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李想分手后,陈琦才发现,她自己是渴望爱情的,就像渴望活着。
(1)
一切的故事与悲伤都很容易从一张床上开始,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天还未亮,天空泛起鱼肚白的光,陈琦醒了,在这个不可能起床上班,也不可能继续入睡的时间,她醒得很绝望。与李想分开后,她对自己的生活作息标准降到最低,一觉自然醒。结果,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
很多时候,她就这么静静地看着窗户,想着这张床上曾经躺着的两个人,等待着重新进入睡眠,又或者一直发呆到天亮。
在这段期间,陈琦不仅仅会想到李想,她还会想到王之杨,想到那些恋爱过又分手的每一个EX。想李想的时间会多一些,毕竟,只有李想让她与婚姻那么接近,只可惜最终所有的恋爱都是昙花一现。
不如换个城市吧。今年的秋天,陈琦有了这样的念头。出于礼貌,她还是告知了李想自己要离开的事情,当天下午,李想下了班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或许太慌张,他站在屋子的门口喘了很久的气。
“说好再等一段时间呢?”李想一只手扶着门框,他没有走进来,他并不打算进行长久的交谈。
“等什么?”
“等我……”李想眉头一皱,才发现他要说的话已经说了很多次,一种无力感开始蔓延全身,今年26岁的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生活倾然间就崩塌了,他希望陈琦可以再给他一点时间,可他也说不清楚这些时间用来做什么,他甚至无法确信这些时间是否能解决问题,还是说,他也只是需要时间消化分手的结果。
陈琦冷笑了一声,“我离开,不是也放你好过吗?我们不适合。”
“我们在一起三年了,你现在才发现不适合?”陈琦的冷笑激怒了李想,。
“结婚不适合。恋爱,经过实践发现,也不适合。”陈琦有理有据地说,她定了自己要走,谁也拦不住。
李想从陈琦眼里看到了不耐烦,他心里最后一点火也被浇灭了。“也好,随便你吧。”李想转身离去,陈琦听着电梯将李想带走的声音,看着空了走廊,感觉身体的力气被全部抽掉。
接下来几天,她迅速与租客办了租房手续,就匆匆坐上了去往厦门的飞机。临走的那天,城市不合时宜地下起了雨,是陈琦最讨厌的天气。坐上出租车的时候,雨水打湿了行李箱,让她沮丧。
在机场候机的间隙,她想来想去还是给李想发了信息,“走了”。
“好。落地说一声。”李想的微信即可也回过来。
人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面前,总是习惯变得特别平静。陈琦几乎能想象李想此刻的表情,应该是无悲也无喜。谁都要继续走剩下的路,谁都不能选择停止不前。
陈琦关掉手机,走上飞机。雨停后的风异常冷冽,昏黄的路灯映着午夜的停机坪。非假期的飞机装载的都是出差的人群,带着生活的疲惫,谁也不想说话,也没什么可说,就像此刻的陈琦。
再见。姚城。
(2)
李想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拿着钥匙又走到陈琦家楼下的,他知道她走了,又盼望她走了只是一个玩笑。虽然他知道,这次陈琦不是看玩笑了,但他还是想走过来看看。
灯亮着?李想心里一紧,他拿出手机确定昨晚收到了陈琦飞机落地的信息,又抬头确定亮着的灯是陈琦家。他不会认错,那个窗户墨绿色的窗帘,曾是他最讨厌的颜色。
李想迅速上楼,为了避免遇到小偷,他还在别人家门口找了一块装修用的砖头。门没有锁,里面传来女生的声音。李想轻声走到门口,正打算踏进门,卧室突然钻出来一个女生,“你找陈琦姐?”大半夜看到一个陌生男人站在门口,女生没有面露惊恐让李想有些惊讶。
他本想点头,又怕女生告诉陈琦自己来过的事情,只好说,“额。我好像走错楼层了。不好意思。”
李想想起来,以前陈琦说过倘若她离开了这座城市,会将房子出租出去。“也许靠着租金,我可以在另一个城市活得很好。”
“不好意思,你可以帮我换一下灯泡吗?”李想等电梯的间隙,看到女生从家里探出头来。女生指了指屋子,“这个灯管镶嵌在里面了。我今天买了新的灯管,但取不下来。”
“好。”李想心里有些好笑,现在的女生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的吗?与女生谈话间,李想了解到她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是陈琦以前采访过的对象“这个房东看到我在找房子,就把房子租给我了。租金也不高,说我刚毕业没多少钱,她有事急着离开,房租只收了1800元。”
“她有什么事急着离开?”李想听到陈琦离开,心里就有一股怒气乱窜。
“我也不清楚。可能工作调动吧,反正10月初就和我定了。我连定金都没交。”
“十月初?!”李想手里打滑,差点把灯管掉在地上。
女生也被吓了一跳,“你是不是认识陈琦姐啊?”
