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0900000022

第22章 回眸三国典型人物(1)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有许多的典型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人生结局并不完美,但对于这样的英雄,人们更多的是欣赏和赞美。

三国“重量级”神童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有一篇着名短文《伤仲永》,说是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从小聪明异常,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当时人称为神童,请他四处题诗写字,给予一定的报酬。结果仲永的父亲发现了这个财路,让仲永提早进入社交场合,却忽略了给仲永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几年之后,方仲永才思俱退,已经“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诫天下父母:教育孩子要尊重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不能拔苗助长。王安石承认神童是存在的,但神童的最终成材,还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神童最终成材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晋明帝司马绍、唐德宗时的山中宰相李泌、宋朝大文学家黄庭坚、明朝大改革家张居正等。

至于三国的神童,也是非常多的,而且都是历史上“重量级”的神童。最有名的三国神童有六个:曹冲、周不疑、孔融、诸葛恪、孙亮、钟会。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他们的人生结局全部是悲剧,没有一个善终。

下面重点讲讲孔融、诸葛恪和孙亮。

说到孔融,不得不提及他极为显赫的家世,孔融是儒家圣人孔子的第二十代孙。要说从古至今的第一清流名门,非鲁国孔氏莫属,孔融生在鲁国孔家,他的人生自然非同凡响。

作为神童,孔融最为后人所熟悉的有两件事,一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这已经成为历代儿童早期道德教育的经典教材,实在太有名了。着名的《三字经》也提到了孔融让梨的佳话:“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后汉书·孔融传》说孔融“幼有异才”,不知道是不是指让梨这件事情。

真正让孔融成为名誉天下的“神童”的,还是在孔融十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十岁的孔融随父亲孔宙去洛阳办事,这可能是孔融第一次来洛阳。孔融在来洛阳之前,就听说了士林一线名士、河南尹李膺不畏强暴,执法严正的传奇故事,想见一见李膺。

不过孔融一家和李膺没有交情,孔宙也不认识李膺,而且李膺为人简重,轻易不与生人交往。用什么办法能见到李膺呢?孔融聪明伶俐,他有的是办法。孔融大摇大摆地来到李府门前,骄傲地告诉李府门卫:“去禀告你家老爷,就说李大人的世交通家子弟来拜见李公。”

门卫不知道孔融是哪路神仙,自然不敢怠慢,进门禀告了正在宴客的李膺。

李膺在江湖上认识的朋友何止千百,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谁家的小公子。但李膺又不能不见,万一这小公子受家人所托,有要事来访呢?李膺忙命门卫将小公子请进内宅问话。

等李膺看到孔融的时候,有些傻眼了,这是谁家的孩子,从来没见过。李膺问孔融:“这位小公子说与我是累世通家,敢问尊门何人?”孔融见惯了大场面,并不怯场,他用稚嫩清脆的声音回答:“我祖上是孔子,李公祖上是老子,孔子曾问义于老子,所以孔、李两家有累世之交。”

李膺听完孔融这话后,眼都直了,孔融说得没错,李耳和孔丘确实有过交情,可这已经过了六百多年了。在座的士林名流们也没想到这个小孩子会这么伶俐,混饭吃都混出境界来了,不由拍掌称奇,赞叹不已。

过了一会儿,李膺的好友、太中大夫陈韪匆匆来赴宴,席间有人将刚才孔融的事情告诉了陈韪。陈韪可能是见过了太多的“仲永”,觉得这也没什么稀奇的,不就是混饭吃的把戏吗?陈韪随口说了句:“看这孩子确实聪明,不过老话说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谁知道他长大后是不是平庸无奇。”

孔融确实够机灵的,还没等陈韪话音落地,立刻顶了句:“陈大人说得在理,看得出陈大人小时候必定是个神童!”这是讽刺话,用陈韪的话来打陈韪自己的嘴巴,言下之意陈韪现在是个平庸凡人。陈韪没想到孔融的嘴巴这么尖酸刻薄,面红耳赤,一时无语。

