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维护上司的自尊和利益
批评最终一定要为了对方好,对方才更乐意接受,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提出批评,维护上司的权威和利益,上司才更容易接受。但批评语中最好不要出现“我是为了你好”这类话语,而是暗示对方“这样更能节省时间”“更明智的做法是”“这样大家都会更佩服您的”,然后征求上司的看法:“您看呢?”让上司决定是否接受批评或建议,把决定权放在他手中,更容易被接纳。
批评上司,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技巧,尤其来自女性的批评,更不容易被接纳,只有在融洽友好的氛围中,从真诚帮助和支持领导的角度出发,才更容易保持感情融洽的沟通。
口才点睛
因人而异,批评下属讲方法
不同人因为生活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性别等的差别,对于批评的承受力和接受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同样的批评,不同人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方式,比如有些人可能会对直白的批评难过但接受;有些人则怨恨;更有甚者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一定要逆着做事。针对不同的批评对象,不同人的性格及修养,应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实战案例:沉默地敲打
上司虹总在新员工小楠怒气冲冲、咄咄逼人的追问、吵闹之下,泰然自若地听完对方的话,且没有急于反驳她,只是沉默不语地注视了她一段时间,等她自己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无理取闹,然后再开口:“吵闹不能解决问题,你回去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有哪些好点的方法。你年轻气盛,我不跟你计较,可你周围都是气盛的同事,回去好好想吧。”
适当的沉默和心平气和的几句话不动声色地把所有的下属都敲打了一遍,更表现了自己的大度宽容和不屑与新职员计较的风度,让人在敬畏下不敢轻视,也更尊重她。
根据对批评的不同反应,可以分为:迟钝型反应者、敏感型反应者、理智型反应者和强个性反应者。应对不同的类型,应有区别地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或直接严厉,或委婉含蓄,或模糊带过,不一而足,才能被人接纳,有助于其成长。
技巧点拨:
1.迟钝反应者
这种人思想比较麻痹,即使受到批评了也满不在乎。可采取警示批评法,即警告对方可能出现的后果和因此而受到的惩罚。对错误的严重性认识越明确,越能触动到对方在乎的东西,如自己的面子、利益等,对方越容易接受和改正错误。此方法找准对方的触动点是关键。
2.理智型反应者
其受到批评时会感到有很大的震动,能坦率认错,从中吸取教训,属于“闻过则喜”型。对于这种人可以采取直接批评法,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的缺点错误。他往往不会感受到言辞激烈或者过于难堪突然,只会认为上司直率有诚意,反而愿意为之效劳。委婉一点的效果会比较好,过于晦暗或含沙射影往往被对方反感。
3.敏感型反应者
这种人感情脆弱,脸皮薄,爱面子,难以承受批评斥责,批评会让他们神志恍惚,甚至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对于这种下属,可以采用委婉、暗示或鼓励的方式。考虑到对方的承受能力,可采取渐进式批评即分几次一步一步指出被批评者的缺点和错误,让其由浅入深地提高认识,才能避免对方陷入消沉。
4.强个性反应者
其自尊心强,个性突出,“老虎屁股摸不得”,好冲动,自我保护意识强,明知有错也死要面子;受不了当面批评,不会轻易改正其缺点;逆反心强,受到批评会反其道而行。
对于这类下属最好采用模糊警告的方式点出问题,比如在会上“点事不点名”地进行批评,如“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的时间玩游戏……”用“有些人”“个别人”“有的”既能指出问题,又维护了对方的面子,可以使对方受到震动,更有利于其改正。
或者用商讨的方式让其认识到错误,即用商量、讨论的方式平心静气地将正确信息传递给被批评者,让其认识自己的错误,使其感受到平等、商讨的气氛,更能满足对方的“自尊心”,消除抵触情绪,有利于其虚心接受意见。
口才点睛
对于因经历浅薄,自我意识较差的刚入职者宜采用参照式批评法,借助别人的经验,婉转指出对方的缺点错误,更有利于提高;对于性格内向,善于思考,较成熟的下属,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批评的内容传递给对方,让他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认识到错误,自觉更正。
除此以外,面对较强势或自尊心强的下属,对方的自尊要首先顾虑到,采用沉默式批评,或委婉地旁敲侧击会有更好的效果。
批评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
在批评他人的同时,还要明白,对方是和你一样的平等独立个体,有着和你同等的受尊重的权力。因此,批评是必要的,但必须要以对他人的尊重为前提。
否则你的批评只会成为破坏人际关系的锐器。
实战案例:给别人留点面子
小江早上到公司签到时,把名字签错了地方。负责签到的秘书小朱并没有立马指出他的错误。第二天早上,小江按惯例要签到。负责签到的秘书小朱不动声色地问小江:“你的眼镜多少度?”
