会乐观
真正的幸福有着深刻的内容,它能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当他长大后能够快速地与这个社会相融合,这种感觉将是他受用一生的财富。
卢天的妈妈带着卢天从外地调到北京工作,住在一问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没有卫生间也没有厨房,房间里两张单人床、还有几张单位淘汰下来的办公桌,比起原来宽敞的四居室,确实非常简陋。卢天总说这不像家。但是每天晚上放学后,他妈妈都会问他一句话:“告诉妈妈,今天有什么好事情?”这时卢天就会在平凡的学校生活中搜索,除了会有考试成绩好了、又受到老师表扬了一些好事外,还会有同学今天很搞笑、数学老师今天提问、他第一个回答等等。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卢天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找到了幸福感,这种幸福感长期积累下来,终于让他对简陋的宿舍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
他发现现在这个房子是多功能厅,既是客厅、卧室,又是厨房、卫生间,还是书房。这么个狭小屋子,卢天都能看到这么多的功能,看来妈妈的方法很有效。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间陋室既没有仙也没有龙,但却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了感受幸福的种子。看来,幸福并不是俗世中的物质一大堆、好话一大筐,这些都会随着人的欲壑难填而变得捉襟见肘。只有学会品味幸福,它才不会稍纵即逝,它才会永驻心田。
孩子从幼年时代就有了幸福感的体验,但是因为他们的感觉和认识都比较直观和朴素,所以大人们常常简单地得出结论:孩子不懂幸福,只知道快乐。并认为孩子的快乐高兴就是幸福。其实不然。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所做出的总体的主观评价,由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组成,其中情感体验又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方面,一个人对生活整体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就越多、消极情感越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也就越强。
孩子只要拥有健康的感官功能和自然的身心需求,一旦得到外界的满足,快乐就到手了。有幸福感受能力的孩子则会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摆脱困境,他会发挥创造力积极地解决问题,他总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因为快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面的世界,做到这一点的孩子就会感到幸福。家长不仅要为孩子营造快乐的成长环境,更要培养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家长们怎样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呢?
(1)选择参照物,通过比较感受幸福
幸福与不幸相比较而存在,了解不幸的人和不幸的事,可以增强自己的幸福感。有时家长说孩子不知道珍惜幸福,主要是因为孩子的阅历有限,他不了解过去与现在相比相差多远的距离,也不了解自己不以为然的生活却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多了解过去与他人的故事,但在总结感受的时候,家长要注意避免可能引起孩子反感的训斥之言:
“看你现在多幸福呀,别不知足!”要以自己的感动带动孩子:“相比而言,我们真是幸运和幸福的,你觉得呢?”这样孩子得到了尊重,家长的幸福感就比较容易渗透给孩子了。
(2)积极参与创造幸福的过程
幸福感是自己本身所有的主观体验,即使家长赠送给孩子一个“幸福大礼包”,如果孩子不去积极地体验,他还是产生不了幸福感,所以幸福感需要孩子积极参与创造体验幸福的过程。这并不是要求孩子创造幸福的物质财富,而是积极参与创造幸福的精神财富。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学习的,还有生活、交往的,各种烦恼是纷至沓来,每个烦恼都可指导孩子自己解决,而不是家长代替,这样每一点进步的取得都能增强孩子的幸福感,孩子感受幸福的经历和能力都将得到丰富和提高。
(3)美满幸福的家庭对孩子至关重要
人们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孩子以后的生活内容将与现在的家长截然不同,但是对生活内容的评价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亲人之间却有惊人的相似。其中美满的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孩子尤其如此,所以打造幸福之家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感的先决条件。
3。从容面对怯场
考试需要充满信心,需要镇定从容的临场心态。因此,父母应引导男孩正确对待考试,从而消除男孩怯场的不良情绪。
小文已经上初中了,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一参加考试就怯场,以致进入考场后,脑袋就一片空白,考不出应有的成绩。后来,参加复习班,在复习班内成绩仍居上游且很稳定,但第二次进入中考考场仍然怯场,笼罩在一种无形的紧张中,甚至平时做过多遍的相同类型题也变得陌生起来,结果可想而知。小文对考试怯场的毛病十分苦恼,父母也替孩子着急。
在考试中,完全不焦虑的孩子不见得会取得好的成绩,而往往具有中等焦虑水平的孩子却可以很好地完成考试任务。但物极必反,极度的焦虑则造成孩子过分紧张,从而使大脑因过度紧张而产生思维的中断,以致平时熟悉的东西都无法回忆起来。这种由严重焦虑造成的考试失误,就属于考试怯场的问题。克服怯场的方法很多,父母可以指导孩子从以下几点进行改正:
(1)父母要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
人的情绪是通过认知的折射而产生的,孩子考试的紧张情绪是他们不良认知折射的结果。孩子的不良认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怕考不上好学校对不起父母;认为考不上好学校没有前途;怕考不好丢面子等等。