在座众人谁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十岁的小男孩居然轻松扳倒了名士陈韪,无不暗中窃笑。东道主李膺更是忍不住仰天大笑,用手指着孔融大声说道:“此儿非凡品!将来必成当世伟器!”看得出李膺非常欣赏聪明的孔融。

有了这件雅事,孔融迅速在士林江湖中打出了名声,一来他出身正宗的士林名门,二来有李膺四处给孔融抬轿子吹喇叭,孔融想不出名都难。后来党锢之祸中,孔融因收留了落难的名士领袖张俭而被捕入狱。孔融不畏强权,赚尽了英雄之名。孔融从此一跃成为中原士林中的顶级名士。

在中原士林中,老一辈的李膺、张俭、范滂等人逐渐退出江湖,新一代的孔融、刘表、袁绍等人闪亮登场。孔融在士林的威望有多高?问问刘备就知道了。

孔融在做北海相的时候,黄巾军来攻城,孔融一时抵挡不过,火速派太史慈去邻近的平原郡请救兵,这时担任平原相的就是刘备。

刘备出身草根,在士林中根本没地位,所以当刘备收到孔融的求救信后,受宠若惊,激动地说:“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马上就派三千精锐赶赴北海,打跑了黄巾军。刘备攀上了孔融这棵大树,就好像天下掉了一块大肉饼砸在刘备的脑袋上,刘备自然高兴万分。

不过孔融虽然和刘备算是一路诸侯,但刘备天生就是吃乱世饭的,乱世才是刘备的天堂。孔融的这种名士做派显然不太适合在乱世中找饭吃,史称孔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手下人曾经劝孔融结交当时的两大诸侯袁绍和曹操,不知道孔融少了哪根筋,他觉得袁绍和曹操都不是汉室忠臣,冷冰冰地拒绝了,甚至还杀掉了这个人。孔融书生气十足的举动得罪了袁绍和曹操,为后来曹操杀孔融埋下了伏笔。

而将孔融从北海赶跑的,是“汉室逆臣”袁绍。建安元年(196年),孔融被袁谭打败,老婆孩子全都丢了。孔融狼狈地逃到许昌,虽然当朝权臣曹操收留了孔融,但只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孔融的诸侯生涯就此结束,从此在曹操的刀尖上讨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曹操和孔融还能相安无事,毕竟孔融是天下顶级名士,曹操也需要孔融这块金字招牌,所以对孔融曲意逢迎。孔融也逐渐适应了闲散的生活,他有两样爱好,一是结交名士,奖掖士林后进;二就是喝酒。孔融是三国着名的酒鬼,反正他也没正事做,每天约上三朋五友,在府里喝个烂醉。

如果孔融只是乱认朋友和喝酒,倒也不犯曹操的忌讳,但孔融偏偏喜欢在老虎头上拔毛。今天拔一根,明天拔两根,三天两头地给曹操添恶心,最终把曹操给惹毛了。孔融最有名的两次捣乱事件,一次是上书反对曹操禁酒;另一次就是曹操攻破邺城后,俘获了袁绍的二儿媳甄宓,结果晚了一步,被儿子曹丕抢先下手。事情传到孔融耳朵里,孔融决定耍一耍曹操。孔融给曹操写信,胡说什么当年周武王灭商纣王,把妖女妲己赐给了弟弟周公旦,劝曹操宽容一些,把甄宓让给曹丕。

曹操也号称博学多才,却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这个典故,曹操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周武王赐妲己给周公出于何书,就虚心地请教孔融。孔融大笑:“这个典故出自孔融之口,是我想当然编出来的。”曹操平白被孔融耍了,老脸都气变形了,就越来越恨孔融。