小江不假思索地回答“800度。”
小朱微微地冲小江一笑,没说什么。
小江见状,连忙改口:“骗你的,才500度。”
小朱又一笑,说:“那请你签上大名吧!”
小江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可是马上又犯愁了,原来自己将名签错了位置:将头一天的签名签到了今天签名的地方。小江这时才明白了小朱的用意,并对她给予了善意的微笑。
秘书小朱虽然看到了小江的错误所在,但她并没有直言不讳地指出来,而是通过变通的谈话,让小江自己发现了错误。这样不但起到了“批评”的作用,而且给小江留足了“面子”,让对方在感激之中改正了错误。因此,想让你的批评既有效,又不伤及他人尊严,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技巧点拨:
(1)“好面子”是人的天性,因此,批评时为了不伤及他人的面子,可以先创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氛围,如可以先对其进行表扬,等彼此距离拉近后,再进行适当的批评。
(2)批评他人时,要把严格的态度和尊重对方的人格联系起来,如可以选择一些避人耳目的场合,毕竟谁都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被他人当面批评。
(3)多用一些“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语言对他人进行暗示批评,这样,既不会伤及他人尊严,又会让对方明白错在那里。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心理情绪对工作、生活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良的心理情绪则对工作、生活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批评者的思想情绪、被批评者的心理素质,以及批评时所处的客观环境等,都能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因此,评判他人也要选好时间,切不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盲目进行。
口才点睛
怎样批评孩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当孩子犯错误时,适当对其加以批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促使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但并不是所有的批评都是有效的,批评不当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与反感,更有甚者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
实战案例:最好的批评不是训斥
刘磊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出了名的刺头。老师每次把电话打到家里,父亲就要把刘磊严厉地训斥,甚至是暴打。但父亲一次次的批评不但没有让刘磊改正坏习惯,反而他对父亲渐渐产生了敌意。高中开学那天,父亲用从未有过的态度,语重心长、轻声细语地对他说:“你已经长大了,以后爸爸也不好再管教你了,凡事自己要三思而后行,学习也该抓紧了,这个关系到你的未来。”没想到,就这么几句很平和的话语,刘磊听了居然流泪了,并很诚恳地说:“爸爸,过去我错了,以后你放心吧……”
老师、家长对孩子训斥式的教育,更多展示的是一种长辈的威严,但却没有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心,更没有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一种心的交流。自然,这样的批评是很难让孩子接受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批评收到更好的效果呢?
技巧点拨:
(1)孩子不是罪犯,自然也就很难接受那种训斥、恐吓式的批评。对孩子进行批评要实事求是,允许孩子辩白,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
(2)孩子也是人,同样需要被尊重,如果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训斥他,其结果一定是适得其反,和声细语的批评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对孩子批评要对事不对人,批评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所以最好不要说“你真笨”“你长大后……”等有伤孩子自尊,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
父母心情不好时批评孩子,很容易让批评带上主观情绪色彩,这样很可能就会把孩子当成自己泄愤的对象。以暴制暴只能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孩子的情绪不好时也不宜对其进行批评,否则也会招致孩子对你的不满。
口才点睛
别让批评超出对方的承受力
不同的人心理有差异,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批评他人时,一定要先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选择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会让你的批评更有效,才不会因批评不当而造成一些不可弥补的错误。
实战案例:委屈的罚站
小玉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一般不会犯什么错误,一天早上,由于母亲叫她起床晚了,所以她迟到了,但班主任却不问任何原因,就让她站在教室门外,等下课了再进来。站在门外的小玉委屈地哭了……放学回家以后,小玉一进门就钻进自己的房间,母亲怎么叫她也不搭理。这下可把小玉的父母急坏了,忙给小玉的班主任打电话才知道小玉是被老师罚站了。
老师教育学生,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评学生必须要因人而异,因为不同性格、年龄、性别的人,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差别的。所以不在乎对方心理承受能力的批评只能是适得其反,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批评时如何区别对待不同的人呢?
技巧点拨:
(1)性格外向的人,对批评的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强。但这种人对自己的尊严看得很重,所以批评这种人也不能如同审犯人一样训斥,但可比性格内向的人相对严厉一点。
(2)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比男性差,所以,对女性的批评一般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最好是私下里单独批评。
(3)处处都要强的人,其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大多都很弱,这种人一般很难接受他人满口训斥、指责式的批评。
口才点睛
许多人都爱面子,你如果在公众场合对某个人劈头盖脸一顿狠批,那会被其认为是伤害了他的尊严,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无论何种形式的批评,都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对其进行。