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是一种常用的交流手段,虽然社会的进步,手机的出现,电话的使用频繁,但有的时候还是要用写信,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而且也较为方便和便宜。最基本的通信礼节是有信必复,不能拖延。有人很高兴收到别人的来信,但是却不及时回信,一拖再拖或干脆不复,抑或草率从事,这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通信要求按照固定的格式,字迹清晰工整,语言连贯、流畅,逻辑思维严密。书信不应随便乱涂乱改,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偷懒地注上拼音或以同音字来代替。
使用打字机打出的私人信件,最好在末尾再写上几行亲笔字,至少也要有亲笔签名,以示尊重。贺信、唁函一类的信件,以亲笔书写为最好。写信用钢笔为最好,不宜用铅笔,但是墨水要有选择,如有些国家红色墨水表断交,绿色墨水表恋爱。
信中的称呼要根据实际情况,依对方与本人的关系而定,一般关系应用尊称,关系特别密切的人之间可用昵称。
信件是交流感情的手段,信的内容不必拘谨,可以在信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
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在信中只谈论自己,而应适当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关心。
信写好后要按规范叠好装入信封。信纸不要乱折乱叠,邮票要贴在信封正面的右上角。
明信片只适合问候,它是开放式的,所以明信片不宜表白个人隐私,而风景明信片只能用以问安和致贺。
通信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人不得私拆、偷看他人信件,亲人也不例外。对他人的信件在收到后要妥善保存,不要乱塞乱扔,或者拿来包东西,要妥善保管信件。
话语要表示亲热。没有亲属关系的,可称"某某同志"也可按职务称为"某某教授"或"某经理"之类,对高龄者也可称"某老";给平辈写信,一般名字前面不宜冠姓,有无亲属关系均可称兄道弟,并没有特殊要求。对于有名有字者必须用字称谓以表严谨。写给小辈,有亲属关系的,可用名字加称谓,也可称呼其名;无亲属关系的,可称呼"某某同志"、"小王"、"小李"之类的。
要有热情的问候语。信的开头要有问候语,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只用"你好"两字,也会体现出发自内心的一片真诚。
要诚恳的祝贺。写信结束后,犹如向朋友告别,道一声"珍重"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祝贺语有格式上的规范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祝贺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旬式,如"祝你健康"之类,也可另辟蹊径,触景生情。
正确地使用敬语、谦语。敬语、谦语在书信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如称别人的书信为"大礼"、"惠书",读别人的信为"捧读",信末署名自称"后学"、"愚弟"等。
信封书写要正确、清晰。这是一种对邮递员的尊敬。收信人的名字后面,要写上"同志"、"先生"等称谓,不能写"外公"、"阿妹"之类,因为这不符合邮递员与收信人的关系。
信件本来就是一种相互往来的过程,收信后必然要回复。
复信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要及时阅读来信。见信如见人,收到信件后一连几天不看,犹如把客人拒之门外,这是很不应该的,而且拖延看信可能会延迟某些重要的事项和信息。根据来信内容,决定是否复信、何时复信和如何复信。在复信时,最好说一句是几月几日收到你的信,以免让对方担心信件是否送达。
(2)有些来信可能是求教某个问题或托办某件事情,收信人应明确予以回答。凡是应该帮助而自己又能帮助的,应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如果爱莫能助,则应坦诚地说明情况,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并且不致耽误对方及早寻找其他方法。自己可以帮助一臂之力时又办不好的事,也应先给对方复信,以免对方久等。总之,对来信提出的要求,收信人应该坦诚相对,置之不理或避而不答,是不合礼仪要求的。
(3)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地址更换、出差在外、转信人耽搁等,导致收信人没能及时收到来信,甚至因此贻误了办事的时机,对此,收信人应在收信后立即向对方说明事实情况,取得对方的谅解,并尽可能设法采取一些弥补的措施。
(4)对于社会知名人士来说,由于经常收到的一些不相识的崇拜者的来信,最好请人专门帮助回复,或者挑出部分信件自己回复,保持与大众的交流与联系,因为对这些信件一一答复,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概不理不问,视而不见或视若包袱,也是不合适的,同时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如通过新闻媒介,向来信者表示自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