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0900000017

第17章 蜀汉政权的起伏(3)

对于蜀汉的进攻,孙权是做了一些准备的。他把都城从建业迁到长江中游的武昌(今湖北鄂城),以便于扼守荆州;又任陆逊为镇西将军,统领李异、刘阿等进驻巫县(今重庆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加强西线防务。他还派使臣到蜀汉,要求重归旧好,刘备不同意。刘备率军东下后,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韩当、孙桓等大将及战士五万人,西上拒敌。

刘备率军出发时,派人送信,调驻守在阆中(今四川阆中)的车骑将军张飞,领兵万人到江州(今重庆)会合。张飞虽然作战勇猛,有“万人敌”之称,但性急如火,而且对部下态度粗暴,动不动就鞭打士卒,引起部下的不满。刘备曾劝诫张飞说:“你刑杀过分,又经常鞭打健儿,还让他们不离左右,这是取祸之道。”刘备要张飞改变对部下的态度和提防左右生变,张飞不听。这次张飞领兵出发时,帐下将领张达、范强伺机将他杀害,带着他的首级,投奔孙权去了。

张飞被杀的消息传来,刘备更加震怒,继续领兵东进。当刘备到达白帝城时,孙权又派遣使者前来求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当时任孙吴南郡太守,也写信给刘备,劝他解仇继好,停止用兵。刘备不听。

蜀汉军队的先头部队在将军吴班、冯习率领下,首先打败吴军李异、刘阿部于巫县,然后进兵秭归。当刘备从秭归领兵出发时,治中从事黄权谏阻说:“吴人悍战,而且我们水军顺流东下,进易退难,我请求当先锋同敌人较量,试探其虚实,陛下应该为后镇。”刘备不听,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长江北岸诸军,防备魏军进击蜀军侧翼,自己亲率大军在南岸沿山势东进。刘备还派马良到沅水流域“蛮族”地区,争取他们出兵配合。武陵郡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率众北上,协助刘备作战。

章武二年(222年)二月,蜀军进至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设立了大本营。前部则到达夷道(今湖北宜都),将孙权侄儿孙桓率领的一部分吴军包围了。

当时,吴军的一些将领要求主动迎击,但陆逊考虑到蜀军来势很猛,数量又不少,强攻硬打是要吃亏的。他对诸将说:

“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借高处,据守险要,很难一下子攻破,即使攻破,也难以获得全胜。如果出击不利,影响大局,问题就严重了。现在我们可以奖励战士,多多出谋划策,等待形势的变化。蜀军是沿山地行军的,兵力难以施展,自然要拖得很疲乏,我们可慢慢抓住他的弱点对付他。”

于是,陆逊采取了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他命令吴军退出山地,将几百里的崇山峻岭让给蜀军,把部队集中在猇亭地区。

对于陆逊这样的对手,刘备没有放在心上,他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东西一线安下了许多营寨,分散了兵力。当刘备派兵挑战时,陆逊坚守营寨,就是不出战。双方在犹亭对峙达六七个月之久。蜀军被阻在猇亭夷道一线,一直找不到同吴军决战的机会,运输困难,天气渐热,斗志逐渐涣散,士气越来越低落。

这时,刘备放弃了“水陆俱进”的有利条件,将水军移到陆上,命令军队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于是,陆逊决定反攻蜀军。

对于陆逊决定这时反攻,手下的一些将领困惑不解,说:“进攻刘备应当在他初入境的时候;现在已经让他深入五六百里,拒守已经有七八个月,一些要害的地方,他已经加固守备。这时进攻一定是不利的。”陆逊回答说:

“刘备是一个狡猾的敌人,经历多,见识广,他的军队开始集结时,各方面考虑得很细致,士气也旺盛,我们不应该同他们硬拼。现在他们在这里驻扎了很久,没有得到进攻我们的机会,兵士已经疲劳,斗志已经消沉,策划不出什么好计谋。所以,现在正是我们发动进攻,打败蜀军的好时机。”

诸将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决心在反攻中取胜。为了做到有把握,陆逊先作试探性的进攻。他先攻蜀军一个营寨,结果失败了。但是他从这次交锋中摸到了蜀军的弱点,想出了打败蜀军的办法。他命令战士每人都带一把茅草,到蜀营外放火,同时猛攻蜀军,结果很成功。接着,他率领诸军全线出击,用同样的办法,连破四十余营,杀死蜀将冯习、张南和“蛮族”首领沙摩柯。蜀将杜路、刘宁等被逼得无处可逃,只好投降。在夷道包围孙桓的蜀军也溃逃了。

刘备率领残兵败将,登上夷陵西北的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不给他喘息时间,集中各路兵将,四面围攻,结果蜀军溃败,被杀死一万多人。刘备带领少数人马,乘黑夜冲出重围,逃归白帝城。

这一仗,刘备损失掉大部分人马,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也丧失殆尽,元气大伤。刘备又是羞愧又是怨恨地说:“我竟至为陆逊所折辱,岂不是天意!”