但真正让曹操起杀心的,并不是孔融在这些八卦轶事上给他搞乱,而是孔融经常发表一些反对曹操内政外交军事的言论,比如孔融反对曹操北伐袁绍、乌桓,在曹操权力圈中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羊之乱群,犹能为害”,曹操最终忍无可忍,决定除掉孔融,以绝后患。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曹操先是指使光禄勋郗虑和军谋祭酒路粹等人上书诬告孔融“大逆不道”,“宜极重诛”,随后以朝廷的名义将孔融一家处死,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在孔融出事的时候,最让人感叹的是孔融的一对小儿子,当时,小哥俩正在下棋,家人惊慌来告,小哥俩依旧下棋,只是淡淡的回了句:“老窝都破了,我们这两个小鸟蛋自然没有存在的机会。不就是一死么,等着便是。”小哥俩从容赴死,时人莫不感伤。

孔融死了,但孔融留给后世太多太多的精神遗产,尤其是与孔融有关的一些成语典故。

孔融是汉末三国极负盛名的大文学家,着名文学集团“建安七子”之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自不必多言。但孔融最大的人生悲剧恰在于此,倒不是说文学家都是悲剧,而是孔融用一种文学化的人格在官场上存在,这就注定了孔融的悲剧。

在“建安七子”中,孔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最大。按说孔融应该用更圆滑的方式生存。但孔融却桀骜不驯,蔑视一切,即使是当时能掌握孔融命运的第一权臣曹操,也被孔融狠狠踩在脚下。

伴君如伴虎,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孔融最清楚。不要以为他是天下名士,曹操就不敢把他怎么样,边让也是天下名士,照样被曹操杀了。士林痛骂曹操,曹操安之若素,兵权在人手,你又能奈何?刻薄一些讲,孔融的死,实际上是他自找的。

但恰因为孔融在官场上的另类行为,才成就了孔融的一世才名。如果孔融低眉顺眼地给曹操当孙子,那世界上多了一个平庸的官僚,却少了一个绝世的才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孔融的人生是完美的。

讲完了中原的神童孔融,再来讲一讲东吴的神童诸葛恪。

诸葛恪和孔融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孔融出身显赫,诸葛恪也是名门之后,诸葛恪的父亲是东吴名臣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叔父更是名声震破天——千古第一名相诸葛亮。要论政治地位,诸葛恪还高于孔融,孔融只是个清闲的散官,诸葛恪后来成为东吴第一权臣,官拜太傅、大将军,盛极一时。

作为当时的着名神童,孔融的代表作是十岁时喷倒了瞧不起他的太中大夫陈韪,而诸葛恪的代表作是为父亲诸葛瑾赢得了一头小毛驴。就历史知名度而言,诸葛恪的这则小故事甚至要在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之上,当然比孔融让梨还是要差一些。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说是有一次吴主孙权大会群臣,诸葛瑾作为重臣自然有资格参加。不知道是孙权的意思,还是诸葛瑾想让儿子见见世面,他带上了诸葛恪。孙权这个人喜欢恶作剧,因为诸葛瑾的脸长得比较长,“面长似驴”,已经有醉意的孙权决定捉弄一下诸葛瑾。孙权让内侍从外面牵来一头驴,还没等众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孙权就东摇西晃地到那头驴的跟前。孙权忍着笑,装模作样地围着驴转了几圈,众人都直盯着孙权,想看看这位猴子性格的大王能耍出什么活宝来。

果然孙权没安好心,他皮笑肉不笑地让侍从上场,强行按住驴头,自己拿着一支笔,在驴脸上写了四个大字:“诸葛子瑜”。然后将笔丢在地上,仰天大笑。众人一看吴王原来是在捉弄诸葛瑾的大驴脸,无不笑得前仰后合,两旁的内侍宫女们都掩口偷笑,整个大殿上笑声不绝。

诸葛瑾万没想到孙权会拿他的驴脸开涮,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如坐针毡。虽然他也知道孙权并无恶意,可在公开场合出重臣的丑,确实让人恼火,但又不敢顶撞孙权,只好强忍着不快,低头不语。