“不认识。”李想从凳子上下来,此刻承认他是陈琦的男朋友,岂不是更打脸。“以前打过照面。灯管换好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顾不得女生疑惑的眼神,李想迅速离开了陈琦家。他和陈琦遇到经济问题,并真正分手的日子是10月15号。他记得那一天,一个他的谎言被戳破的一天。他一直以为,陈琦离开他是因为他隐瞒了经济问题,谁想到10月初她就有了租房子的计划?
他恨不得现在打电话质问陈琦,又怕暴露了自己来过的事情。只好气得在小区门口左右踱步,感觉自己坚持了半个月的若无其事瞬间倾塌。
他和陈琦,究竟谁在隐瞒谁呢?
(3)
采访小清是一次偶然,租房给她也是偶然。陈琦对于房子这件事,并没有看得很重,从高中开始,她就一个人在这个城市生活。她的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一直带着她在老家休养,“老家的医院就在门口,看病也方便。”父亲留下这个解释,就走了。
陈琦在这个家里的存在感一直都不强,小时候因为超生的原因,她被送到姨母家,姨母没有孩子,视她如己出。姐姐成绩优异,高中没读完就被国外的大学录取了,陈琦12岁才搬回自己家里,和父母同住。
15岁时,外公得了老年痴呆,父母回老家照看老人。父亲给她雇了保姆,让她周末做大巴回老家。但她从没回去过,她宁愿周末坐大巴去更远的姨母家吃顿饭。母亲是知道她和姨母关系好的,但也不多做挽留,她的心思应该都在美国的女儿身上。
在这个家里,陈琦就像是一个局外人,小时候她渴望住进父母的家里。如今她住进来了,父母又搬回老家了。中考那个月,外公去世了,日夜照顾外公的母亲因为长期疲劳,留下了病根。
陈琦经常听着母亲咳嗽的声音入睡。母亲从老家回来的前一天,她让保姆带她去菜市场,买了很多水果。结果因为她不了解母亲吃芒果过敏等原因,那些水果最后都由她一个人吃了。那个被芒果气味充斥的晚上,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是她放弃讨好母亲的开始。
父母回老家养老前,把房子过继给了陈琦。父亲说,她名下没什么财产,过继过来是个保障。在父亲眼里,平衡两个女儿的爱很简单,给姐姐在美国买一辆车,就给陈琦过继一套房子。给姐姐打一笔生活费,陈琦的卡里也会多一笔同等数额的钱。可能做生意的父亲不知道,很多东西无法用数据量化。比如他和姐姐通话时的语气,他谈到姐姐时眼神里闪烁的骄傲,陈琦发现,原来很多东西如果一开始注定了,事后是无法弥补的。
所以当父母提出回老家住时,陈琦非常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决定。第二天她照常上学,回来后房子里只剩下保姆,和父母临走前做的晚饭。
大概是因为从小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陪伴吧,陈琦才会那么轻易地答应了李想。那个时候陈琦以为,谁和谁都可以结婚。而解决生活中一个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产生情感的时候。她那么执着地以为。直到她采访到了小清。
“我第一眼看到我男朋友就想嫁给他。”
采访结束时,陈琦正在收拾电脑和录音笔,随便问了些私生活,就得到小清炽热如火的答案。陈琦感到惊讶又好笑,“不是说男朋友在香港读研究生吗?怎么这么肯定就要嫁给他?你都不知道和他生活是什么样子。”
说到这些的时候,陈琦满脑子都浮现李想在家里只穿着短裤乱走的模样,一圈脂肪堆在腰间,他认为这是他变成男人的开始。奇怪的思维逻辑。
“可以每天都见到他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啊。”
“很幸福吗?”陈琦接下来想到的则是她每天都要收拾李想吃外卖的零食袋子。“怎么感觉一个人过还轻松一点呢?”