不久,在江北的黄权由于道路被截断,回不去蜀汉,被逼之下,率众投降了曹魏。蜀汉有关部门官员请求扣押黄权的妻子。刘备说:“不是黄权辜负了我,是我辜负了黄权,没有接受他的劝告。”对待黄权家属,仍如同往常一样。

战争结束后,孙桓见到陆逊,称赞说:“以前我被包围时,埋怨你不派兵相救,如今大获全胜,才知道你的指挥调度实在有方啊!”孙权当然更高兴,加封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

刘备逃回白帝城之后,吴军的一些将领如徐盛、潘璋等主张乘胜追击,捉拿刘备。孙权询问陆逊的意见,陆逊考虑到曹魏虽然外示友好,内里实有“奸心”,很可能乘机袭击东吴后方,不宜深入蜀境,便建议孙权下了退军的命令。

刘备逃归白帝城后,改鱼腹为永安,自己驻在这里,命赵云来守护。

刘备惨败的消息传到了成都,诸葛亮大为震动,他叹息说:“如果法孝直(法正字孝直)不死,一定能够劝阻主上东征。即或东征,也不致遭到这样的惨败。”这说明诸葛亮原来在伐吴的问题上并没有持坚决反对态度。因为荆州的丢失影响他的整个战略部署,他是不甘心的,他不能以放弃荆州为代价,来维持吴蜀的联盟关系。他以为,刘备的东征是可以取得胜利的,没想到竟造成这样的局面,于是想起法正,来了一个事后叹息。

夷陵之战结束后不久,曹丕果然发兵进攻东吴。

原来曹丕想利用孙权有赖于曹魏的时候,加强对东吴的控制。他要求孙权送儿子孙登到洛阳作人质,以表示忠心,还索取大量珍宝等贡物。孙权对曹丕物质上的要求尽量满足,索要的贡物,也一一凑足。但对送子人质,孙权则以“孙登年幼,不宜人洛”为辞,婉言拒绝。

章武二年(222年)九月,曹丕以孙权不送质子、不听命令为由,亲率大军南征。面对曹魏大军的进攻,孙权一方面调兵遣将,分路迎击;一方面派使臣到蜀汉求和。兵败之余、无能为力的刘备,既担心孙权的继续进击,又担心曹魏灭掉东吴,对自己不利,便同意了孙权的和议,派使者往东吴复命。

虽然吴蜀双方讲和了,但猇亭之战的惨败对刘备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不仅荆州没有夺回来,而且使蜀汉的元气大伤。忧心忡忡,加上年老和过度劳累,终于使他一病躺倒了。

章武二年(223年)二月,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派人去成都将丞相诸葛亮请到白帝城来,安排后事。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干,比曹丕高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成就大业。假如嗣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嗣子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说:“我一定竭尽全力,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刘备又告诫刘禅和另外几个儿子说:“我死之后,你们要把丞相看作父亲一样,和他共同治理蜀汉。”四月,刘备死于白帝城永安宫,终年63岁。

刘备还给刘禅留下了一个遗诏,其中有这样的话:

“人活50岁就不算是短命,我已60多岁,死了没什么可遗恨的,只是非常挂念你们兄弟。你们一定要奋勉,不可懒怠。凡事不能以为是小恶就去做,也不要以为是小善而不去做。你们要努力学习,可阅读《汉书》、《礼记》;闲暇时要看诸子及《六韬》、《商君书》,可以增长人的智慧,锻炼人的意志。听说丞相已把《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抄写了一遍,你们可以向他请教。”

名家回眸

柏杨曰:刘备这样的托孤,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这充分说明了他对诸葛亮的器重和信任。

诸葛亮七擒孟获定南中

蜀汉的南部地区,包括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通称南中地区,当时这里居住着一些称之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设想“南抚夷越”,把这里建成刘备集团的后方根据地。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选派善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安远将军邓芳治理南中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刘备东征失败后,南中四郡建宁、永昌、牂牁、越嶲中,除永昌外,都相继发生了叛乱。刘备死后,蜀汉处境艰难,诸葛亮让助手李严给叛乱首领、益州郡的汉族豪强地主雍闿写了一封信,劝他权衡利害,停止叛乱,以图“抚而不讨”,但遭到雍闿拒绝。雍闿回信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在天下分裂,三国鼎立,使我们不知所归。诸葛亮考虑到刘备刚死,内部不稳,对南中的叛乱分子暂时采取了克制态度。