坐在诸葛瑾旁边的诸葛恪看到吴王在出父亲的洋相,立刻就坐不住了,大人护犊子,小孩子也会护父母,这是人的天性。诸葛恪站了起来,走到孙权面前,跪曰:“至尊好笔法,只是少了两个字,请允许我添上。”孙权一愣,这孩子要搞什么?孙权让人把笔交给诸葛恪,诸葛恪稳步走到这头名叫“诸葛子瑜”的驴跟前,在“诸葛子瑜”四个字之后添上了“之驴”两个字。这两个字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意思,“诸葛子瑜”是说这头驴的名字叫诸葛瑾,而“诸葛子瑜之驴”是说这头驴是诸葛瑾的。

孙权没想到诸葛恪会这么聪明,一下子就替父亲解了围,在座众人也无不鼓掌喝彩!孙权大笑,顺手就把这头驴赏给了诸葛恪。诸葛瑾也非常开心,幸亏儿子出色地打了一个翻身仗,不然以后自己就永远是一头被别人嘲笑的驴了。

此事过后,诸葛恪在东吴官场声名鹊起,孙权也特别喜欢这个孩子,经常让诸葛恪参加各种宴会,甚至还让诸葛恪充当他搞恶作剧的帮手。有一次孙权设宴招待群臣,诸葛恪照例来蹭饭吃。孙权很喜欢诸葛恪,就让他扮作酒童,在席间给各位大人敬酒。

其他人都还买诸葛瑾的面子,不让诸葛恪为难,唯独老臣张昭不理睬诸葛恪,推托说已经喝醉了,不能再喝了。而且张昭对诸葛恪死皮赖脸劝酒的方式非常反感,说:“元逊,你逼我喝酒,我年迈苍苍,体力不支,你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尊重老年人?我凭什么要喝你敬的酒?”

当着众人的面,诸葛恪被张昭驳了面子,心里非常恼火,就当场向张昭发难:“当年姜子牙年过九十,尚且亲临战阵,没听说姜子牙倚老卖老。老大人从来没上过战场,而每次宴会,老大人却从不缺席。您总不见得比姜子牙还老吧?”张昭被诸葛恪问得哑口无言,只好强忍不快,喝下了诸葛恪的敬酒。

诸葛恪的优点在于他应变能力非常强,无论是什么样的场合,几乎就没有输过。但如果说“诸葛子瑜”之驴是诸葛恪智慧的体现,那之后诸葛恪在酒场上的辩难越来越朝着滑稽派发展,最后纯粹变成磨嘴皮子了,少了几分童真,却多了几分油滑。

比如有次诸葛恪不知道因为何事得罪了皇太子孙登,孙登在宴会上公然出诸葛恪的丑:“诸葛元逊是个笨蛋,应该去吃马粪。”孙登哪里是诸葛恪的对手?孙登话音刚落,诸葛恪就顶了上去:“恪愿意去吃马粪,但请太子殿下去吃鸡蛋。”

诸葛恪这没头没尾的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吃鸡蛋是什么意思?孙权也没想明白诸葛恪要干什么,就问道:“太子让你吃马粪,你怎么让太子吃鸡蛋?

何解?”诸葛恪笑道:“马粪是马憋出来的,鸡蛋是鸡憋出来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孙权仰天大笑。

还有诸葛恪讽刺张昭是白头翁,张昭不服气,说世上根本就没这种鸟,诸葛恪要有本事就找来一头白头母。诸葛恪早就修炼成精了,这点小意思难不倒他。

诸葛恪立刻还击张昭:“谁规定有白头翁,就一定要有白头母的。如果按张老大人的逻辑,这世上有鹦母(即鹦鹉),那老大人能否给俺找来一头鹦父,让俺开开眼界?”张昭哑口无言,上哪儿找鹦父去?在座众人见诸葛恪又一次扳倒了张昭,笑倒一片。

