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指出,当今一切生物都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过去的原始生物缓慢进化而来的。这个观点对于人类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恩格斯称他的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物种起源》一书出版的这一天,不只是在达尔文的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也是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批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的观点和对人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观点开始转变的一天,这种转变就像哥白尼在16世纪因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而实现的转变一样。
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对上帝进行了挑战:承认人类是从猴子进化来的,也就否认了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教会的力量因此又一次遭到重创。既然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那上帝是不是存在也是一个大问题了,人们的世界观从此一变,更加科学和理性。《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而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扞卫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物种起源》的出版是自然科学史上一个最重大的事件,它成了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改造世界观的开端。除了挑战“上帝”以外,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被引用到了社会学科,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理论对世界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
18世纪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由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不过南北两地依旧各行其道,美国南方在种植园经济的基础上发展着黑奴制,而北方则发展了资本主义的自由雇佣制。到19世纪中叶,这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导致南北双方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美国原为英属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反英斗争,并于第二年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这样一个年轻国家,在独立尚不足一百年的时间便发生内战,原因固然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但归根结底,在于南北双方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
早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中,便含有资本主义和奴隶制两种互相对立的成分,只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还处在幼年时期,与奴隶制的矛盾被同英国的民族矛盾所掩盖,表现得不那么尖锐。独立战争后,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与奴隶种植园主联合掌权的政府。原先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比较发达的东北部地区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西部新开发地区也建成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南部地区则保持了奴隶种植园经济体制,从而使美国经济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发展。
进入19世纪后,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与奴隶主的矛盾变得日渐尖锐。
1860年11月,以呼吁维护联邦统一、反对奴隶制扩张而着称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的当选引起了南方奴隶主极大的恐慌,他们决定在林肯正式就职前制造分裂,发动叛乱,以战争来维护奴隶制度。
1860年12月,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发难,退出联邦,接着密西西比、佐治亚、阿拉巴马、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等6个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
1861年2月,退出联邦的7个州的代表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城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即“南部同盟”,选举大种植园奴隶主戴维斯为总统。此后,弗吉尼亚、阿肯色、北卡罗来纳和田纳西等蓄奴州也先后退出联邦,“南部同盟”达到了11个州,并以弗吉尼亚的里士满为首都。种植园奴隶主公开打起叛乱的旗帜。
一开始,林肯试图与种植园奴隶主谋求和解。在1861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林肯一方面强调绝不允许分裂联邦,另一方面向南北保证,他的政府不会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现存的奴隶制度。但是,南方叛乱者不愿作任何妥协,决心用战争巩固并扩大奴隶制。
1861年4月12日,“南部同盟”首先炮击并占领了查尔斯顿港口的萨姆特要塞,公开挑起了国内战争。4月15日,林肯被迫宣布南方各州为叛乱州,下令征召75000名志愿军,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战。人民群众纷纷响应,各地工会积极动员工人参加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费城工会通过决议,誓与南部奴隶主斗争到底,他们立即组织了自己的工人连队,奔赴前线。联邦军队迅速组织了30多万人的队伍。
当时就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北部占有绝对优势。北部22州拥有人口2200万;南部11州人口仅900万,其中黑人奴隶就有383万。在经济方面,北部占全国生产总值的3/4,全国铁路的70%,这是北部取得内战胜利的物质基础。优势虽在北部,但内战第一阶段的军事主动权却掌握在南部手里。
1861年7月,南北双方军队在距首都华盛顿40公里的马那萨斯城展开了内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联邦军队3万人由麦克莱伦将军指挥迎战南部同盟军,联邦军大败,同盟军乘势向华盛顿杀去。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一是北部没有战争准备,而南部早已做了精心准备;二是内战爆发后,林肯把恢复联邦统一作为内战唯一目的,不触及现存奴隶制,甚至在军队中拒绝征集和组织黑人团队。
1862年1月,林肯发布了对南部进攻的第一号作战命令。在西线,格兰特将军率领一路联邦军沿密西西比河向南推进;巴特勒将军率另一路联邦军从海上进攻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奥尔良。5月,两路军队在新奥尔良会师。但在东线,6月26日-7月2日,里士满城下之役,联邦军队的麦克莱伦将军和南部名将罗伯特·李苦战7天,北方军队遭到惨败,联邦军不得不退守华盛顿,新奥尔良再落叛军之手。
联邦军屡遭失败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北方陷入了风暴之中,人们纷纷指责林肯与北方联邦政府。前线失利和群众运动的高涨,推动林肯政府放弃了不谈黑人奴隶解放的政策。