吴蜀联盟的恢复,内部政局的稳定,使平息叛乱的时机成熟起来。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诸葛亮进军南中,兵分三路。诸葛亮率西路攻打越嶲的高定元,马忠率东路军攻打牂牁的朱褒,李恢率中路军直指益州郡的雍闿。诸葛亮和马忠率领的东西两翼很快打败叛军,先后收复越嶲、牂牁。然后诸葛亮指挥三路大军会合,集中围攻叛乱中心益州郡。

诸葛亮的军队到达益州郡时,叛军内部发生分裂,雍闿被杀,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代替雍闿为头领,继续与蜀军对抗。孟获勇猛顽强,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威信很高。当蜀军即将与孟获交战时,诸葛亮突然下令,对孟获只能生擒,不许伤害。原来,诸葛亮率军出发时,前来送行的参军马谡曾对他说:“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进入益州后,诸葛亮获悉,孟获虽然作战勇敢,却缺少谋略,估计打败他不成问题。这时,诸葛亮想起马谡的临别赠言,觉得这是一个施行“攻心”战术的良好时机,于是决心从孟获入手,改变南中地区过去经常叛乱的局面,治理好南中。果然,经过一场激战,孟获兵败被捉,事后诸葛亮让军队摆开阵势,让孟获观看,以便观察孟获的态度。诸葛亮一面陪着观看,一面故意问孟获:你看,这样威严的军队你能打得赢吗?孟获很不服气地说:先前我不知虚实,所以被你用计打败。如果再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能够打败你们。诸葛亮听了他的话,笑了笑,爽快地放他回去,让他整军再战。

孟获回去后集合好部众,又来交战,结果又战败被捉。诸葛亮见他还不服气,又放走了他。如此一捉一放,前后七次。孟获逐渐认识到诸葛亮智谋高强,却并不存心与“夷人”为敌。他手下的“夷人”也逐渐弄明真相,不愿再打下去了。当最后诸葛亮又要放他走时,孟获心悦诚服地对他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此后,诸葛亮相继平定南中其他地方,一直打到南边的滇池。每平定一处,诸葛亮都保留原有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留用原有的酋长,对一些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还授予高官。诸葛亮的军队纪律严明,禁止烧杀抢掠,注意搞好同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这样,诸葛亮妥善地解决了蜀汉政权和南中地区的关系。

南中平定后,蜀汉后顾之忧解除。诸葛亮于是集中力量,练兵习武,准备大举北伐。北伐曹魏,统一中国,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既定目标。荆州丧失后,两路出兵北伐的条件已不具备,但诸葛亮并没放弃北伐的计划。这时北伐,虽然不可能统一曹魏,却能够起到以攻为守的作用。

名家回眸

吕思勉曰:诸葛亮七擒孟获实行的是“攻心”术,孟获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威信很高,这样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治理南中。

诸葛亮北伐

北伐中原,复兴汉室,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来的。刘备死后,诸葛亮是以“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作为他报答刘备、忠于刘禅的“职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先主的重托,明知不可为而为,是他为国为民的忠心表现。至于诸葛亮北伐的动机,很多人更局限于“汉贼不两立”的思路,事实难道真是如此吗?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曾经这样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将军若跨有荆、益,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矣。”从诸葛亮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一开始的战略中是非常谨慎的,即北伐要具备两路夹攻的条件和牢固的吴蜀联盟。但夷陵之战后,蜀吴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虽经修补,却已难达到战前水平。刘备、关羽等人先后亡故,荆州已为孙权所有。

北伐的各项条件已经全部丧失,诸葛亮却义无反顾地一再北伐,其原因何在呢?

其实,这在后《出师表》中已经说得十分清楚,只不过一直为人所忽略罢了。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诸葛亮已经认识到了四川地险而民怯,如果不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扩大疆域,拖到第二代、第三代的话,不要说进取中原,就连守住四川都成问题,所以他才改变了原先的战略,变得异常积极主动,希望先占领关中,然后,再打下甘、凉二州,补充当地骁勇善战的兵员,从而改变被动的局面。如果有可能,还望在将来统一天下。

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及《诸葛亮传》记载,历史上诸葛亮共与魏国进行了六次战争。这六次战争及其行军路线大体如下: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太古九鼎

    三国之太古九鼎

    “所以,你便是那害死了刘玄德的灾星?”“非也非也,灾星便罢了,死了刘玄德我亦是承认,只是这‘害’字我却不服。”……“闲话莫提,既是你惹下的祸,自需你自行解决。首先,你需寻到那继承龙气之人,并引导他与那关云长、张翼德结义。”“那……好吧,那继承龙气之人是谁?”“想来应当是那四世三公的袁本初。”“???”
  • 我有征兵系统

    我有征兵系统

    穿越不造反,菊花套电钻!魂穿异界,刘枫毅(shen)然(bu)决(you)然(ji)地抛弃了得过且过的生活,选择了反贼这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滴!阵营选定,初始兵种贼兵解锁,特殊兵种厂卫解锁,长枪兵解锁,水兵解锁,白马义从解锁,先登死士解锁······齐技击解锁,魏武卒解锁,秦锐士解锁······】许多年后,刘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逐天下