小清皱起眉头,“你如果这样想,那为什么要和男朋友结婚啊?”
“到了我这个年纪的人,谈了恋爱不就该结婚么?”
“结婚是因为彼此相爱,不是因为年纪。”
“我知道。可我……”陈琦语塞。她最近经常语塞,和李想争辩时语塞,现在连见个采访对象都要语塞了。结婚是因为彼此相爱,这个道理她一直都懂,但什么时候这个道理和生活却完全脱节了?
陈琦匆匆结束采访,赶着开车接李想下班。两个人约好了一起看电影,她却心不在焉,一直想着小清说的话。这天以前,她一直以为她的生命已经被这个社会任务所规划好了,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养育、教育、养老。7个词语可以总结的一生,她从中找到了许多细微快乐,但从不去思考大方向的改变。
今天陈琦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她从这个问题开始发散思维,如果不做记者,如果辞职,如果她离开李想,如果她分手……
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吧,陈琦突然不认识李想了。她沉浸在自己所想出来的种种可能,每一种可能都那么吸引着她去尝试。她查了下这些年,父亲偶尔给她打过来的生活费和工资剩下的结余,完全足以够她挥霍两、三年。
9月底的一个晚上,陈琦看着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李想做了决定。她停下手中的家务,在网站上挂出了租房通知。躺在床上的那一刻,陈琦感觉自己的身体轻盈地可以飘起来。原来,生活中那些细碎的小事是这么沉重,原来她曾经的生活是这样没有希望的。
原来她根本不爱李想。
(5)
要怎么形容陈琦呢?李想总是想不出一个贴切的词语。因为家庭的原因,陈琦一直是一个不需要爱的女生。她从不对李想提出过分的要求,有时冷漠地就像她一个人也能活。一开始,李想不习惯和这样一个自强的女生谈恋爱,但他慢慢将这些都当做了习以为常,甚至从中找到了幸福。
当其他人羡慕他不用考虑房租时,当其他人羡慕他不用帮女朋友养车时,当其他人羡慕他住在女朋友家和住在自己家里几乎一模一样时。
“你居然不用给女朋友买包。”
“嗯。。。但会掏生活费。”
“但你不用掏房租。”
“嗯……”
“所以你追陈琦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嗯……”
李想不太愿意和朋友谈起陈琦,所有人都认为他“占了陈琦的便宜”。追陈琦是一件碰运气的事,那个时候李想和陈琦都刚毕业,同学聚会时他才发现专业里还有这么一个女生,不爱说话,也不爱喝酒,聚会的时候就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玩手机。
一开始李想以为陈琦内向,但和她交流后李想发现,陈琦只是不想和这些人交谈。她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那些事情是无法和他们沟通的。在一起之后,李想也常常察觉到自己的幼稚。他没法像陈琦一样淡定从容地和各个年纪的人谈笑风生,也无法冷静地处理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关键的是,他没有陈琦那么清晰的生活目标。
与之相比,他就像是一个混乱的,没有写好提纲的小说。两个人偶尔也会因此发生争执,李想知道,在陈琦眼里,他是一个大街上随便都可以找到的男人,没钱、没事业、没上进心。不,他不能说他自己没有上进心,他有的,他想变成一个可以让陈琦依靠的男人,但是,那太难了。
有的时候他都不知道陈琦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去依靠,如果要去想陈琦为什么会选择和他在一起这个问题,李想估计会想到失眠。
一天晚上,他看着疲惫入睡的陈琦,联想到前些日子,他去陈琦的单位找陈琦。看到陈琦刚结束一个会议,和出版社的秘书、总编辑熟练地打交道,他感到非常得陌生。
他永远做不到那么逢源。他没法那么自信、那么坦然地处事,这是他的弱势。他更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或者做设计。
李想在陈琦头上留下轻轻一吻,凌晨两点,他在备忘录上写了一句话,“虽然你很好,但我也不差。”
所以当陈琦提出分开冷静一段时间的时候,李想竟然心里有一分轻松。在这一段时间内,他最起码不用再天天去关注工资条了,也不用看还有什么兼职可以做,他总算可以做完工作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打游戏了。
为什么要那么累?他很想问陈琦,为什么你总是想要那么累?
