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书生在苦读和静思中终于大彻大悟:10年后,即便大富大贵又能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
可以说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即使是病人,聚在一起也比独处要轻松,尤其是现代社会,与世隔绝,独处一室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做法,人际关系就像是一盏灯,在人生的山穷水尽处,指引给你柳暗花明的又一村繁华。创造完美的人生就从铺好你的人脉开始……
张辉在一家公司做一名管理人员。在公司产品遭遇退货、赔款濒临倒闭,公司高层们急得团团转而又束手无策时,张辉站了出来,提供了一份调查报告,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此举不仅一下子解决了公司的难题,还为公司赚了几百万。
因工作出色,张辉深受老总的重视,不久就成为全公司的一颗明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他又为公司的产品打开国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两年时间内为公司赚回几千万利润,成为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
张辉踌躇满志,以为销售部经理一职非他莫属。然而,他没有被提职。本来公司董事会要提拔他为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却由于在提名时遭到人事部门的强烈反对而作罢,理由是各部门对他的负面反映太大,比如不懂人情世故,不和同事交往,骄傲自大……让这样一个固步自封的人进入公司的决策层显然不太适宜。
销售部经理一职被别人担任了,他只好拱手交出自己创建、自己培养成熟的国内市场。这就好比自己亲手种下的果树上所结的果子被别人摘走一样,令他非常痛苦和不解。
他不明白,公司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呢?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后来,还是一个同情他的朋友为他破解了他的迷惑。
难怪那一次,他出去为公司办理业务,需要一批汇款,在紧要关头却迟迟不见公司的汇票,业务活动“泡汤”,令他很难堪。实际上是一个出纳员给他穿了一次小鞋。因为,平时他对这个出纳不巴结、不献媚、不送小礼品,也就是说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还有一次他在外办事,需要公司派人来协助,却不料人还没有到,马上又把人撤回来了,原来是一些资格较老的人觉得他很“孤傲”、“目中无人”,在工作上从不与他们交流……所以想尽办法拖他的后腿,让他的工作无法展开。
尽管张辉工作业绩辉煌,但他忽视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的、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照样会坏他的大事,阻碍他在公司的发展和成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伤心地离开了公司。
许多杰出的人士,之所以被能力不如自己的击垮就是因为不善与人沟通,不注意与人交流,被一些非能力因素打败,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人情世故的国家,不能融入人群无异于自毁前程,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常见的事,但只要懂得与群体感情的投资,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注定要在群体中生活,而组成群体的人又处在各种不同的阶层,具有各自的属性,适当时进行感情投资,有利于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好人缘,只有人缘好,才能有一个好的形象,你的人际交往才能如鱼得水,没人缘的人自然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懂得人情的聪明人,平时就很讲究感情投资,讲究人缘,其社会形象是常人不可比的,遇到困难很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这样的聪明者其交友能力都较一般人有明显的优势。
赢得好人缘要有长远眼光,要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在别人有事时不计回报,“该出手时就出手”,日积月累,留下来的都是人缘。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来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互相淡漠。这是很可惜的。
就像西德尼·史密斯所说:“生命是由众多的友谊支撑起来的,爱和被爱中存在着最大的幸福。”一个人如果孤立无援,那他一生就很难幸福;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就犹如在雷区里穿行,举步维艰。“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八面玲珑的人可以在每条大路上任意驰骋。
学会付出,学会与人分享
俗语说:“赠花予人,手上留香!”学会付出是美好人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有一句名言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分享、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幸福犹如香水,你不可能泼向别人而自己却不沾几滴。的确,在生活中,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幸福和丰收会时时与我们相伴。对此,罗曼·罗兰说得很精彩:“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
贝尔太太是美国一位有钱的贵妇人,她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尔太太的花园里游玩。
年轻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孩子扎进花丛中捕捉蝴蝶;老人蹲在池塘边垂钓;有人甚至在花园当中支起了帐篷,打算在此过他们浪漫的盛夏之夜。贝尔太太站在窗前,看着这群快乐得忘乎所以的人们,看着他们在属于她的园子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欢笑。她越看越生气,就叫仆人在园门外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可是这一点也不管用,那些人还是成群结队地走进花园游玩。贝尔太太只好让她的仆人前去阻拦,结果发生了争执,有人竟拆走了花园的篱笆墙。
后来贝尔太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让仆人把园门外的那块牌子取下来,换上了一块新牌子,上面写着: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那些贪玩的游客看了这块牌子后,对这座美丽的花园望而却步了。可是几年后,有人再往贝尔太太的花园去,却发现那里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真的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园,她非常怀念那些曾经来她的园子里玩的快乐游客。
篱笆墙是农家用来把房子四周的空地围起来的类似栅栏的东西,有的上面还有荆棘,不小心碰上会扎人。篱笆墙的存在是向别人表示这是属于自己的“领地”,要进入必须征得自己的同意。贝尔太太用一块牌子为自己筑了一道特别的“篱笆墙”,随时防范别人的靠近。这道看不见的篱笆墙只是一种自私的表象,而它隔开的不只是人的脚步,更是心与心的距离,当所有朋友都远离,当所有脚步都绕路而行,那么再美的花又有什么用,无人分享,就永远实现不了它们本身的价值。