    逐天下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历经过去多少岁月,时代画卷波澜壮阔记载无数英杰!汉末又见三国,热血奔腾,豪迈凝霜,以战止战,战之可也!风雨飘摇的大时代,一个现代的民工苦力因为意外成了一个黄巾反贼,斗朱儁,战卢植,最终他的前路在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QQ群骁骑营:167162336
  • 中国历史探秘

    中国历史探秘

    历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带给我们快乐。史学仅仅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种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活的固有方面。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雅斯贝斯说:“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和未来。
  • 重生之汉室中兴

    重生之汉室中兴

    婴儿刘璋很无语的伸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我竟然重生了?这是啥节奏?这不科学啊!而且还是重生到了东汉末年的废柴刘璋的身上……喂,有系统没有?金手指呢?仓库呢?都没有?导演,我要换剧本……”刘璋在内心中,不断的嘶吼着,可惜没人搭理他,让他万分沮丧。后世号称学霸的刘岩,毕业于重点大学历史系,并选修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本来一切发展都挺好的,可是他却意外的被雷劈了,又机缘巧合下灵魂重生在了东汉末年,还是一个废材刘璋的身上。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居

    新居

    小林大学毕业多年来,先是就业,适应社会适应单位,适应的满身人气,奉迎拍马,察言观色,一身小职员气;后来买房又沾染的一身铜臭,机关算计尽,小钱拜开花,当年英气丧失贻尽。一场病,使他大梦初醒,在余下不多的时间里,小林决定按人生应有的活法活,找回当年迷失掉的自我。
  • 挽枫曲

    挽枫曲

    这是一个发生在民国的故事。一个冷情特工和梨园头牌的故事。一个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故事。致敬所有为和平而奉献的人。
  • 深渊之上

    深渊之上

    萧竹进入金果国际调查取证,第一次见到战尧,他穿着花衬衫,大开着的领口流露着满满的流氓气质,事实证明,他确实是‘流氓’!酒吧动乱,战尧突然出现,拉着萧竹走暗道逃跑,萧竹触到他手掌中凸起的纹路觉得他和曾经救过自己的那个男人很像,“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萧竹问。战尧笑容暧昧的说“是啊!”“在哪里?”萧竹满眼都是喜悦之色。“在梦里,你对我说……”男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与女人调情,她彻底给他贴上‘流氓’标签。但,人非表面,许久以后,萧竹知道了男人的秘密,原来,他竟然是一个行走在深渊里的……‘演员’!
  • 霸道之路

    霸道之路

    这是关于一个不良少年机缘巧合之下邂逅了国家最神秘的部门“隐宫”的故事,在被这些事情打乱生活的同时,他也因此遇见了各种奇异诡秘的事情,从而踏上了至强至尊的霸者之路......
  • 王者不灭荣耀不止

    王者不灭荣耀不止

    几个怀揣梦想的少年,踏上了职业征程,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 望未来的我

    望未来的我

    这是一本讲述28岁女人,放弃结婚,勇敢面对生活,独自做单亲妈妈的故事。
  • 无语花

    无语花

    长篇小说《无语花》简介:骨外科主任孟海冬是一个正直阳光的人,他心地善良,业务强,在(阳光工程)中付出了甚多辛劳。他从小与母亲分离,在缺少母爱的环境下长大。养母刘美玉虽然对他“疼爱有加”却始终难以平复他的失母之痛。他不慎遗失了的装有与母亲合影相片的钱夹子,被刘老汉(刘向前)捡到。李老汉拒不交还,还对王秀芬(孟海冬的生母)隐瞒了此事。王秀芬在手术时候遇到危险,孟海冬不顾身体的不适,为她输血,自己却因此昏倒。后来查出他竟然患有胃癌。病后第一天上班,邂逅了他暗恋多年的记者李小妮。而李小妮却对医生田宁欣赏有加。痴恋着孟海冬的护士田悦酒吧失身后竟然以为是孟海冬所为……
  • 重生八零:寒门小福妻

    重生八零:寒门小福妻

    前世被陷害致死的女主,重生到八零年代,发誓要告别懦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日子一红火,极品个个上门闹。但她已不再是软包子,大手一挥,直接扫人出门。当然,最大的愿望就是:拐个夫君游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沉寂不周山

    沉寂不周山

    蛮荒之力飘渺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是谁,修得万年功力成为巅峰强者?是谁,一剑穿云打破不朽神话?是谁,醉死红颜痴情不悔?万千个部落争杀吞并,人间处处是狼烟。仙魔出世,众神争锋,天地陷入了浩劫。以德服众的炎帝问计于盘古之灵,得一启示:需一人骑黄龙而升天,分三界以安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