1862年9月24日,林肯终于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庄严宣告: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从现在起永远获得自由。与此同时,林肯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求击败叛乱分子:
一是实行《宅地法》。规定所有忠于联邦的美国成年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160英亩的土地,耕种5年之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产。
二是武装黑人。黑人奴隶可以自由参加联邦军队。从北方到南方的黑人顿时欢呼雀跃。大批大批地拥进了联邦军队。
三是实行《征兵法》。规定凡20-45岁的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这样一来,北方军队迅速扩大到了上百万人。此外,林肯还将各军区的分散指挥变成全国统一指挥,任命格兰特将军为“全军大将军”,统一指挥全国所有军队。
林肯政府的革命措施,大大激发了人民战胜南方叛军的热情。北方有60万工人参加了军队,18万黑人奴隶直接参军作战,25万黑人担任后勤服务;南方还有50多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展开游击战。北方势力大长,迅速扭转了颓势。
1863年夏,联邦军队转入反攻。7月1日至3日,在东线战场,米德指挥的12万北方大军与罗伯特·李的9万南方大军在葛底斯堡展开大战,联邦军取得大捷,歼灭同盟军36000人。7月4日,在西线战场格兰特将军指挥的联邦军队攻陷了密西西比河下游的维克斯堡,南方同盟军29000人投降,从而摧毁了同盟军的进攻力量,扭转了战局。
1864年春,联邦军队采取新的战略计划,格兰特将军命令巴特勒将军率部在东线牵制敌人,自己则亲自指挥部队从北线向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发动进攻。9月,格兰特又命令英勇善战的谢尔曼将军率部攻入南方腹地,占领佐治亚首府亚特兰大,随后向海岸进军。12月21日,谢尔曼将军占领萨凡纳港,切断了敌人粮食运输线,使南部陷于瘫痪状态。
1865年4日,联邦军队在格兰特将军指挥下,势如破竹,捷报频传,而叛军则节节败退,溃不成军。4月2日深夜,南方同盟的“总统”戴维斯逃离里士满。
4月3日,联邦军队占领了叛军大本营里士满。4月9日,同盟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其残部28000人在弗吉尼亚州的阿坡马托克向格兰特将军投降。不久,各地南方军队相继放下武器,历时四年之久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美国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掌权的局面,资产阶级单独控制了美国政权。从此,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南北战争所完成的是独立战争未能完成的使命,它彻底打垮了罪恶的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以致在其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工业生产总值由1860年的世界第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在历史上德意志曾经是一个长期分裂的国家,境内诸侯林立。1848-1849年革命失败后,德意志各邦都恢复了反动的封建统治。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联合日益密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很大的阻碍;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作后盾。促使国家统一变得日益紧迫。
当时存在着两条不同的统一道路:一条是由无产阶级领导,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推翻各邦王朝,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共和国。另一条是由容克阶级领导,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鲁士最后完成了自上而下的统一。在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起了关键作用。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着名政治家和外交家,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15年出生在普鲁士一个大贵族地主家庭。他的性格强暴蛮横、凶悍粗野,崇尚武力。1851至1858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得到国王威廉一世的赏识,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能力深信不疑。他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他认为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他曾反复对普鲁士人说:“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这就是着名的铁血政策。它是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依靠“铁血政策”,俾斯麦先后发动了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尽管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的封建势力及其军国主义传统,但统一毕竟是一个进步的历史事件。
1864年,德意志与丹麦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发生领土纠纷。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丹麦惨败。双方签订协定,石勒苏益格划给普鲁士,荷尔斯泰因划给奥地利。
奥地利是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最大阻力,所以对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1866年6月,普鲁士挑起了普奥战争。意大利为了收复威尼斯也对奥作战。普鲁士军队很快占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各邦。7月3日,普军在捷克的萨多瓦村附近重创奥军。经过调停,8月23日,普、奥签订和约,规定:旧德意志邦联解散;奥国承认普鲁士成立北德意志联邦(由美因河以北各邦组成)。把施勒斯维希、霍尔施坦、汉诺威和法兰克福等地划归普鲁士,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此后,普鲁士于1867年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王为联邦元首。奥地利皇帝为了增强国势,于1867年兼任匈牙利国王,组成了奥匈帝国。
经过普奥战争,普鲁士统一了德国的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的想法,不打败强大的法国,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的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早已垂涎三尺。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经过充分的准备,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一方面由于法国的孤立和军事上的失误,另一方面由于普鲁士制定了周详的作战计划,不到一个半月,法国就被击败。9月2日的色当战役,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法国投降,普军大获全胜。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的强国,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受铁血政策的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巴黎公社起义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工人阶级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府而进行了一次武装斗争,史称“巴黎公社起义”。
这场斗争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史册。巴黎公社是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