随着诸葛恪年龄渐长,孙权开始有意在政界栽培诸葛恪,以诸葛恪的聪明才智,做一个弄臣太可惜了。诸葛恪作为东吴第二代政界精英,很快就在官场打出了局面,尤其是治理民情复杂的丹杨郡,更让诸葛恪在东吴政界一炮走红,奠定了他如花似锦的前程。

东吴第二代的政治精英有很多,比如陆抗(陆逊子)、陆凯(陆逊侄)、张承、张休(张昭子)、顾劭(顾雍子)等,他们因为出身好,加上有才学,都挤进了官场一线。不过要论孙权最欣赏的,还是诸葛恪。孙权喜欢诸葛恪,这是官场中人都知道的。

同类推荐
  • 汉兴六十年

    汉兴六十年

    丰沛当年帝业兴,歌风台上击筑琴。公私仓廪俱丰实,无为而治称文景。武帝开边意未已,阿娇脉脉倚长门。大漠轻骑催战云,弱冠系虏请长缨。男儿吴钩霜雪明,捐躯报国谁复论!长安西市游侠儿,故剑情深望杜陵。汉家本重霸王道,曾虑儒冠误苍生。长信秋风悲画扇,可怜飞燕啄皇孙。王莽谦恭未篡时,光武起兵南阳郡。云台二十八将星,秀丽江山长歌行。煌煌四百年间事,留与渔樵唱三更。
  • 天国皇朝

    天国皇朝

    那一年,母死父崩,子灭妻亡。那一月,血染黄沙,前路茫茫。那一日,剑指长空,天国称皇。低调发展,高调做人。银锤在手,何人能敌?
  • 汉血拒五胡

    汉血拒五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何罪泣九州,汉血拒五胡。五胡乱华,北地汉人血泪将流尽,谁人为其出头庇护?只能能乞求虚无缥缈的上苍吗?同时再被当被当奴隶兼口粮的“两脚羊”吗?哦不,我不甘心如此,既然我不甘当“两脚羊”,那就让我们血拒五胡。过去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开始,我取名为汉血,姓刘,就是为汉血拒五胡而生。
  • 大唐从救下李二开始

    大唐从救下李二开始

    一场意外,让原本为富二代的苏文穿越到了大唐。获得庄园系统,开局获得一座庄园,不仅身在庄园内无敌,还能种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粮食,水果应有尽有!可惜的是,半年之内自己却出不去……就在这个时候,庄园内莫名其妙的闯入了三个被追杀的人!老李:摊牌了,其实我是李世民!老程:摊牌了,其实我是程咬金!老魏:摊牌了,其实我是魏征!苏文:我特么也摊牌了,清一色加七对,极品!赶紧给钱!三个月后……苏文看着庄园外的十万唐军,又看了看手中厚厚一叠的欠条,他发现自己好像赚大了…………
  • 浴火王朝

    浴火王朝

    一句惊世的预言,将一个家族推入灭亡的深渊;一场空前绝后的远征,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乱世。三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少年,因一场审判成为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却卷入了残酷黑暗的权力斗争,和神权与皇权的殊死较量中。当战火燃起,秩序崩裂,他们三人是沦为权力角逐中的牺牲品,还是拔剑而起,君临天下?
热门推荐
  • 冥冥之末夕

    冥冥之末夕

    疯狂的科学家想要统治世界,研究出丧尸病毒,却惨死在自己研发的丧尸病毒下,病毒爆发,世界末日将要来临,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人绝望的。丧尸的最高阶“十阶”,十阶丧尸并不多,而且进化到此阶十分的困难,每个城市最多出现两只,他们将是这个城市的霸主!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只要一个城市中有两只城市之霸主在,这个城市的丧尸将无休无止的战斗,而躲在各个角落的幸存者也将受到牵连,直到这个城市只剩下一只城主或城主阶的和快到城主阶的丧尸全部死亡才能暂时停止这场恐怖血腥的战争。夜家与顾家第十二代救世主出现!阴差阳错,双方竟然有娃娃亲!?六大元素异能各自控制,夜家掌控金火土,顾家掌握水木风。冥冥中的牵绊,到底该如何拯救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灭天下