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想要我?还是想要一个成就你美好生活的合伙人?
(6)
从一开始就没奢望过爱情的吧。陈琦想,这是她和李想开始的主要原因。大学四年,陈琦没什么闺蜜,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过的。期间和王之杨谈过一段时间恋爱,两个人的生活也很简单,吃饭、图书馆、过四级。过了四级过六级。
两个人说是情侣,倒不如像一个饭友。陈琦一直不理解那些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女生,失去一个饭友不是再找一个就好了?有那么不可替代吗?
所以陈琦与王之杨分手的时候,她也非常平静。王之杨说了很多琐碎的事情何原因,陈琦却一直看着对面宿舍楼上的点点光亮,细数与王之杨走过的两年他们做过于没做过的事情,想着,原来这就是一段恋情的开始与结束。
一个月之后,陈琦就遇到了李想。与招摇的王之杨不一样,陈琦见到李想的第一面就感觉是一个很干净的人。心思纯净,对世界没有任何侵略性的想法。
和李想确定关系也非常迅速,李想不像王之杨,对于感情的事情总是过于谨慎,考虑再三才表白。李想发觉自己喜欢陈琦,没过几天就问了要不要在一起的问题。陈琦心里也是惊讶又好笑,想着怎么会有这么简单的人,不怕被拒绝吗?
“拒绝就拒绝了。再找其他女生便是。但我绝不再骚扰你。我不会搞暧昧那一套。”
“好,那在一起吧。”
李想估计想不到,不会搞暧昧那一套,才是陈琦答应与他交往的原因吧。与王之杨在一起的两年,陈琦许多时间都在心累猜测王之杨与身边那些学妹的关系,王之杨每次被学妹拉走帮忙的时候,陈琦都因为高傲的自尊选择摆出无所谓的态度,她知道这样只会恶化问题。但她永远做不到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她从小就厌恶那些大街上为了一个小三就骂街的女人。她觉得自己应该就像自己母亲一样活着,用病痛,或者用体质虚弱等等原因,让一个男人从心里发出内疚,然后主动地陪在你身边。
陈琦希望一切感情都是主动的。何况,她是那么不想去面对男女之间的情事,她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生与死是大事。其他都是小事。
“所以你为什么那么快答应和我分手?又那么快答应和别的男人在一起?”
和李想在一起的第三天,王之杨在陈琦寝室楼下等了一天。人就是这样,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被别人拥有了,才觉得是真正失去了。
王之杨质问陈琦的时候,陈琦在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她两年以来都没看到的炽热情感。如果分别才能让这样的情感显现,那么恋爱与爱情就是一个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现象。若是如此,又何必追寻爱情呢?随便找个人恋爱结婚即可。
是谁说?越不可能的条件之下越能产生爱情。
(7)
“我说的你都不懂,因为你从来没有生活过。”入睡前,李想又想起陈琦说的话。那是他们吵架最凶的一次,陈琦说了许许多多伤他的话,他才发现,原来在陈琦眼里,他是那么没有优点的人。
没有优点?又怎么会在一起好几年?每次想到这里,李想都对陈琦内心的深不可测感到惊恐。内心该是多么冷漠的人,才可以和一个自己不那么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呢?
该问题无解,也不现实,更否定了自己的价值。所以李想想到这里都会即可推翻,他更希望认为,陈琦离开他是因为他隐瞒了自己的家境。
父亲生意出问题不是近两年的事情,只是母亲从不说这方面的事情,从小到大,他也不缺钱花。就好像父亲生意的失败与否与他的生活不太挂钩,顶多影响到他什么时候可以拥有一辆车而已。然而,对于房子、车子这些东西他也不是特别在意。
所以陈琦就算有一套父亲过继的房子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父亲给予的东西不一样罢了,她的父亲给她房子,我的父亲给我爱。李想认为,这是同等的。
其实李想知道,如果要结婚,仅靠父亲的生意是不够的。从县城来到姚城已经20年了,如果父亲是做生意的料早就发家了。李想也没指望父亲能带给自己什么财富,他一边想着自己有一天就会经济独立,一边又玩着游戏浑噩度日。
这两件事矛盾吗?不矛盾。
所以陈琦不问,他也不怎么提起家里的事情。他认为,只要人与人之间有感情,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李想错就错在,过于相信感情了,因为感情恰恰是陈琦的弱点。最起码如今是。
“感情是感性的产物,理性才能让人生存。”陈琦是这样回复他的,李想张嘴想说,“放屁。”但他感知到这句话说出来,两个人就会立刻分手,他忍住了。
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大道理谁做得到?