有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并不时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希望的是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
“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问他:“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微微一笑,他想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这个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
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3个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真的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有位名人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的确,学会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一位儿童教育家说:
“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学会付出是人类光辉灿烂人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成功和刺激,也许你还不会有快乐。快乐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只有给予和付出,你才能实现这一追求。
海伦·凯勒曾说:“任何人出于他的善良的心,说一句有益的话,发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为别人铲平粗糙不平的路,这样的人就会感到欢欣是他自身极其亲密的一部分,以至使他终身去追求这种欢欣。”的确,在生活中,从一个表情、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件小事开始,学会付出,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快乐会时时与我们相伴。说到底,拥有快乐其实很简单。对此,还是罗曼·罗兰说得精彩:“快乐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
谦虚永远有益
达·芬奇曾经说过:“浅薄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谦逊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你无往不胜的要诀,因为谦和、温恭的态度常常会使别人难以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巨大收获的开头,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谦逊就像跷跷板,你在这头,对方在那头。只要你谦逊地压低了自己这头,对方就高了起来,而这最终会为你打开成长之门。
有人问苏格拉底是不是生来就是超人,他回答说:“我并不是什么超人,我和平常人一样。有一点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这就是一种谦卑。无怪乎,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西塞罗会说:“没有什么能比谦虚和容忍,更适合一位伟人。”
一颗谦逊的心是自觉成长的开始,就是说,在我们承认自己并不知道一切之前,不会学到新东西。许多年轻人都有这种通病,他们只学到一点点,却自以为已经学到一切。他们的心关闭起来,再没有东西进得去,他们自以为是万事通,这就会成为我们最严重的错误。
西方哲学家卡莱尔说:“人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茫然不知自己还有缺点。”
因为人们只知道自我陶醉,一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态度,殊不知这种态度会遭到多数人的排斥,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老子曾用“水”来叙述处世的哲学:“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上善的人,就好比水一样,水总是利万物的,而且水最不善争。水总是往下流,处在众人最厌恶的地方,注入最卑微之处,站在卑下的地方去支持一切。
它与天道一样恩泽万物,所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在圆形的器皿中,它是圆形;放入方形的容器,则是方形。它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固体。这正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谦逊”。
《荀子》中记载了一段故事:
有一天,孔子参观鲁国的宗庙,留意到一种叫“欹器”的装水容器,便叫弟子倒水进去。水一倒满,欹器立刻翻覆。孔子看了,便感慨地说:“啊!是装满就会翻覆的东西。”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欹器以满覆。”简单地说,也是告诫人们不可太自满,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就是这个道理。《易经》亦云:“人道恶盈而好谦。”你可以豪气万千,但绝不能傲气半分,纵然有超人的才识,也要虚怀若谷。
就整个人类发展史而言,虽说人类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而实质上我们仍处于创世纪的熹微中。一旦我们意识到身边所有的一切——无论是朝阳的灿烂辉煌,还是银河的博大深邃——一种敬畏与谦逊之感怎么不从心底升起?
事实上,谦逊是通往进步之门的钥匙。没有谦逊,我们就会太过自满,以致不敢去面对今后的挑战。没有谦逊,我们就不会睁大两眼满怀好奇地去探索新的领域。如果我们不能保持谦逊的态度,我们或许就不敢承认错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开始。
谦逊意在表明上帝无限地超越我们曾经对他作出的任何评说,无限地超越人类的理解与悟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愈加谦逊,我们才能搬开前进道路上由我们的“自我”设置的绊脚石。
只有保持谦逊,我们才可能有相互学习的机会,因为,谦逊使我们相互之间敞开心扉,并使我们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只有保持谦逊,我们才可能坦诚地与他人交换意见;只有保持谦逊,我们才可能避免傲慢与褊狭,并避免宗教争端。
善心,散发恒久的芬芳
休谟说:“人类生活的最幸福的心灵气质是品德善良。”一个心地善良、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女孩,我们能嗅到她灵魂的芬芳。生活需要善良,社会需要善良,所以,我们要远离邪恶,拥抱善良。
两年前的除夕新年假期,杰佛瑞和安妮到一个小岛上,租了一间小屋。就在抵达后的第一天,安妮在小木屋外,刚坐下来想看一会儿书,忽然听到一声很微弱的“喵”,声音像是在哭泣。安妮往矮树丛里看过去,一眼就看见了它——一只骨瘦如柴的黑色小野猫,皮包骨之外连毛都不太多。看起来它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吃什么东西了,恐惧和饥饿让它整个身子抖个不停。安妮知道只要一喂它,接下来的10天它就会跟定了他们。可是一想到它已经饿成那个样子,安妮于心不忍,转身进屋找了一个熟鱼罐头,放在它看得见的地方。
这只猫哼哼唧唧地叫了大约有20分钟,始终不敢走过来靠近罐头。安妮可以想象它还在害怕——它已经习惯被附近的游客吼叫追赶,所以不相信安妮竟然不会伤害它。安妮坐在地上,用很温柔的声音跟它说话,向它保证只要给她机会,她一定好好照顾它。
终于,小猫开始小心翼翼地往那罐熟鱼走过去,用最快的速度狼吞虎咽一阵之后,又飞蹿回矮树丛里。可是安妮知道它一定还会回来。事实上它的确回来了——就在当天的晚饭时间。当然,安妮也准备好了。安妮去附近的杂货店买来一堆猫食,这回它只考虑了5分钟,便培养出足够的安全感,走过来开始享受它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