    魂灭天下

    他半夜遇鬼,然后离奇穿越,更离奇的是竟然成了被掉包的女婴。她竟然是应劫之身无妄之心,因此倒霉不断,危机不断,在无数次的生死边缘徘徊。她巧合之下遇到了那个注定可以改变她命运的他,从此改写倒霉的命运,化作一次次因祸得福的机缘。她修女鬼功法,她得鬼尊武技,又有丹尊传承,更有玉虎相伴。她从最底层一步步成长,打倒一个个天才,名动玄天,声动九界,让神魔联名通缉。她如何从一个宅男变身萌妹,她泡妹,她被泡,她玩转天下。
  • 龙王劫霸君虐恋妻

    龙王劫霸君虐恋妻

    她灵溪儿本是天界的一个小花仙只因爱上了战龙之主‘龙炎阳’,为了他,灵溪儿甘愿除去仙籍剔除仙骨,堕落凡尘、经历六道轮回。他傲炎阳本是天界的战龙之主为了一个花仙承受万箭穿心之苦,堕入轮回。当他们再世为人又有怎样的遭遇,他们又能否相遇、相知、相爱呢?灵溪儿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有着悲苦的命运,一朝魂穿变成了相府嫡女‘楚幽寒’,而且还嫁给了一个冷酷、血腥、杀伐果断的魔鬼摄政王。龙炎阳进入轮回成了天晟王朝的摄政王,杀伐果断、心狠手辣,没有感情的他却对自己的王妃弥足深陷,不可自拔。中间误会恒生,当真相大白时,傲炎阳毅然决然尾随灵溪儿而去,由此展开了追妻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双妃令:妖妃倾天下

    双妃令:妖妃倾天下

    只因三千年前天机老人在这对双胞胎姐妹出生时的一句预言,便是二千年的等待,一千年的轮回。一个如千年寒冰可远观不可亵玩,一个如天山雪莲出淤泥而不染。这对姐妹身份疑点重重,众人等待了一千年一直期待着这对姐妹蜕变之后的华丽,当俩姐妹逆天归来,谁又能想到这一切开始的原因。
  • 海上夜色

    海上夜色

    一个富有激情和热情的青年小伙郑杰,在都市的霓虹灯下、金色马路上、欲望中会和另外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一切的结果是来自于对金钱和肉欲的贪婪,还是附着于城市对肉体和灵魂的束缚?到最后,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一切照旧,还是新生?
  • 俘获女娲的心

    俘获女娲的心

    莫飞穿越到洪荒大陆,女娲娘娘把自己当做如意郎君,要把自己打造成圣人。通天教主都要收自己成亲传弟子,得到他们的青睐还能提升修为,获得至宝这好事……
  • 仙影邪踪

    仙影邪踪

    草芥之力以搏天地,米粒之光以争日月。一念求仙,漫漫修仙之路,苦苦求索,只问何为正?何为邪?何为天地大道?
  • 逆光袈裟

    逆光袈裟

    他捡到了被遗弃的她,却又亲手将她推进吃人的后宫。再次相见,她是人民口中的惑国太后,也是权力至高无上的太后,他是国师。两人皆是芳华无逝。霓裳早已变得肮脏。而青羽也一样。“青羽,你为什么不能和我在一起……”她曾经哭的撕心裂肺。“我早已褪去了凡心,洗净了红尘。”他怜悯的抬起她的下颌,眼里温柔不减,但也包含着爱……“我早已变的肮脏不堪。”“我背负着孽债,咋俩真般配。”他笑了,一如当年。“好,在一起吧。”她弈笑了,一如当年。世间若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