陈琦做得到。吵完第二天,陈琦就让李想搬出了房子。“结婚不是恋爱,你不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没有,就和我结婚。结婚是两个人的财产的统一,而不是一个人财产的牺牲。”
“你不就一套房子么?你牺牲什么?”
“你觉得感情是妥协的充分条件?”
“我过两年就会有。我也不急着和你结婚,你可以再等等我。”
就是这些毫无依据的愿景,让陈琦越来越无法和李想达到有效沟通。他们都是在各自的理念下说着各自的想法,不知道谁更理想,谁更实际,或者说谁更荒唐。总而言之,吵架的时候,陈琦想的也不是什么财产、房子、车子,她的内心是对日常琐碎事务的疲惫,哪怕是每天早上都要叠起来的被子,哪怕是每天晚上都要整理的沙发。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压垮了她对结婚的憧憬。
但她说不出口,她不想变成那些成天唠叨的长舌妇。所以她一直在用着仅存的理性和李想发生着争吵,直到不欢而散。
“你走吧。我想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李想就这样被陈琦赶出了家里。他才发现,原来陈琦一直挂在嘴边的财产有多么重要,最起码,如果他有这样的财产,赶出家门的就不会是他。
但是为什么会选择隐瞒呢?如果心里没有鬼。李想其实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家境究竟是如何的吧。可是自欺欺人总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不是么。
不过……李想又从床上坐起来,他透过窗帘,看着外面街道的灯光,又想起来陈琦是在10月初发布的租房信息,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8)
原来结婚可以把一个人的真实一面影射出来,对比下,恋爱是多么脆弱的泡影。
11月初,陈琦从陌生的床上醒来,想起来自己凌晨到达厦门,因为听不懂司机说的闽南语,历经层层波折才入住酒店。
接待的是同事辛晨介绍的朋友,南老板。“是姓南的老板,不是男老板。虽然也是男的。”
陈琦又想起辛晨说的冷笑话。她打开窗帘,这是一家多层的民宿酒店,与三亚的海景不同,厦门的海灰蒙一片,没有碧海蓝天。窗外是停泊了许多渔船的港口,阴沉的天气,没有日出。
一觉醒来已是11点,错过了午餐时间。陈琦随便搭了件外套,想下楼觅点食。公共大厅没什么人,有一个男生拿着杂志坐在沙发上慵懒地看书,一旁的行李箱还没放进去,看来还没入住。还有一个男生正在吧台里和老板说着什么。
陈琦走到酒店外的小院里,她好像闻到了海风的味道,又说不出有什么不同。新闻做久了,这些感性的形容词有时候也都忘得一干二净了。看什么都习惯性地保持中立、理性的态度,包括自己的婚姻。
陈琦伸了个懒腰,正打算出院子,身后突然想起熟悉的声音,“你还想走哪儿去?”
陈琦回过头,“早上好,辛晨。”
“请年假都不跟我讲,剩下的选题抛给我一个人做么?没那么好运。”
10月初,陈琦从辛晨那里了解到南老板的民宿酒店就动了心。但她没告诉辛晨自己什么时候离开。怕是昨晚她刚到达南老板店里,南老板就告诉了辛晨自己的行程。
凌晨4点,陈琦接到了辛晨的电话,辛晨说,他会坐早班机飞过来。
“好。”这是陈琦答应得最爽快的一次。电话那边的辛晨似乎也有些错愕,不知道是惊讶还是惊喜,倒吸一口气后又重重吐了一口气。“我以为你又要说,自己可以处理好。”
“我可以处理好,只是不想处理了。就让它糟糕下去吧。”
“希望明天还有机票。”
“希望你明天到的时候,我已经起床了。”
“我不抱希望。”
“我对机票也不抱希望。”
夜色已深,躺在床上的陈琦不一会儿就被睡意侵蚀了,她也不记得是谁先挂了电话。再次醒来,手机已经掉在床底下。
不是说,越不可能的条件下越容易发生爱情吗?陈琦想,或许真的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