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在人际交往中,那些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伶牙俐齿、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些善于倾听别人说话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尤其是善于倾听带着某种情绪、心情不佳者的谈话,并做出适度的应答,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和交往技巧。善于倾听的人有耐心、有爱心,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一定会是成功的。
一般人在交谈中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别人,因而往往谈个不停,似乎非如此就无法达到交谈的目的。这样的人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厌烦。实际上,与人交谈,光做一个好的演说者不一定成功,还应做一个好的听众。在谈话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上。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善于聆听的人,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博采众长,丰富自己,而且能够留给别人讲礼貌的良好印象。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三个小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这个小国的人同时还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便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结果是一模一样无贵贱之分。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种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的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稻草进去之后却从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之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善于倾听的人才是真正会交际的人。话多的人,会说话的人,他们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也常有言过其实之嫌,话说多了,就变成夸夸其谈,油嘴滑舌了,说过分了还会导致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而静心倾听就远没有这些弊病,倒有兼听则明的好处。善于倾听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是专心稳重、诚实可靠的。善于倾听的人,能够给别人以充分的空间诉说自己,他们性格温和,多半不会急躁。他们懂得认真听能减少不成熟的评论,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善于倾听的人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蒲松龄因为虚心听取路人的述说,记下了许多聊斋故事;唐太宗因为兼听而成明主;齐桓公因为细听而善任管仲;刘玄德因为恭听而鼎足天下。
李老师在班会上给大家讲了这样的故事: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过去关系相当好,上学时他常常跟我说毕业后的计划和打算,我觉得他这个人胸怀大志,也愿意听他说。高中毕业后见了面,他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他自己,从来不愿问问别人这几年的情况怎么样。时间长了,和他谈话成了大家的一种心理负担,怕见他的面,怕和他说话。我们之间不是没有友谊,而是没有交流。
还有一个朋友,为人很好,但就是有一个毛病——好搞独家演说,说的内容永远是她的父母和亲戚,而且一说起来从来不看别人的脸色,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总是没完没了地说。我觉得她这个人还不错,很愿意和她做朋友,但就是怕听她说话。一次,从她家门口路过,由于好长时间没有见了,就拐了进去看望她。她一见我就好像积攒了几百年的话没有说了,口若悬河地说起了她的家事。本来我也想和她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事,可半天一句话也插不上,只好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赶快找了个机会说我还有事,逃也似的跑了出来。
李老师这些故事的目的就是教育同学们要学会倾听。
不能够倾听别人,总是自己滔滔不绝的人,人际关系通常都很失败。很多时候不在于他们说错了什么,或是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听得太少,或者不注意听所致。比如,别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他们就抢先说,讲出些不得要领不着边际的话,还没有听清别人说的话,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对方兴致勃勃地与他们说话,他们却心不在焉,手上还在不断拨弄这个那个,有谁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交谈?有谁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谈话的确是一门艺术,而倾听就是一种修养了。说话者要想法将话说得生动有趣,别人爱听,这就要讲得有主题、有层次、有头尾,天文地理,中外古今,时事要闻,信手拈来,说的人是一种宣泄,听者是一种享受。
当你在和他人说话的时候,请注意观察,他是在耐心地洗耳恭听,还是常常打断你的谈话,或者不停地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是后者,你会喜欢他们吗?
说话是一门艺术,倾听是一种修养,二者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