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经拥有的。
社会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什么让你最不快乐?”
结果是,有超过60%的人把“缺少更多的钱”排在了第一位。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大半的人都认为,有了足够多的金钱就会快乐。更多的人都相信钱再多一些能使他们更加快活。
而另一份调查显示,“金钱买不到快乐”的说法,有半数以上的人不相信。而相信“没有钱就没有快乐”的人却大有人在。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使我们快乐的真的是金钱吗?
要下结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有钱就会有快乐。
有的人认为钱可以给他们生活的安全感:有的人觉得有钱是身份、地位的标志,有了钱就可以进入上层社会,成为受人羡慕和尊敬的人;有的人喜欢购物消费时那种大手大脚、随心所欲的快感:有的人想用更多的钱来买更好的奢侈晶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人希望有钱之后可以不用再发愁于工作、生活的压力;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周围的人就会更喜欢我,尊重我。
这么看来,我们生活的快乐确实与金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事实上远没有上面的结论那么简单。社会学家梅耶斯发现,以上的那些期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影响幸福的各种因素中,金钱只起到1/5的作用,在构成美好生活的成分中,它所起的作用则是1/6.一旦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拥有了食物、衣服、房屋之类基本需要,快乐的源泉就在于有意义的活动和丰富的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这些都与金钱无关。支持这项结论的还有密歇根国立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财富更重要。
梅耶斯还说:“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经拥有的。”不仅仅是金钱,其他一些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和教育都不是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关键。
这么看来,快乐和财富,两者并无必然的联系。有些场合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快乐和财富恰恰成反比。
比如,每个人都认为中大奖会让人快乐,中彩票的这笔钱足以让你的生活富足无忧,你会很快乐吧。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在1996年,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大奖的人在他们交好运后,他们的快乐指数和幸福指数竟变得比以前更低。因为突然间得到的大笔金钱使他们的生活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他们不敢与好朋友分享这种快乐,因为怕朋友会起歹心,从而疏远了原来的好朋友,而一时又无法被新朋友接纳;突然改变的奢侈生活使家人并不能一下子适应,从而更容易与家人争吵;他们变得很敏感、多疑,对所有的人和事都有警惕心;对工作没有了原来的激情,认为反正我有钱了,工作不工作都无所谓,同时每次发薪水时的喜悦之情也变得无影无踪了……
种种情况显示,当人们的收入超出了基本需求和他们所期望的时候,多出来的金钱便会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还有不少人认为,金钱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或者觉得“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会觉得很自信,感觉良好”。事实上,物质或金钱并不能带来想象中那么多安全感,富翁们也会因为缺乏自信和爱而陷入忧郁中;富有的人往往不如穷人健康;车祸、空难的死者以及因股票大跌自杀者富人多于穷人:家人被绑架、被勒索的多是有钱人……
或许以上想法来自于现在媒体的引导,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和媒体文章使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没有紧跟潮流,没有消费各种奢侈品,我们就不够爱自己,不懂得生活,简直是白活了一场:而如果我们像宣传中所说的那样穿的、用的是各种名牌,喝最有情调的红酒,用新款的手机,住高贵、能代表地位的房子等,我们就将会是快乐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有钱,因为只有有了钱才能享受到这一切。
但有了钱去消费就真的能得到那些快乐吗?答案大概只有那些“看起来很快乐”的人才能知道。但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快乐了,我们却因为没有得到而感到不快乐。试想,如果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没有得到那些你其实并不迫切需要的东西,心平气和地享受所拥有时,不是很快乐吗?
“金钱至上”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信仰,它几乎要上升为一条“有钱才会有快乐”的真理,于是乎便有更多的人开始动摇自己的快乐价值观。于是一小部分人的狭隘观念控制了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虽然他们的理论并没有科学依据。
有调查显示,被《福布斯》杂志列为美国最富有的前400人的平均快乐指数为5.8,而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他们生活在简陋肮脏的草棚内,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几乎没有奢侈品,按金钱至上的理论他们都应该过着非常不幸的生活,而事实上他们的快乐指数也达到了5.8.
不可否认,金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它绝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不是我们的保护神和幸福的源泉,它只是我们的工具,仅此而已。我们的生活可以有多少快乐,在于我们如何聪明地使用金钱和我们如何看待它,而不是我们有多少钱。所以,别让那些为了促销而提出的宣传语改变你原本快乐的心情。坚持你的个性,重新感受你的内心,你要了解,到底是什么才让你自己真正拥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在为金钱奔命的时候问问自己,难道我们一生的意义就在于比别人拥有更多人类自己制造的纸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