要想使孩子在应试中不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要消除他们对考试的不良认知,树立正确的认识。这就要孩子提高对考试意义的认识,做到一颗红心,多种准备,使他们认识到升大学和通过自学同样是成才之路,以便减轻心理压力,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样,精神振奋地去应试,就会防止怯场的出现。
(2)教会孩子转移注意力
在考场中如出现怯场造成情绪高度紧张,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紧张情绪。可以喝口饮料或往头上抹点清凉油等,或闭一会儿眼睛冷静一下头脑,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也可以拉弹事先套在手腕上的橡皮筋,拉弹要适度,不要产生痛觉,还要一边拉弹一边在心里数数:1,2,3,4,5,6……直到紧张情绪消失为止。
注意力转移了,紧张情绪缓解了,怯场的现象也就消失了。
(3)教孩子学会放松
焦虑情绪会引起躯体肌肉紧张,做放松训练就能消除肌肉紧张,同时,焦虑情绪也就缓解了。
曾出现过怯场的孩子,在考试前一周,每天晚间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全身放松,父母可以给孩子做做按摩。
如果在考场中出现紧张睛绪,可微闭双眼做三四次深呼吸,也可达到缓解紧张情绪、克服怯场的目的。
4.鼓励孩子争辩,争辩让孩子变得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争辩是成长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妈妈,你这样做没有理由你知道吗?”10岁的小霞说,“我有我的自由,我有我的隐私!这是老师说的。”
听到这话,妈妈非常恼火:自古都是母慈子孝,哪有孩子这么和自己的妈妈说话的?妈妈说:“不让你看你就别看,我也有我的理由,明天你还要上学,看电视太晚你该起不来床了。”说话间妈妈关了电视机。
小霞在一边生气了,嘴里嘟囔着:“妈妈真是不讲理!”
妈妈真的生气了,瞪着小霞。
“你要打我吗?”小霞可能在妈妈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威胁,“打我是犯法的,我有《未成年人保护法》!”
妈妈看她那么拧,就把她从沙发上拖起来,照着她的小屁股打了几巴掌。小霞大哭起来,直到妈妈把她抱到床上,她仍在啜泣,迟迟才入睡。
第二天一早,妈妈有些后悔,在送小霞上学的路上,为昨晚以权压人的行为道歉。小霞小脸涨得通红,沉默着把脸转到了一旁。在小霞妈妈的启发之下,小霞终于开口了,没想到却是抵触的态度:“你是妈妈,不用向我道歉,你都是对的。”
“不能这么说,”妈妈严肃地说,“无论是谁,只要做错事,就应该道歉。”
“妈妈,”过了好久,小霞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拉拉妈妈的手,“那我也应该向你道歉。我不应该用那种语气和你说话。”
其实,家长与女儿争辩是件有益的事。争辩是争论、辩论的意思,是各执己见,相互辩论说理。这样做有利于思想沟通,通过争辩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给父母的建议:
孩子与自己争辩,不要怕丢了家长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与你作对。孩子也是讲道理的。你与孩子争辩时,只要孩子觉得你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亲你、信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也会心悦诚服地去做。
对孩子来说,与家长争辩是一种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的宣泄。心理学家说:“争辩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提倡父母与孩子争辩,而不是阻拦、限制、放弃、回避、不理睬。争辩表明孩子在走自己的路,认真思考问题。
在争辩的氛围中,孩子就能弄清是非曲直,学习一些知识,学会估量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质,形成好的人格。
5.开心就好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理解和关心的环境里,就不会表现出抑郁的性格,时间长了,这种不良的表现可能就会逐渐被掩蔽。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沾上抑郁就会悲观、沮丧。
我们的孩子一旦被抑郁笼罩,对他的身心健康都将是很不利的。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对于有抑郁性格的孩子,要及早采取措施,帮助他摆脱这种不良情绪。
黄利民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整天感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精力不集中,干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他对心理医生说:
那还是在他刚记事的时候,妈妈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去世了,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了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生活。每当黄利民看着别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欢乐的样子,他不知道有多么羡慕。然而他逐渐地意识到这一切对他来说,永远是不能实现的。于是他开始有意地封闭自己。到了初中,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会说黄利民是个性格内向、胆怯、不爱交际的孩子。的确,中学时候的黄利民已经变得不愿意出头露面、孤僻、倔强。但是在黄利民心中,他的理想不会改变。
两年前,黄利民满怀希望地准备着高考,可是由于考前复习时用脑过度,常有头痛、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的感觉。在参加高考时又因心情紧张而出现心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落榜后感到痛苦、烦闷。看着那么多的同学都步入了理想的大学,他深深地感到自卑、失望,情绪极为低落。
久而久之,他开始有了失眠、健忘、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